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460毫米口径舰用主炮不是陆用。除了日本还有别的国家能生产吗?

冬天我最帅1


参加“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德国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关于800毫米列车炮的巨大威力就不在这里重复了...而从制造工艺角度来说,它并不低于“大和号战列舰”的94式460毫米主炮!

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建造“大和号”前从德国购进了一台15000吨的水压机锻造机和3座70吨酸性平路炉...这些设备是做啥用的?15000吨水压机就是锻造大和号动力系统的主轴、其它大型锻件儿和94式460毫米主炮炮管坯的,日本当时没有这类设备能力,但没有它根本制造不出来460毫米舰炮,所以必须要从德国进口。

另外,从钢铁冶炼角度来说,酸性平炉是不能去除硫磷的,只能用废钢当炼钢原料,估计是“吴海军船厂”铸造大型钢锭的冶炼设备,估计650毫米厚度的主炮装甲就是使用3座70吨酸性平炉炼出来的钢锭,再锻造成装甲板。

日本购置这些德国设备一共花了1000万美元,1937年的1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1940年美国大萧条刚过去物价上涨不高,2美元就可以买两个“总汇三明治”和2品脱鲜榨果汁(美制1品脱≈473毫升)、1944年驻英国的B–17轰炸机机长一个月200美元工资...通过这两个小事儿对比,花1000万美元买德国设备,可见日寇已经在砸锅卖铁疯狂扩军备战了!同时,也表明德国工业要比日本先进很多,从理论上来说制造类似460毫米舰炮不会有技术瓶颈。
800毫米列车炮一共两门,分别叫做:古斯塔夫和多拉。其制造厂家是著名的克虏伯公司,百年历史的克虏伯一直都是火炮制造工业的领引者,其工艺积累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从图片上来看,800毫米列车炮虽然是单管火炮,但是机械复杂程度并不比94式舰炮低,甚至在某些部分要比94式复杂一些,比如:800毫米炮管,数节大直径钢管连接在一起再焊接在一起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的。


美国华盛顿海军兵工厂正在制造406毫米舰炮的炮管,巨大的炮管需要使用吊车吊运。
大口径舰炮的钢管不是由一根钢管制造而成,而是用几节钢管对接后焊接而成。

巨大的钢管管壁很厚,要焊接在一起是很困难的,稍有焊接缺陷整根炮管就报废了。
整根炮管焊接后需要热处理,图片里是最后的竖井炉

垂直退火工艺,为啥要用竖井炉呢?原因是炮管平放均热退火会引起炮管细微的弯曲,会影响到射击精度。
热处理完成后要进行线膛加工,需要使用巨型拉刀将膛线一根根的切削出来。
加工炮管时拉刀与管壁高速摩擦,需要对其降低温度,为避免刀头红热需要不断的用“机加冷却油”降温,图片里的油桶就是接油用的。

炮管膛线加工出来后需要用“内窥镜”等光学设备进行检查。
炮管内部检查是一个

精细的工作,坐在凳子上几个小时都不动地方,眼睛不一会就会酸涩...但,不精心检查一但炮管有缺陷轻则降低炮管使用寿命,重则引起炮管在战斗中发生炸管...。
制造完成的炮管要用火车运输,拉到造船厂组装成炮,大口径炮管制造费时费力,成品率很低!100根当中有5根合格就很不错了,所以大口径舰炮是非常昂贵的装备。

二战期间美国的工业产能大大高于德国,技术水平也不亚于德国,更直白的说:美国制造460毫米舰炮也不是啥难事儿,不会像日本那么吃力。

460毫米舰炮是二战期间服役的最大口径舰炮,理论上来说:美国、英国、德国都能制造,可问题是制造这么大口径的舰炮也需要建造更大排水量的战列舰,排水量小了会引起军舰在航行过程中的重心不稳(头重脚轻)并且在开炮射击时承受不住巨大的后坐力和震颤...二战前航空母舰已经崭露头角,特别是珍珠港事件,美国已经充分的了解到其巨大的战斗力,所以在“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方面以成熟技术为主,没有研制更大口径的舰炮,因为花费太大,已经还没有任何意义了!火炮打的再远也不如飞机飞得远,巨舰大炮注定是被淘汰的。


皇家橡树1972


日本造出来了不代表只有日本能造,比如下图是英国“暴怒”号大型轻型巡洋舰装备的18英寸主炮,这是英国1915年的杰作,比“大和”要早25年。对于460毫米这种超大口径主炮是各方面权衡问题,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决战”级的超级战列舰本身就有点走了极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火炮技术甚至整个海军的水平就是甩开美英德的。

