“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提到好孩子,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认为好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好,爱干净,性格乖巧,能够拥有均衡发展的人,但其实对于澳大利亚的父母来说,他们对好孩子的定义却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就只是简单的三个字,那就是"

脏、乱、差"。

很多曾经去过澳洲旅游或者是定居在澳洲的人,都会认为欧洲人民怎么喜欢把孩子当成牛羊一样放养呢?大部分澳洲的孩子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不怕脏,喜欢乱跑,差异性很明显。也这就是所谓的"脏乱差"。

一、认同孩子“脏、乱、差”是在伤害孩子?不!

很多人误以为是因为澳洲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养育问题并不上心,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一种主观性的偏见而已。每个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只不过是对于成才和优秀孩子的定义不一样罢了。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 01、不怕脏的孩子更优秀

澳洲孩子从出生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去参加一些必要的重要场合以外,其他时候他们几乎都是看上去脏兮兮的,这也是和家长的纵容有关系。

从6个月起家长就允许孩子自己尝试用手去吃饭,小孩子抓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很差,经常把饭打翻把身上弄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等到孩子稍微大一点之后,更是喜欢在房间内乱爬,探索新鲜的世界,会走路之后仿佛开启了另一个新天地,他们更是随心所欲的去探索这个世界。

对于欧洲的父母来说,孩子不怕脏是一个良好的品性,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总是担心自己把衣服弄脏或者把自己的手弄脏的话,那么家长反而还会有些担心。毕竟在他们看来不怕脏才是探索好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西方教育者认为,在学校老师传授的知识只是孩子学习中的一部分,而考试成绩更不见得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反正只有让孩子养成了终身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好习惯,他们才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能,并且通过自身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天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只会在旁边阻止或者是责骂,孩子弄脏了衣服的话,那么孩子将会对自主探索这件事情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他之后的发展。根据现代幼儿教育的研究表明,当孩子能够更好的运用自身的感官和外界进行交换互动的时候,越能够增强他的认知能力。

毕竟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感官所获得的知识就是他成长中的重要一部分,他们踩泥坑,捏橡皮泥,品尝玩具的味道,这些都是他们用自身的感官去和外界进行交流互动获取信息,而在这个时候如果遭到了父母的拒绝,那他将失去一种宝贵的能力。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这些行为都是无法允许的,他们会认为这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其实这是因为自己这样过分保护的心理,反而将孩子变得更加的脆弱,面对外界疾病和细菌的侵扰,他们总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 02、好孩子通常都伴随着多动的特点

在澳洲父母的眼中,他们认为孩子的注意力就和自身的发育一样,正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对于一个正在发育阶段的函数,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能够坐在书桌前稳稳当当的学习上几个小时,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情况。

让孩子把时间花在户外活动上和伙伴的玩耍之中,能够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的童年,同时也不会让孩子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反而能够在真实世界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所以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澳洲的家长们通常不会过多的要求他们能够稳稳当当坐在书桌前一丝不苟地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也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做法。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 03、差异性也是好孩子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父母的眼中,优秀是可以被模仿和学习的,他们经常会用别人家的孩子或者身边谁的例子去鼓励孩子成长,并要求孩子向他们学习,但其实在澳洲父母的眼中,他们从来不会认为,别人的孩子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自家的孩子就应该去学习。而是只是想办法的帮助自己孩子更努力的去学习发展他们不一样的兴趣爱好。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他们更加相信"木桶效应"对于孩子的影响: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个木板的长度,所以在学习上就是要求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不能偏科。但其实这样的理论在澳洲家长的眼里却不会被认同,因为他们认为与众不同是一种值得被赞美的特质。

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才能不断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并且懂得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拥有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板,从来不强求孩子将自己的各项技能都变得统一。

在澳洲孩子们从来不需要拼命通过学习成绩去证明自己,但凡在音乐表演或者是运动上有特长的,一样能够得到机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所以在澳洲父母的眼中自然也不会觉得孩子与众不同或者是偏科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脏乱差"的真正定义是怎样的?

但是澳洲父母对于脏乱差也有着自己的要求,并不是任其野蛮生长,而是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遵守规矩,这也是他们早期教育中关键的一部分。

1.不怕脏≠不讲卫生

他们允许孩子不怕脏去尽情的探索世界,但是也同时要求孩子遵守规矩。吃完东西才能站起来,垃圾要自己收拾好,不要随意的和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食物。当一个孩子出现发烧拉肚子的情况,家长就会主动带孩子去看病,并且避免去一些公共场所,以防传染给其他的孩子,而澳洲的孩子更是从小就被要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去进行清洁卫生。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2.喜欢乱跑≠可以打扰别人

虽然澳洲的孩子大多都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并不是允许他们能够随意的去打扰别人。例如说在图书馆和看话剧表演的时候,其实很多低龄孩子都能够保持安静,这就和他们的秩序教育分不开。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情绪问题时,就会马上把孩子带离现场,并且严肃的告诉孩子,打扰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和不公平,如果自己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不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

“脏乱差”就是坏孩子?错!澳洲父母这样带娃,或许我们都弄错了

3.与众不同≠孩子拥有特权

在澳洲虽然与众不同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认可,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比其他普通孩子拥有更多的特权,有才能固然值得被赞赏,但是能力一般的孩子也应该被允许参与,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当与众不同拥有别样特长的孩子出现了不够包容的情况时,他们也会受到父母的指责和规劝,所以在澳洲包容性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特质。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一定要求他中规中矩去刻板的生活。在这个世界,利用开放型的思维去定义好孩子,让孩子懂得遵守道德规矩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不一样的道路,这或许也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