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解憂公主

文∣雲舒

她,聰明漂亮,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她,勇敢善良,靠智慧和仁愛,換來江山穩固,護佑天下蒼生。她就是電影《回望長安》及電視劇《解憂公主》中的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是誰?

據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她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她在出使烏孫和親的細君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

她一生歷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遠嫁三任丈夫,生下兩國國王和一國王妃,家族控制整個西域。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貢獻。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一、具有皇族血統的家世背景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 因其幫助劉邦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

劉交博學多才,為官恭謹,國民安享富足安康。劉交死後,因太子劉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劉交的次子劉郢客承繼了楚王王位。呂后時期劉郢客遷職為宗正,掌管皇族的戶籍族譜;漢文帝時期改封為夷王,夷王在位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稱道擁戴。

可惜夷王劉郢客的壽命太短,其子劉戊也就是解憂公主的祖父這才繼承楚王之位。這位劉戊目無尊長,不學無術,生活淫蕩性情驕狂,國家大事荒廢不管,整天遊山玩水,還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規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馬俑。

後來因犯下所謂的私奸罪險些被誅殺在京城,漢景帝感到這個罪名難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辭的詔書,削去了楚王直屬的東海、下邳兩個郡,劉戊因而心懷不滿。更為可氣的是,七國之亂時,劉戊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最後兵敗如山倒,只有自殺了斷。

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自從劉戊死後,他的家族從此敗落,皇親國戚的居住地沒有他們的一寸地盤,皇族宗籍裡找不到他們的名字,王侯將相都不敢和他們打交道,劉戊的後代如同黃鵠飛天,一去不返,杳無蹤跡。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世間的事,通常有因就有果。如果沒有祖父劉戊的驕奢淫逸,他的孫女也不可能被連累獲罪,可能也不會有她和親烏孫,更不會留名青史。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二、解憂出世

公元前121年,黃河以西傳來戰事捷報,漢朝的軍隊取得巨大勝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漢軍繳獲送到皇宮,匈奴王廷出現了內亂和自相殘殺;渾邪王率領部屬投降了漢朝,漢朝安置匈奴人的五個附屬國在河西一帶連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了後來的張騫的鑿通西域,開闢了漢朝和烏孫聯盟的新天地。

這一年,解憂出生了,雖說是女孩兒出生如同片瓦之喜,尚有用途,安貧樂道的人家也是歡喜異常,解憂雖然出生在楚王府的一個偏狹簡陋的屋子裡,卻也能給家人帶來生活的希望之光。

漢家盛行的“百天慶賀”之禮,王府裡沒有一個人過問;千年之後的今天,解憂公主的芳名依然載於青史,垂範後人。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三、遠赴烏孫國和親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克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烏孫人以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裡,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

漢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個大小王國幾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烏孫國,比較強大,對匈奴雖然不抗拒,但也不以附屬國的身份依附,而且也表示了願意與漢朝交往的願望。烏孫王獵驕靡還向漢朝提出了和親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馬作為聘禮,求娶漢室公主,藉此表示永結友好的願望。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細君公主

於是中國歷史上有了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承擔和親使命的公主,她就是江都公主。江都公主又稱細君公主,原名劉細君,可惜因為水土不服,再加上語言不通,去了沒幾年,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就病死在了烏孫。

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答應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又答應將年僅20歲的解憂,嫁給到了烏孫。

詔書就是皇帝的命令,誰也不能違抗,解憂一家含著眼淚跪拜接旨謝恩。才女佳人的解憂即將奔赴西域,她並不畏懼和親公主肩負的重任。此一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遙遠,此一去五十年的歲月裡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解憂公主如鶴翔藍天一樣奮力展翅,其中的悲歡離合又有多少人憐憫動情?