说到大口径火炮,以日本“长门”级战列舰战列舰410毫米主炮为例,制作流程首先从原始材料开始:铸造原始钢锭(铁屑、钢屑、镍、铬等)→钢锭调质→钢锭锻造→钢锭退火→锻造炮管粗坯→粗坯退火。炮管粗坯是之后的精加工做前期准备,之后对粗坯进行车、镗工序加工外壁和内孔。

而这种大口径主炮由于装药量过于巨大,发射时膛压极高,所以单层炮管无法满足要求,一般都是多层炮管+缠绕钢丝。所以要用上述工艺同时制造整根的内层炮管和外层炮管,再用吊车将内层炮管整根垂直放入外层炮管,其中内层炮管要高密度缠绕长度30万米的钢丝增强炮管强度。最后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将内层炮管、外层炮管、炮口套管和炮位套管仅仅结合在一起。完成装配的炮管要再次进行内外管的精加工,最后对炮管内层进行膛线加工。这就是一门大型火炮的基本制作流程。

下图为美国华盛顿海军造船厂的兵工厂正在制造的406毫米炮管,炮管垂直那张照片是准备进行热处理。实际上炮管的制造过程中不管是热处理还是内外管装配都需要在垂直状态下进行,否则加热后的炮管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一旦变形炮管就成了废品。

其实能制造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国家就已经说明他的工业底子是非常雄厚的,包括当时的列强日本。而“大和”号装备的九四式460毫米火炮的制造也是在本国内完成的,但是日本在制造“大和”之前斥资1000万美元(1935年币值)由德国引进了15000吨级的水压机和3台70吨级酸性平炉用于优质钢材及炮管的制造。下图为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古斯塔夫”巨型列车炮,口径800毫米,另外考虑到日本九四式460毫米火炮的关键性设备是由德国引进,所以我们认为德国的火炮技术其实是优于日本的。所以对德国来说,460毫米舰炮的制造难度并不是说太大,不过德国没有那么大的战列舰,所以自然不需要制造460毫米口径舰炮。所以德国没有≠造不了,造不造看需求。

而同样是作为工业强国的美国,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406毫米火炮生产线之外,美国在1920年代制造过MK1型18英寸457毫米48倍径火炮,长度达到23.24米,最大射程为45165米。1938年,随着各国海上军备发展的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当时航母还没有成为主力),美国开始研制新的457毫米舰炮,也就是之后的MKA型18英寸457毫米47倍径火炮,也就是下图左面呈现的那2门,而照片上右侧3跟较“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上使用的MK7型406毫米主炮,二者对比极为明显。但考虑到之后457毫米火炮的综合性能以及成品率、寿命问题,美国最终还是为“蒙大拿”选择了406毫米主炮,依靠12门的数量和高射速形成单位时间的投射重量优势,与日本的460毫米火炮对抗。所以美国没有≠造不了。

所以其实结论很明显了,美英德这三个列强在当时也同时具备460/457毫米口径火炮的实力。

但为什么只有日本将这种级别的舰炮实际应用呢?其实这也与日本的实际情况有关,考虑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庞大势力以及日本对外膨胀的扩张战略,日本在1922年版的“帝国国防战略”中明确将美国作为自己的唯一海上作战目标,确保日本联合舰队在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交战中保持优势,如果可以也将美国大西洋增援舰队一同压制,达成以最少的代价歼灭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保证自己的扩张道路。但考虑到美日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日本提出“对美七成论”,即日本必须随时保持美国的7成实力才能有50%的胜算。

按照日本1933年制定的“九段渐减”战略,针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日对美作战大致分为“9段”,其中1-2段为本土舰队与太平洋舰队回合、3-6段为夏威夷至马里亚纳群岛、7-8段为马里亚纳群岛至加鲁林群岛、9段是与美国大决战。在整个最终决战中,日本又将整个战役分成3大部分,其中前期对美国舰队进行监视,必要时偷袭;中期为2艘超级战列舰和“翔鹤”级航空母舰在岸基航空兵配合下对美国舰队实施突袭;后期则以战列巡洋舰对美重型编队实施突袭,而后以驱逐舰和巡洋舰对美国舰队实施“雷击”,最终用潜艇和航母对美国残余实施打击。这样按照日本的计划,日本将以10艘战列舰和6艘航母对阵美国15艘战列舰和6艘航母。而中期所谓的“超级战列舰”其实就是之后的7万吨“大和”级战列舰,日本的计划火力上是2艘能对抗美国3艘“科罗拉多”,防御上可以抵御460毫米口径炮弹袭击。最终造就了“大和”级战列舰7万吨的吨位和460毫米舰炮的火力和防御优势,这也是决战中期中关键性的火力输出单位。

