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南齊書》記載:“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這裡的“檀公”就是廣為流傳的《三十六計》最初作者檀道濟,此人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最終卻被皇帝處死,令後世無數人惋惜,而他的一生經歷不僅促成了《三十六計》,還催生了兩個成語。

檀道濟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左將軍檀韶的弟弟,幼年就父母雙亡,身世悽苦。東晉名將謝玄為了抵抗前秦,受命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檀道濟參加了這支軍隊,並且成為後來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部下,跟隨劉裕東征西討,北伐建功,百戰百勝。

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檀道濟作為戰功累累的功臣,名望爵位都很高,加散騎常侍,鎮北將軍,食邑二千戶。在跟隨劉裕作戰的過程中,檀道濟總是身先士卒,勇猛無比,並且注意安撫胡人,廣得人心,是一位文武皆出色的重要將領。

因此,劉裕十分器重檀道濟。不過劉裕去世後,檀道濟雖然一如既往屢立戰功,危險卻也隨之而來。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封檀道濟為徵北將軍,賞賜無數,命他掌管多地軍情,他奉宋文帝之命,去討伐叛亂的謝晦,大獲全勝;又數次跟北魏鮮卑王朝交戰,保住劉宋平安。

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但宋文帝看到檀道濟時,總有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感覺,因為檀道濟是前代威望很高的將領,身邊親近之人包括他的兒子都在軍中擔任要職,所以留著檀道濟等於“養寇自重”。與此同時,朝中一些大臣也屢次提到,一旦宋文帝駕崩,檀道濟就是下一個謝晦。

公元435年,宋文帝病重,檀道濟入京。宋文帝病癒後檀道濟準備返回邊地,誰知他剛登上船就又被緊急召了回去,並且被下了大獄,罪名是謀逆。《南史·檀道濟傳》記載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檀道濟見自己落得這樣的下場,十分憤怒,“目光如炬”地盯著人,後悔自己沒有聽妻子的良言。那邊宋文帝常常有下病危通知書的風險,人人覺得檀道濟完全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司馬懿,畢竟北伐10條計有9條是檀道濟出的,謝晦和北魏鮮卑王朝也將檀道濟視為勁敵。

他文比張良,武比項羽,死後留一本軍事奇書,書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於是,檀道濟最終被賜死,臨終前他惱恨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