四、一生嫁過三任丈夫。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解憂公主與軍須靡劇照

第一任是軍須靡,烏孫國王。

解憂到達烏孫,和劉細君一樣被封為右夫人,與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軍須靡。左為大,右為小,右夫人即是妾室。解憂心裡清楚,誰更得寵會影響烏孫與漢朝、匈奴關係的遠近。因此,她爭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更是一個國王,一個王國。

在開始的較量中,解憂落了下風。也許,畢竟是風俗人情差得太遠,解憂難以很快進入狀態,幾年下來一無所獲,而匈奴公主卻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泥靡,成為王位繼承人。烏孫因為這個逐漸親近匈奴而疏遠漢朝。

在此期間,解憂在烏孫傳授種植技術,贏得烏孫人民愛戴。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解憂公主和翁歸靡劇照

第二任:翁歸靡,軍須靡堂弟,烏孫國王。

軍須靡去世後,翁歸靡繼承了王位。這位新烏孫王身寬體胖,被稱為為肥王。按慣例,翁歸靡繼承了堂兄的兩位妻子。與反應激烈的江都公主不同,解憂公主坦然接受了烏孫的風俗。既然不能反抗,坦然接受才是最好的選擇,解憂公主是個聰明人。

翁歸靡人長得胖,性格也隨和開朗,與解憂公主非常合得來。而解憂公主也學會了烏孫語,習慣了烏孫的風俗習慣,漸漸進入了狀態。這一回,解憂公主終於在烏孫站穩了腳跟。她為翁歸靡生了5個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貴靡,萬年,大樂;兩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解憂公主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

此後的數十年間,翁歸靡對待解憂公主關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使者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同退,與匈奴則日益疏遠。在這期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

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西域小國莎車在國王去世無人即位的情況下,決定迎接解憂的次子萬年為國王,看重的就是萬年一半的漢家血統;龜茲國王降賓幾經努力求得解憂長女弟史為妻,深以作了漢家的外孫女婿為榮;素光後來也稱為了烏孫國若呼翕侯的妻子。和親政策終於在解憂的努力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眼見烏孫偏向親漢,匈奴人對在烏孫風光無限的解憂公主恨之入骨,開始仇視烏孫。在不斷的施壓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匈奴壺衍鞮單于開始趁漢昭帝新死,漢朝無暇估計西域的情況下率軍進攻烏孫,要求翁歸靡交出解憂公主,斷絕與漢朝的一切往來。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解憂公主與常惠將軍

在解憂公主的鼓勵下,翁歸靡絲毫不打算向敵人妥協。為了抗擊匈奴,解憂公主上書剛剛即位的漢宣帝,請求朝廷出兵共同征討匈奴。負責輔政的大將軍霍光當機立斷,在請示漢宣帝后,出兵15萬,分五路討伐匈奴匈奴,並派校尉常惠到烏孫主持烏孫戰局。

在常惠的主持下,烏孫王翁歸靡率無損軍隊襲擊了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壺衍鞮單于的叔父、兄弟、兒女、將領被斬殺、俘獲無數,大匹牲畜也成了烏孫的財產。

為了報復,在漢朝撤軍後,壺衍鞮單于親率數萬騎兵撲向烏孫,大肆擄掠一番而回。倒黴的是,回軍途中,他們遭遇了暴雪,生還者寥寥無幾。其後,匈奴境內又爆發了天災,再也沒有外出掠奪的實力。烏孫、先零、烏桓三國趁機聯合圍攻匈奴,使匈奴全國人口損失十分之三,國力極大削弱,各屬國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當年漢武帝“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通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經營,終於成功實現了。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為了維護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毅然遵從烏孫習俗,嫁給了泥靡。

第三任泥靡

翁歸靡病逝後,前烏孫王軍須靡曾經留下遺囑,而翁歸靡的長子元貴靡還嫌年輕,又失去了父親的支持,因此,烏孫貴族最終推舉軍須靡與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泥靡做了新國王。

泥靡為人狂悖暴戾,號稱狂王,受母親的影響親近匈奴,對漢朝懷有敵意。為了維護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毅然遵從烏孫習俗,嫁給了泥靡。西漢朝廷見元貴靡沒能成為國王,立刻召回一直在敦煌觀望的劉相夫公主,取消了婚約。

