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說起重慶城門,我們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就是朝天門、千廝門、臨江門等有名的地方,其實古重慶有城門九開八閉共十七道,應“九宮八卦”之象而築,以示“金城湯池”之意。它們環繞渝中半島近八公里,將重慶市區三百六十度全面防護。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城市改造,陸續拆埋城牆門,僅通遠門、東水門留存下來,2012年、2013年、2017年人和門、太平門、南紀門相繼得到發掘,至今共計五座城門留存至今。我們所熟知的朝天門、千廝門等其實城門已經消失,只是渝中的多處地名仍以城門命名,可見重慶的城門已然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通遠門:六百年矗立,三次血淚”

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處於城市正西面,是重慶唯一的陸門,也是通往外地的陸路起點,故稱“通遠”。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戰亂動盪,通遠門城牆在風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見證著重慶城歷史發展的軌跡。登上通遠門,可以看到城門下手執兵刃和盾牌英勇抗爭的戰士,城門上舉著石頭正要往下拋擲的抵禦者,還有牆上浮雕所展現的激烈戰爭場面……這些雕塑和城牆似乎擁有時空穿梭的能力,讓我們彷彿回到了那個激昂而又殘忍的年代。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重慶通遠門自建成以來有過三次血淚史。第一次,張珏死守通遠門: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年攻入臨安南宋滅亡,1278年強攻重慶,守將張珏抗擊元軍,血濺通遠門,重慶失守。

第二次,張獻忠率眾60萬強攻通遠門: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眾圍攻重慶,經過6天激戰攻城不倒,還是偷偷取路浮圖關才攻入重慶。入城後,張獻忠大肆殺戮以洩憤,城中男女皆斷右手,百百姓慘烈不堪回首。這一場戰爭,由於死傷過多,使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到現在重慶人在划拳行酒令時,還有“七星崗鬧鬼”一說。

第三次,保路運動:城內晚清守城官兵和城外革命黨人的戰爭一觸即發,重慶同盟會員成功買通守城炮隊校官,卸掉通遠門上大炮炮拴,並將門鎖砸開。如此,通遠門為辛亥革命讓開大道,重慶兵不血刃,宣佈獨立。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東水門:兩次大火,燒不盡昔日繁華”

建於明代的東水門是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但城門向北,它是除通遠門外重慶僅存的兩道古城門之一。東水門城樓依山而建,城門斜向而開,與長江並行,故稱“東水門”。東水門曾是人們渡長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賈雲集之地,各種字號、貨棧林立。從這裡進城,可以直接到道臺衙門。往西走一點,就是重慶府衙、巴縣縣衙,辦事方便。此外,各省來的客貨船,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滿載“蘇貨”的船多在東水門外停靠。經營南京、上海的江南絲綢、各種小百貨的店鋪設滿了大街小巷,琳琅滿目,好不熱鬧。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但是就如同人一生的命運一樣,總不會一直都是繁花似錦一帆風順的,東水門也曾遭受過致命的“打擊”。據史料記載,這裡經歷過兩次大火:1894年7月25日,重慶城東南發生一場特大火災,火龍猛躥,燃燒達十五小時,道門口、打銅街、狀元橋、陝西街全被燒燬,東水門慘遭一劫;1930年3月14日,東水門地區再次驟發火災,大火來勢兇猛,延燒鋪戶達1000餘家,損失慘重達1000萬之多。

不過萬幸的是,在經過兩場大火的洗禮後,東水門劫後餘生,周圍的大片明清建築群多數被保存了下來。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重慶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還偶然發現了湮沒於下洪學巷東水門危房群中的湖廣會館。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現在,東水門的舊跡已經蕩然無存了,只有那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東水門老城牆作為重慶曆史的鑑證,醒目地矗立在那兒。城牆下的舊木房被改建一新的黑瓦白牆的仿古建築所替代,四周是開闊平坦的濱江公路,不遠處是新建的湖廣會館。雖然古蹟已不在,但是昔日的繁華仍在東水門延續。

除了朝天門、千廝門,重慶還有這15座城門你知道嗎?

曾經的老重慶城門還有儲奇門、金紫門、匯川門、覲陽門、東昇門、問津門、金沙門、文星門、鎮安門、永平門、嘉陵門等。小時候聽爺爺奶奶哼過這樣一首童謠:朝天門,大碼頭,迎官接聖。翠微門,掛彩緞,五色鮮明。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洪崖門,廣船開,殺雞敬神。臨江門,糞碼頭,肥田有本。太安門……長大後才知道它的名字叫《重慶歌》。

城門是一個城市的耳目,城外的人與物皆從此入;城門是一個城市的口舌,城內的情與景都從此出。因此,也就懂得了這首童謠為何取名“重慶歌”,而不是“城門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