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獲“心”生 四川完成首例跨省空中轉運心臟移植手術

通常情況下,一顆心臟從供體移植到受體,一般要求在6小時左右。患者羅某,因患擴張性心肌病11年前被當地醫生判定最多能活5年。近日,一顆心臟從廣州南方醫院獲得,離開手術室後經綠色通道直至廣州白雲機場,搭乘最近一趟航班飛到成都雙流機場,再一路“綠燈”至四川省人民醫院,進行手術。

經過6小時02分的手術,千里外“飛”回的心臟在羅某胸腔內奇蹟復跳,他重獲“心”生。這是四川省人民醫院首次心臟移植手術,同時也是四川省首例跨省空中轉運心臟。

重獲“心”生 四川完成首例跨省空中轉運心臟移植手術

多次心衰 預計生命不足1年

患者羅某今年56歲,因患擴張性心肌病11年前被當地醫院醫生判定最多能活5年。擴張型心肌病一種原因未明的原發性心肌疾病,特徵為左或右心室或雙側心室擴大,並伴有心室收縮功能減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早期出現喘氣、走路困難等,呈進行性加重,死亡可發生於疾病的任何階段,一般採用藥物治療,但後期藥效會變差,最後只能通過手術移植。

自2008年來,一直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內科、心衰中心接受治療,藥物治療效果良好,省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黃克力介紹,但近一年病情惡化,多次心功能衰竭,藥物療效差,預期壽命小於一年。唯一能延長壽命的方式,就是心臟移植。

同大多數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一樣,醫院將羅某的病情等各項資料錄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等待一顆健全的心臟。11月9日,經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分配,羅某終於等到了“心”生,而這顆心遠在千里之外的廣州。

重獲“心”生 四川完成首例跨省空中轉運心臟移植手術

爭分奪秒!心臟與時間賽跑

很幸運的是,羅某很快就等到了合適的心臟。11月9日,南方醫院出現了一例心臟供體。11月10日一早,黃克力團隊便早已守候在南方醫院,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開始了。

9點05分,移植心臟從供體取出;

9點50分,心臟存入保存液,一切準備妥當離開手術室,向廣州白雲機場進發;

10點40分,登上飛往成都的航班;

11點10分,航班準時起飛;

13點40分,著陸成都雙流機場,救護車飛速奔往省醫院;

15點07分,移植手術結束,心臟在受體內恢復健康跳動。

“每一分鐘都是生命,千里迢迢獲取供也是心驚心動魄。”黃克力回憶,“期間我們改了三次航班,其中一次是將11點50分的航班提前至11點10分。特別感謝民航系統的綠色通道,原本11點10分的航班因一名乘客未在規定時間登機將推遲10分鐘起飛,經空管系統批准後特別插隊起飛。”

“提著心臟,我都是一路小跑,就為最快時間將心臟運回。”他抿了抿嘴,“飛機停穩在雙流機場,我提著裝心臟的箱子就開跑,也往了跟乘務員道聲謝。”

術後第一日拔管、第二日下地、第三日進餐

手術很順利,心臟未經電極片除顫便自動在供體內復跳,羅某順利返回外科監護室;

11月11日,術後第一日一早,停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羅某開始自主呼吸;

11月12日,術後第二日,羅某已能下地活動;

11月13日,術後第三日一早,羅某開始自主進餐。

外科監護室的醫療護理工作繼續進行,需重點關注免疫抑制和感染。“心臟不一樣了,需要分開考慮術前和現在的中心靜脈壓。”“要注意室間隔運動幅度,還有排異反應的指標。”外科監護室內,黃克力反覆囑咐著護理團隊。他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第一步。順利的話,兩週左右可以出院。

器官短缺 限制移植手術發展

中國每年心臟移植不超過300例,而需要進行移植的患者超過10萬例。黃克力說,“因為供體太少。各地會將需要做移植的病人信息全部錄入中國器官移植系統中,一旦有合適的供體,將進行匹配和隨機分配,但還是供體太少,能做移植的患者不多。”他舉例,“省醫院肝臟移植一年有100多例,心臟移植還是第一例,而目前醫院裡還有幾例患者在等待心臟,其中一例未等到已經死亡。”

重獲“心”生 四川完成首例跨省空中轉運心臟移植手術

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鄧紹平介紹,器官移植是延長患者生命的最後一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器官移植覆蓋面已經非常廣了,除了肝、腎、肺、小腸、胰腺等,甚至細胞都可移植,已成為常規醫療手段。限制其發展的是器官短缺。

為解決這一問題,世界各地的醫學者也在努力。鄧紹平介紹,比如省醫院正在著力推進異種移植課題研究,聘請了世界前沿專家參與。此外,也在推進深入藥物治療等其他手段代替免疫抑制劑的研究,他稱,“以後,也許移植患者就不用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了。”

天府早報記者 趙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