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中日俄三方勢力的角逐


日俄戰爭,中日俄三方勢力的角逐

旅順的白玉山塔,日本人所修


兩害相權取其輕,當時日俄對東北都有野心,中國人所皆知,不過比較起來,可能俄國更瘋狂和明顯,日本比較詭詐,而且實力明顯不如俄國,所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中國只能選擇中立,但卻是偏向日本的中立。當時中國的軍政要員和在野名流相當一部分都成了親日派,一方面是時勢使然,一方面也是日本人會運籌安排啊。日俄戰爭中國中立,屬於沒辦法的辦法,列強也都希望中國中立。當時俄國實際上控制了東北,想把東北變為自己的領土起碼是殖民地,觸及了中國的底線,自然不能支持俄國。如果公開支持日本,俄國如果入關或者在新疆搞事兒,怎麼辦。所以日俄戰爭時候,中國只能公開中立暗中支持日本。中國當時已經明白,如果俄國贏了,那麼東北也就差不多完了,很難收回來了。如果日本贏了,無外乎要繼承俄國的利益,大不了再多些,但可以拿回大部分的主權。

戰前,直隸提督馬玉昆就根據自己多年來的作戰經驗認為俄軍戰鬥力不如其它國家,認為中國可以擊敗俄軍,主張參戰。馬玉昆作為一個軍人,一個當時實戰經驗最豐富、資格最老的老將,說這話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信口開河的,但國情國力無法支持老將軍的想法。日俄戰爭距離辛丑條約簽訂完才三年不到,清政府的新政和編練新軍才剛剛開始,根本沒有財力和軍力來介入日俄戰爭。當時袁世凱管轄的直隸地區能戰的軍隊只有馬玉昆的武衛左軍、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加上一些有實戰能力和經驗的老式淮練軍,總人數只有三萬左右。而且經歷了兩年的軍火禁運,軍械十分匱乏,根本難以作戰。看看日俄戰爭在滿洲的旅順攻堅戰、遼陽和奉天會戰,日俄雙方動用兵力都在十數萬甚至二十萬以上,消耗的彈藥以百萬計,清軍當時真沒有能力介入日俄戰爭。馬玉昆忠心可嘉,憂國之心可嘉,但國力軍力如此啊。

日俄戰爭開始後,清政府選擇中立,劃出了一片交戰區。為了不使戰亂波及華北,清政府當時有人建議先遷都西安,後被高層拒絕。不過為了防患於未然,直隸提督馬玉昆率軍進駐遼西的朝陽和冀北的長城以北險要地帶,作為一道防波堤,避免戰亂由東北波及到直隸境內。戰爭中,中國名為中立,但對日本進行了不少暗中幫助,給日軍提供嚮導、資金和軍火支援,也派人進入東北蒐集情報,交給日本,吳佩孚當年就去東北蒐集過情報,被俄國人抓住,後來趁機跑了。東北土匪眾多,有的土匪選擇為日本幹,有的選擇給俄國人幹。張作霖也是那時候的土匪,曾經被日本人抓住,後來有人救了他,救他的人也就是後來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日本的情報人員後來都說,日俄戰爭時候中日親善真是達到了頂峰。

日俄戰爭後,中國基本收回了東北的主權,兩年後又東北建省,東北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是收回了東北主權,但這種主權是殘破的不完整的。首先關東州沒辦法收回,只不過由俄國轉給了日本,日本後來還藉機向北擴大了兩百多平方公里。其次,鐵路沿線附屬地也由俄國轉給了日本。此外,日本人強迫清政府開闢新的通商口岸還有租借,在中國境內修建的安奉鐵路也要求清政府承認。南滿和安奉鐵路都成為滿鐵的主幹線。新成立的滿鐵比以前俄國的中東鐵路公司更陰險,更深深的損害了中國主權。進入昭和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關東軍的少壯派對滿洲一直有著特殊的情節,他們的一個理由是滿洲是日本人花了二十億日元,死傷十萬人的慘痛代價換來的。的確,日俄戰爭是如此,日俄戰爭日本花銷巨大。但這更是證明了日本對滿洲的巨大野心,也刺激了清政府和民國政府後來十分重視東北。

日俄戰爭距離甲午戰爭只有十年,日軍參戰的高級將領基本都是當年甲午戰爭的人員。甲午戰爭的參謀總長小松親王和川上操六已經病故。日俄戰爭時日軍大本營參謀總長是山縣有朋元帥,甲午戰爭時為第一軍軍長和總監軍。參謀次長長岡外史少將甲午戰爭時是混成旅團的參謀。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元帥甲午戰爭時為第二軍軍長,滿洲軍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大將是甲午戰爭時的大本營留守參謀長兼臨時檢疫部長,滿洲軍高級參謀兼遼東兵站監的井口省吾少將是甲午戰爭時日軍第二軍的作戰參謀。滿洲軍下轄的四個軍軍長依次為黑木為楨、奧保鞏、乃木希典和野津道貫,還有一個鴨綠江軍軍長川村景明,這五個人都是大將。甲午戰爭時黑木為楨是第6師團師團長,奧保鞏甲午戰爭時為第5師團師團長,乃木希典甲午戰爭時為第一旅團旅團長,野津道貫甲午戰爭開始為第5師團師團長,後接任山縣有朋的第一軍軍長,川村景明甲午戰爭時主要在臺灣作戰。此外的各軍參謀長和師團和旅團一級將領也大都參加過甲午戰爭。日軍的中高層將領對朝鮮和遼東是比較熟悉的,這也是日俄戰爭中日軍的一個優勢。

