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由於俄國選擇東進、南下的擴張策略,而日本也急不可耐地將勢力範圍向北延伸,因此日俄兩國早在十九世紀就因為前進方向的相沖而有了戰爭的苗頭。

為了在競爭中佔據優勢乃至贏下戰爭,日俄兩國花了大力氣進行軍事地理的研究。本文就通過日俄戰爭之前以及爆發之後兩國軍事地理的研究和實踐的角度重新談一談日俄戰爭,但這種新角度能夠寫到多好的程度,還需要各位讀者評價和指正。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漫畫

戰爭百科全書:地誌與地圖的刊印

為了適應在亞洲大陸作戰的需要,日本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刊印一種統稱為“兵要地誌”的書籍。這種書主要依靠日本間諜和外交官獲取的相關地區情報編撰,內容涉及當地政治、財政、地理、氣候、人口等和戰爭相關的方方面面。

這一系列地誌的出版體現了日本強大的情報蒐集能力和高效率的情報分析整理能力,這讓尚未在亞洲大陸進行過大規模戰爭的日軍可以儘可能瞭解他們將要入侵的地方。而這是日軍做到知己知彼的重要保證。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兵要地誌”部分書籍一覽

1894年12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組建臨時測圖部以執行繪製軍用地圖的任務。臨時測圖部的設立為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的作戰提供了不少便利,也幫助日軍此後在朝鮮半島等地的軍事行動對相關地區的情況更加了解,可以更好地進行進攻和佔領。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甲午戰爭中日軍所向披靡也離不開他們對戰場地理的熟悉

利用近代技術進行地誌編撰和地圖繪製的確是日軍近代化的體現,但我們也不必對其過分讚揚,因為當時所繪地圖並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些謬誤和模糊的地方。對此,日本官方於1922年出版的陸地測量部正史《陸地測量部沿革志》解釋說:

於此急遽之際,就散漫零碎之資料,比較校定同地異稱、同韻異字,參酌為數甚少之已知經緯度以作地圖之骨骼。

這幾句話將地圖的粗糙歸結於時間緊迫(臨時測圖部於1894年12月後,次年就開赴前線參加了甲午戰爭)、資料稀缺和地名異稱,但筆者認還應該有測圖人員水平有限和測圖裝備質量不足的因素。當時,大量測圖人員來自民間,測圖水平參差不齊,且由於遠在國外作業,只能使用便攜式裝備測繪,這都導致了地圖質量的不過關。

但無論如何,上述行動既表明日軍已經是一支近代化水平較高的新式軍隊,另一方面也說明日軍早已有更長遠的計劃,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愈發明顯。

俄國對於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等地的地理情報蒐集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例如俄軍科爾夫少校曾在十九世紀末在朝鮮半島進行了探索行動,後來他出版的《朝鮮北部軍事要覽》包括朝鮮的地理、經濟、歷史、陸海交通等多個方面,成為俄國這一地區地誌的代表性作品。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阿列克謝耶夫曾指揮俄軍入侵中國東北,為俄軍在當地的繪圖活動提供了便利

對中國的地圖繪製工作也在這一時期進行著。由於測量專家的加入和俄軍在義和團運動期間曾佔領中國東北,俄國在中國的地圖測繪工作順利且成果豐碩,東北地區或東北局部地區的地圖有1:834000、1:84000/1:126000等多種比例尺,可以滿足俄軍不同的需求。

由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地圖測繪等地理學技術在開戰前的日俄兩軍實現了廣泛運用,這也是近代科學技術對軍事產生影響的實例。僅從軍用地圖這一點上說,日俄已經通過運用地理科學技術完成了戰爭準備。

關於未來戰場地形的研究

日本方面仔細研究了朝鮮半島的海港狀況。《日清戰史》中,日本就指出朝鮮的東部、西部良港雖有,但不乏島嶼稀少、海水深度不夠等缺點,但是南部海岸“沿岸島嶼豐富,多有良好錨地”,“足以令大艦安全錨泊”,結合日本滿洲軍參謀總長(後任總司令)大山岩的“朝鮮為大國領有,其位置恰對帝國之脅肋,其距離航渡僅需二三點鐘”

的言論不難判斷,日本可謂做足了朝鮮地理的功課,因此很早就決定將朝鮮半島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由此才有了出於軍事目的(如尋找軍港)的地理研究。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武士出身的大山岩是近代日軍名將

同時,日本還相當關注朝鮮半島的陸上交通狀況。《日清戰史》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分析了朝鮮道路狀況,並給出了具體行軍方式,例如從漢城到義州的道路

“皆可通行車輛”,但朝鮮河流旁多沒有堤壩,因此水災氾濫,而且“重要之處殆無橋樑”。如此細緻的考察,離不開日本軍事地理學的嫻熟運用,但這也正反映了日本的擴張野心。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日清戰史》既是一部歷史書,又是一部軍事教科書

俄國也對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的地理狀況進行了研究。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僅列舉一例,那就是俄國對太平洋艦隊主力艦基地的設置問題。

當時,俄國有旅順和海參崴兩個選擇。反對聲音認為,旅順容易被敵艦封鎖,而且遠離俄國本土,難以獲得支援。而且在旅順駐重兵,就意味著本就不佔兵力優勢的東亞俄軍將進一步在廣闊的戰場上分散兵力,這是俄國不願意看到的。

但從經濟層面考慮,作為中東鐵路自哈爾濱南下支線的終點站,重點建設的旅順(意味著重兵保護)將把俄國歐洲和東亞部分很好地連接起來,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加上日軍可能在遼東半島或朝鮮半島登陸,從快速出擊的角度考慮,太平洋艦隊主力駐旅順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艦之一:“皇太子”號戰列艦

只不過,讓俄國沒想到的是,戰前對旅順基地持懷疑態度的人一語成讖。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旅順港外襲擊了太平洋艦隊,並重創“列特維贊”號、“皇太子”號戰列艦和“帕拉達”號巡洋艦,從而逼迫俄艦躲入旅順港。

由於潮汐導致旅順港水深的變化,港內軍艦如果要出港,必須如螞蟻搬家一般一艘跟著一艘離開,這就很容易導致每一艘被迫單獨出港的俄艦都可能遭到整個日軍艦隊的集中打擊。因此聯合艦隊將太平洋艦隊逼入旅順港後就成功將其封死在港內,使日軍輕鬆獲得了整場戰爭的制海權。

看地理學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重談日俄戰爭

旅順戰役示意圖

因此可以說,戰前關於太平洋艦隊主力艦停泊港的爭論事實上就是一場軍事地理學的爭論。而俄國自信其實力可以抵消旅順的地理劣勢也被現實狠狠打臉。雖然即便直接進行海上對決也難說俄國勝券在握,但至少那會讓日本付出比封鎖旅順港大得多的代價。因此日本最終的勝利,也離不開其先發制人,迅速利用俄軍地理劣勢奪取制海權的行動。

儘管簡談了日俄戰爭中的地理學,但地理學其實從未離開戰爭

如果沒有深厚的地理學知識和先進的地理科學技術,要贏得一場戰爭甚至是一場戰役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從秦晉崤山之戰到日俄戰爭再到平型關大捷,從古至今無數場戰役、戰爭都揭示了“地利”的重要性。因此,當我們審視一場戰爭時,除了兵力對比、武器裝備、經濟實力等因素外,還不可以忽視我們無比熟悉但總覺得似乎在軍事中表現不那麼引人注意的地理因素,

地理學從未離開過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