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大型京劇《遊百川》入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濱州市大型京劇《遊百川》入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濱州市大型京劇《遊百川》入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滨州市大型京剧《游百川》入选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演出的精彩瞬間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11月13日訊(記者 張爽 通訊員 王蒙蒙 王湛 溫明華)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於10月26日至11月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11月10日,濱州市原創大型古裝京劇《遊百川》在福州市芳華劇院成功演出。這是濱州有史以來首次有大型舞臺藝術作品入選中國戲劇節這類戲劇藝術領域的國家級展演。

濱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崔洪鳳及相關人員到福州市芳華劇院慰問劇組演職人員,並同各地專家及福州觀眾一同觀看演出。

中國戲劇節是一項全國性的戲劇展演活動,始創於198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戲劇節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臺劇目入選,包括川劇、話劇、晉劇、京劇、藏戲、呂劇、歌仔戲、閩劇等21個戲曲劇種。山東省兩部作品入選,一是濱州市京劇演藝有限公司的《遊百川》,另一個是山東省呂劇院的《大河開凌》,兩部作品編劇均是原濱州市戲劇創作研究室主任、一級編劇王新生。

滨州市大型京剧《游百川》入选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觀眾認真觀看演出

現場觀眾看完演出後反應熱烈,“看完演出非常興奮、非常激動,總結一句話就是:好看、好聽,引人入勝。”一位福建觀眾表示,這是一部非常棒的劇目,演員陣容強大,唱腔動作到位,現場效果非常好。國家一級導演李利宏有人給出了高度評價,《遊百川》是一部很難得的歷史題材劇目,作者選材於歷史卻又關照當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劇跳出了宮鬥戲,對清宮戲有了新的詮釋,更多地展現了人文情懷。本劇通過對濱州歷史名人的挖掘,塑造了一位置生死於不顧,具有大無畏精神和家國情懷的山東大漢形象,讓更多的人瞭解濱州,瞭解濱州歷史文化。

據介紹,《遊百川》以清朝同治年間重修圓明園引發的政治風波為核心事件,塑造了遊百川憂國憂民、剛直敢諫的人物形象,通過複雜的矛盾衝突凸顯了遊百川的為民大義和家國情懷,演繹一代謀國諍臣的慷慨悲歌。《遊百川》排演陣容彙集了王新生、石玉昆、朱紹玉、楊乃彭等國內戲曲界一流主創共同打造,楊少彭、焦鵬飛、陳長慶等戲曲名家傾力演繹,為《遊百川》的完美呈現奠定了強大根基。

濱州市京劇團始建於1947年,前身為渤海軍區政治部京劇團,是中國目前為數不多的部隊轉業劇團。2012年轉企改製為濱州市京劇演藝有限公司。建團70年來,擁有老一代眾多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文武兼備的青年新秀,創排了一批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彰顯時代風貌的文藝精品,在全省京劇界享有較高知名度。《遊百川》作為劇團轉制以來的首部大型舞臺藝術作品,先後入選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大戲一類作品和全省舞臺藝術重點選題項目扶持,該劇於2018年4月25日在濱州影劇院首演,2018年榮獲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名列戲劇類參評作品專家評審第一名。2019年榮獲第十三屆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參加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展演是濱州市京劇團建團以來取得的最高榮譽。

滨州市大型京剧《游百川》入选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合影留念

濱州市京劇演藝有限公司立足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藝術精品,通過《遊百川》的打造,能夠總結出濱州市藝術精品打造的三點經驗:一是院團培訓與業務提高相結合。濱州基層院團通過和藝術名家共同參與劇目創作排練,人才隊伍整體得到了鍛鍊,名家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帶動了全體演職人員業務學習的熱情和幹事創業的激情。二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劇團通過精品劇目的打造獲得了省級、國家級平臺的展示機會,成為劇團發展的重要機遇,市級院團走出山東省、走向全國,成為宣傳本地文化名片的重要窗口;目前劇團已走出山東,在遷安進行了首次商業演出,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也為轉企改制院團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極大增強了院團成員的發展信心。三是自身發展與藉助外力相結合。通過藝術名家的加盟帶動,濱州的藝術創作理念、對藝術創作規律的認識躍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院團也在劇目創排、人才隊伍鍛鍊、內部機制激活、市場宣傳推廣等方面探索出了新經驗,對院團進一步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