日俄戰爭後,圍繞東北問題日本內部也有一番激烈的爭論。軍方以滿洲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大將為首的強硬派是不願輕易撤軍的,而以元老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和外相小村壽太郎為首的則力主撤軍,不要再得罪英美集團和影響中日關係。1906年9月,在日本內閣“有關滿洲問題協商會”上,兒玉源太郎就表示:“是不是要委任來研究滿洲的主權問題,有沒有必要成立一個官衙來主管這個問題”。儘管這個建議當時就被重臣伊藤博文頂了回去:“滿洲不是日本領土,滿洲是清國領土這點是不容置疑的”,但這並沒有封住兒玉的野心。兒玉源太郎在會議上不厭其詳地論述對大連實施殖民統治的方針,內容包括土地、港灣、產業、教育、稅制、警察、衛生、道路、電氣等多方面,甚至火葬場、墓地都沒有遺漏。在從俄國取得南滿鐵路經營權後,1906年1月,兒玉被任命為滿洲經營調查委員會委員長。並於7月13日被內閣任命為“滿鐵”委員長,1906年11月26日,日本在東京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兒玉把他在臺灣的得力助手後藤新平叫來任命為滿鐵總裁。伊藤博文和外務省的考慮是不要得罪英美和影響中日關係。因為他們很明白,如果沒有英美財團的支持,日本是打不贏戰爭的,而且沒有美國調停,日本也難以順利結束戰爭。此外伊藤博文和小村等文官也覺得要儘快撤軍,商討善後事宜,不要再影響中日關係。他們發覺日軍撤軍緩慢,已經讓袁世凱、張之洞等清廷內部的實權派逐漸由親日轉向了仇日。為了與英美的關係和不影響日本總體對華放在,日本內部雖鬥爭激烈,但最後還是撤軍了,到1906年,在滿洲的日軍,大部分都撤回國內,其餘的也都撤回關東州和鐵路附屬地,並撤銷了在佔領區的軍管機構。

對於中國而言,利用這場戰爭收回了東北大部分主權算是最大的成功,但這不是中國的能力,而是國際勢力和中國的一些外交努力所致。這場戰爭讓清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快改革,尤其是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改革。日俄戰爭後,清政府的練兵計劃加快,北洋六鎮在戰後幾年基本編練完成,清政府也在戰後開始施行預備立憲,這些雖是計劃好的的,但日俄戰爭的確起了催化的作用。此外日本戰勝俄國,也讓清政府內部的立憲派日漸成勢。同時,戰爭也掀起了當時中國留學日本的熱潮,留學日本去東洋,學軍事學教育學工業的一批又一批,這些留學生不少都成了後來民國的軍政大員,具體有些誰大家都有底。此外在軍事裝備方面,日俄戰爭讓中國以及世界初步認識到了重機槍的作用,清政府在戰後訂購了大量的重機槍裝備軍隊。日俄戰爭後,日本也開始向中國推銷日軍的武器,中國也出於價格和運費考慮,訂購了大批的日本日俄戰爭時的制式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零式步槍和三一式山野炮,袁世凱的北洋六鎮中也裝備了不少,在辛亥革命裡大量出現。

日俄戰爭裡日本陸軍取勝的最大功臣是天才的特工明石元二郎和滿洲軍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大將。明石元二郎策動俄國的後方革命,對牽制俄國的注意力,無法全力向東有大功。日俄戰爭中最大的最艱難的戰役就是旅順口攻堅戰,進攻的日軍是乃木希典大將的第三軍,但是奪取此戰勝利的最大功臣是滿洲軍參謀總長是兒玉源太郎大將。乃木希典的進攻方式和進攻計劃是有問題的,一味的肉彈攻擊導致傷亡的巨大,是兒玉源太郎及時糾正了錯誤使得戰役得以順利進行並最終成功。對於中國而言,日本昭和時代的軍人們普遍缺乏戰略頭腦,而明治時代的軍人們,則有著冷靜的頭腦與思維,而兒玉源太郎則是明治時代最具戰略頭腦的軍人,是個身著軍服的政治家,是可以上馬治軍下馬治軍的大將之材和統帥之才,據說袁世凱也十分欣賞和推崇兒玉源太郎。兒玉源太郎攻取旅順的那種違反常規的不要命的做法,一方面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酷,也體現了他的極端冷靜和精明的算計。慶幸的是明治陸軍三傑的川上操六、兒玉源太郎和桂太郎都死的早。川上操六1899年死去,兒玉源太郎也於1906年死去,桂太郎是成就和官位做的最高的,1913年死去。

發動戰爭容易,打贏戰爭則難,而如何停止戰爭則更難。昭和時代的日本陸軍參謀和軍人們普遍智慧發動戰爭,而很難打贏戰爭,更不會停止戰爭,明治時代的三羽鳥則比後輩強多了。所以從戰略講,明治時代日本國力雖然還不強,但那種有節制的有步驟的侵略實際上對中國威脅更大。而昭和時代的的日本國力雖然遠強於明治時代,成為了世所公認的東方第一強國和世界列強之一,但對外擴張上陷入了惡性循環,沒有了前輩們的戰略眼光,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雖然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也把日本帶入了絕境。日本陸軍的後輩們似乎只看到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輝煌勝利,卻沒有重視和看到停戰的艱難和國力的限度以及發動戰爭的最終目的和限度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