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乖,聽話,聽話的孩子是最棒的!”這大概是父母們最常聽到,也時不時對孩子說出的話。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當孩子不按父母說的去做時,父母就會用這句話來提醒孩子:“你是乖寶貝哦,你不能做這個事。”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賞,不得不揹負著“好孩子”的壓力去服從父母。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聽話的孩子可以讓他少操心,少折騰;第二,對於不聽話的孩子,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教育方法來應對。

但是,把“聽話”作為評判好孩子的標準,並不科學。

一個習慣了“聽話”的孩子,在家裡會聽父母的話,在學校會聽老師的話,到社會上會聽別人的話,這樣的人不大可能會變壞,但卻很難有所成就。

“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孩子的未來需要他自己去主動創造,在獲取知識的路上,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他聽話,往往會讓孩子失去主見性。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在學習上會積極地思考,對既定的答案發出質疑並積極地去探索;在生活中會發散思維,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做事;在工作中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人際交往中會有獨特的魅力。

心理學家曾指出: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的發展期:一個是在兩歲時,一個是在十二三歲時。

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小學生正處在由依賴性向自主性過渡的階段,為人父母的,應該把成長的權力還給他們,幫助他們成長。

還有的父母,喜歡把自己今生無法實現的夢想全部加給孩子。

自己當年想當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這終身的遺憾想在下一代身上去彌補,去實現,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有沒有興趣,自作主張安排孩子的人生路。

這會讓孩子感到難受,感到痛苦,感到壓抑,一生都無法過得開心。

“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而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呢?

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

在給二胎準備衣物時,我每次都會帶上大寶一同去選購。給妹妹準備什麼顏色的洗臉盆、嬰兒帽等,我都會問問大寶的意見。後來妹妹出生後,他還參與了給妹妹取乳名。每當別人逗他說,媽媽生了妹妹就不再愛你時,他都很自信地說,妹妹的名字都是我取的,媽媽很愛我,很尊重我的意見。

想要培養孩子的主見,父母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

在家裡,父母可以把家裡的問題、孩子個人的事情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商量,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孩子去思考,從而鍛鍊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孩子也能從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塑造了他的自信心。

“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及時對孩子的想法予以肯定

我家大寶上幼兒園時,一次美術課上,兒子在天空中畫了一個懸浮的蘋果。我正想告訴他什麼是“地心引力”,蘋果不可能懸浮時,老師就叫他上臺對自己的畫作進行解說。他指著那個蘋果說,太陽公公口渴了,蘋果樹爺爺就施了一個魔法,讓一個蘋果飛起來,飛去太陽公公那裡為它解渴。多麼豐富的想象力,差點就被我給破壞了。

父母為什麼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呢?

一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內心,二是為了及時發現孩子合理的想法,給孩子積極的認同,使孩子獲得激勵。

切不可因為孩子的思維與常規不同而馬上糾正,要學會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不要強求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

一個網友問四川人:“聽說你們喝的水都是辣的?”玩笑歸玩笑,但四川人愛吃辣卻是真的。九歲的兒子也對辣椒情有獨鍾,火鍋要吃紅湯、滷菜要蘸幹碟。有一次他的扁桃體有些紅腫,他爸提醒他最近要清淡飲食,他自己卻不以為然,還說他的身體已和辣椒達成了統一,不會有事。但吃了辣椒的那天晚上,他就開始咳嗽,不得不上醫院去拿藥。這個事例有些偏頗,因為我們對自己兒子的情況比較瞭解,所以才沒有過多地去阻攔。

尊重孩子的意見,認同孩子的想法,並不意味著連孩子的錯誤意見也要全盤接收。

對於孩子不合理甚至錯誤的想法,父母應提出自己的意見給孩子參考,但不能強求孩子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

如果孩子經過思考,能夠接受父母的意見固然是好事,如果不能,依然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做,就給他一些時間,等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錯誤的時,父母再適時地教育孩子要學會參考別人的意見,不能盲目自信。

“你的孩子好聽話,真是太乖了!”我卻認為,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敢於挑戰權威

上學期的一個週末,兒子拿回來一張數學試卷說是週末作業。在做到最後一題時,我問他為什麼很長時間都沒有動筆,孩子苦著一張臉說,那道題他怎麼算也和老師給出的答案不一致。我接過試卷讀了一下題,肯定了兒子的想法。我叫他按自己的方法求出答案即可,但兒子有些遲疑,他反覆地說:“標準答案怎麼會有錯?”第二天放學回家,他一臉高興地說:“媽媽,楊老師說了,那道題的答案印刷有誤,我的方法是對的。”

要使孩子有主見,就必須幫孩子破除對權威的迷信。

父母要允許孩子去挑戰一些學術上的權威,對他們的不同想法,鼓勵其大膽地說出來,並引導其進行論證。

哪怕他一開始說出的想法就是錯誤的,父母也切不可立馬糾正,而是讓其通過對真相的探索,讓孩子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但涉及安全問題,父母必須教育孩子要“懂規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不可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