当然有朋友说建造“大和”就是浪费,但这有点“上帝视角”。无论是1933年日本“九段渐减”战略还是之后1940年美国造舰计划的通过,当时航空母舰一直只是作为舰队的第二力量,仍然与战列舰混版“半航母特混舰队”。包括美国在1937-1941年造舰计划中也批准了多达10艘战列舰,而航母同期只批准了7艘。所以不能说“大和”的建造就是错误,毕竟在那个时代对日本来说大的战列舰就是“希望”。如果硬要说,那就是日本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这种级别的战列舰,无论是资源还是经济水平都无法与美国想媲美,如果放在美国那么这2艘战列舰可能不算什么,造了就造了,但日本不行。


雏菊西瓜Peterpan


大口径火炮的制造说不难吧也难,说难吧当时主要的工业国家也都有那个能力制造,只不过它们有没有需求制造或者装备而已,就比如说德国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巨炮。但如果说是舰用主炮的话大和的460炮的确是当时服役军舰里口径最大的,但并不是研发口径最大的舰用主炮,而且日本也不是唯一一个研发超过18英寸舰炮的国家,当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也都有研发18英寸舰炮的实验,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装上军舰而已。
大和前甲板


,其主炮口径就是众生平等460舰炮

早在一战时期英国就已经研发出40倍径的18英寸舰炮,并在暴怒号巡洋舰上进行测试,并名为BL 18英寸MK-1型海军炮,单联装,共生产了3门。成为了英国服役过最大口径的火炮,不过有趣的是英国的18英寸是457毫米,而日本大和的主炮和长门的16英寸一样取整数到460毫米,也就是说日本的18英寸是比英国18英寸舰炮的口径要大那么3毫米。但由于一战导致英国严重缺钱,为平衡海军力量搞出来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直接限制了新型战列舰的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所以也就没有装18英寸口径的军舰出现了,但英国的研发计划里的确有过将BL 18英寸MK-1型海军炮进行改进升级,但由于各种原因计划也就搁置了。
英国在暴怒号实验的那门18英寸舰炮

而美国同样在30年代研制过18英寸舰炮,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和条约限制美国的18英寸直到1941年才搞出来,被命名为“18英寸47倍径MK-A型”,并在次年2月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期间进行试射,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发现航母好像比战列舰更好用,随即抛弃旧爱另寻新欢,而这门18英寸舰炮被放在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海军武器中心当做展品供游客参观。而以上英美两国的18英寸舰炮都是制造出来的,并且英美都想过要搞20英寸(508毫米)舰炮,但是和意大利、法国的16英寸舰炮、德国的20.5英寸(522毫米)舰炮一样停留在图纸上。
最左侧的就是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军博里的美军18英寸大根,而它旁边小一号的那根是衣阿华级用的16英寸舰炮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和号战列舰以其装备的9门460毫米口径巨型主炮闻名世界,是当时口径最大的战列舰主炮,火炮炮长21.3米,三联装炮塔重1720吨,炮身重165吨,加上弹药和炮塔装甲总重量2700吨,相当于当时的一艘大型驱逐舰排水量。大和号战列舰是人类海军史上最大一级的战列舰,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至此大炮巨舰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那么其他国家有能力生产460毫米的舰用炮吗

答案是,当时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甚至苏联都有能力生产。

不过其他国家并没有生产,原因很简单,舰炮口径大,体重就会增加,相对的船体就要加大。而且自航母问世以来,战列舰的就失去了海军的核心地位。就像造价昂贵的大和号,在身家不如自己千分之一的上百架轰战机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二战中日本海军虽然有着世界排名第二的称号,但是战略思想还是落后于欧美。当时的日本也想过不造大和号和武藏号,这样省下的钱可以多造出10艘航母,可是却拼凑不出这么多航母机组。当时的海军内部分为战舰派和航母派,最终战舰派占了上风。

就像现在一样,各国战列舰已经完全退出海军现役。二战时不是其他国造不出460毫米口径的巨型舰炮,而是认为没有制造的价值。再强的战列舰也不是飞机的对手,一战的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最后的辉煌,到二战的时候,海战已经在视距之外,与其浪费时间和无力造战列舰,不如多造航母。


硬汉班副


在当时,406口径炮不是稀罕物,大型军舰上都有。大和号刚刚上台就被魟鱼潜水艇的鱼雷送给傲哥了


赵撿子


德国的多拉大炮古斯塔夫大炮比大和460 毫米粗多了,粗的能造细的当然也能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