泥靡不僅性格非常殘暴兇狠,而且在烏孫倒行逆施,全國上下怨聲載道。解憂公主雖然為泥靡生下兒子鴟(chī)靡,但兩人一直不合,時常劍拔弩張。

在看到泥靡倒行逆施、眾叛親離的情況後,解憂公主決定尋找機會刺殺泥靡,以免自己多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她聯合出使烏孫的漢朝使者,為泥靡擺下了“鴻門宴”。席間,有人奉公主密令拔劍刺殺泥靡,可惜劍刺偏了,泥靡負傷逃走。至此,解憂公主與泥靡終於兵戎相見。

泥靡迅速帶兵將解憂公主和漢朝使臣包圍在烏孫都城。解憂公主毫不驚慌,帶領侍衛堅決抵抗。幾個月後,漢朝西域都護府發兵解圍,將參與刺殺的使臣押回長安斬首,再派使臣張翁前往審理此案,希望安撫泥靡,暗中支援解憂公主,以求和解。

愚蠢的張翁沒理解西域都護府派自己前來審案的含義,竟然大模大樣地開審,宣佈公主有罪,甚至揪住解憂公主的頭髮破口大罵。憤怒的解憂公主立即秘密上書漢宣帝,陳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刺殺泥靡的原因和張翁的無禮侮辱。朝廷大怒,將張翁押回斬首,與張翁同去的副使因白白錯過了殺死泥靡的大好機會,回到長安後被施以宮刑。

趁著烏孫國一片混亂的時候,前烏孫王翁歸靡同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烏就屠殺死泥靡,自立為國王,揚言匈奴將派兵平亂。烏孫國中親匈奴派全部歸附烏就屠,準備奪取整個烏孫國的控制權。他們與集結於邊境的漢朝西域都護府大軍緊張對峙,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馮嫽劇照

在這裡,有一個人必須提及,那就是跟隨解憂公主進入烏孫的侍女馮嫽。史書上曾記載,馮嫽才貌雙全,曾多次往返西漢與烏孫之間,解決了不少政治、外交難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

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馮嫽再次挺身而出,利用丈夫以前與烏就屠交好的關係親自去勸說烏就屠。她用卓越的見識,出色的口才,以及對西域諸國形勢的瞭解,對烏就屠曉之以理,剖析利害,並以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對烏就屠施加壓力,終於說服烏就屠,使他願意退居小王,由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任大王。

為此,漢宣帝特意召回馮燎,授予她使臣的身份,代表漢朝對元貴靡和烏就屠分別頒發印綬。漢朝與烏孫之間的戰爭被避免了,友好關係得以延續。但從此以後,烏孫國也被分成了大小兩國,彼此間常常爆發利益衝突。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五、返回長安

不久,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相繼病故,她的孫子星靡即位為烏孫大國王。星靡為人軟弱無能,烏孫國內的勢力大多歸附了烏就屠。解憂公主留在烏孫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她上書漢宣帝,說:“我已經老了,懷念生我養我的故鄉,希望皇上准許我返回故鄉,以使我的骸骨能埋葬在漢朝的土地上。”漢宣帝讀過書信,想到解憂公主少小離家,嫁入異域,50餘年歷配3王,為了西漢的安寧含辛茹苦,不禁動容,派人接回瞭解憂公主。公元前51年(漢甘露三年),年逾古稀的解憂公主帶著孫子孫女回到了闊別了半個世紀的長安城。

離家時紅顏如花,歸來時銀絲如雪,中原繁華依舊,兒女韶華已逝。漢宣帝以極高的規格接待、安置了這位功高蓋世的大漢公主。解憂安度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在長安去世。

比昭君出塞還要早70年,這位解憂公主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六、重大意義及影響

解憂公主的名氣遠不及後來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的功績並不次於後兩者。她識大體、顧大局,性格堅毅果敢,以其大義凜然之氣和聰明才智,為中國與中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聯繫和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可謂女中巾幗。

正是因為解憂公主成功聯合烏孫與漢朝夾擊並大敗匈奴主力,才使得漢朝邊境在宣帝中期逐步得到安寧。匈奴因此元氣大傷,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人開始謀求與漢朝和親,這才發生了昭君出塞、漢匈關係轉為和平的重要歷史事件。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