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迦太基的元老院制度,羅馬的元老院制度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較高的權力集中程度和行政效率上。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一、羅馬元老院的創立

共和國建立之初,羅馬的國家權力由執政官、元老院、人民大會三個機構共同執掌。元老院成員大多出身羅馬貴族,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較強的經濟實為和社會影響力。

在共和國建立以後的戰爭中,元老院貴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聲望日隆,並且,在平民與貴族的鬥爭中誕生了一個特殊的階層一一新貴,他們來自上層平民,擁有較強的個人能力和經濟實力,他們進入元老院一方面為元老院輸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增強了元老院貴族的實力。

到布匿戰爭爆發以前,羅馬元老院已經成為羅馬最高權為的實際掌控者,羅馬國家生活中所有的重大事項都需要經他們辦理,據記載,"羅馬在公元前268到167年間,有很多次戰爭,但李維記載的僅有四次是人民大會投票決定的"。元老院在羅馬的權威由此可見一斑。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二、羅馬元老院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

羅馬是一個農業國家,商業貿易並不發達,商人的力量也並不強大,所以羅馬的元老院貴族都是土地貴族,他們之間沒有根本利益上的衝突,在作出決策時不會有根本性的分歧,其決議也能得到切實有效地執行,這就決定了羅馬元老院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

從布匿戰爭的過程來看,羅馬元老院在所有重大事件上的處置都是正確而明智的。正是他們帶領羅馬人民取得了所有三次布匿戰爭的勝利。

公元前238年,撒丁島爆發了反抗迦太基人統治的暴動,反抗者向羅馬請求援助,元老院當機立斷,決定趁著迦太基剛剛平定了傭兵起義,暫時無力顧及撒丁島的有利時機,援助撒丁島上的反抗者。羅馬迅速派出了軍隊,取得了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為羅馬取得了第二個行省,大量土地和財富再次流入羅馬,在増強羅馬實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刺激了羅馬人的擴展慾望。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坎尼會戰失敗後,元老院善待瓦羅,這一行為進一步增強了羅馬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的增強幫助元老院隨後的徵兵行動的順利實施。

在布匿戰爭期間,元老院還任命了一些傑出的將領,並對他們給予了有力的支持。費邊的拖延政策在當時來講並不受歡迎,但是羅馬元老院仍然任命他為獨裁官,並幫他頂住了來自羅馬內部的壓力,使得費邊的策略可以順利實施。

事實證明,費邊的政策是正確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這種看起來有些懦弱的策略的實施,使羅馬人可以在最大限度保護自身有生力量的同時消耗漢尼拔的有生力量。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三、元老院的決策

坎尼會戰失敗後,元老院繼續採用這種策略對付漢尼拔。面對羅馬軍隊在西班牙的失敗,羅馬元老院果斷派出時年25歲的西庇阿援助羅馬在西班牙的軍隊,並繼續對西班牙的攻勢。元老院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明智的。

到第二次布匿戰爭快結束的時候, 漢尼拔被召回以前,元老院努力讓羅馬回到常態,讓人們回到土地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多數自由農在戰爭中被殺,奴隸也成了稀缺資源,大部分耕牛被搶走或屠宰,並且農田和其他農業設施也遭到了毀壞。在這種情況下,西庇阿還在努力勸說元老院派遣他負責非洲的戰爭。元老院對於他率領軍隊與他的強大對手在對方的國家進行決戰造成的社會後果表示關注。還有民意也需要考慮:羅馬及其同盟國的人民對於一場新的,必然需要他們提供人手和其他資源的戰爭會作何反應。

12個拉丁同盟國己經明確表示拒絕提供更多的援助,民眾己經表現出他們對戰爭是多麼的疲念,但是將西庇阿的提議交給公民大會討論後,元老院批准了西庇阿的請求,他們對他說,他可以做任何他認為有利於國家利益的事情。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四、迦太基與羅馬的元老院相比,有哪些不同?

在布匿戰爭中,羅馬元老院不僅在作出決策時體現出一種英明和果斷,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羅馬元老院還知人善任,在人才的使用上,有種不拘一格的魄力。

反觀迦太基,國家由富商和大莊園主組成的貴族寡頭統治,其政體形式和羅馬的元老院制度很相似,政治權力的核也也是元老院。所不同的是,迦太基的兩名最高行政長官並不掌握軍事指揮權,軍權和政權分離,以此來防止軍人專政。

和羅馬相比,迦太基的軍事長官任期更長,擁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軍事。但是其決策層人員來自兩個不同的經濟集團,雙方的切身利益存在巨大的差異。大莊園主所代表的大土地所有者,主張全力擴張非洲的領止;富商代表的商業集團則將注意力集中在維護和擴大迦太基的海外商業利益,雙方的矛盾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這種矛盾也帶到了戰爭中,導致其決策集團在作出決策時,猶豫不決,甚至相互撃肘,導致貽誤了戰機。

羅馬元老院制度的優勢:取得三次布匿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羅馬人通過突襲攻取梅薩納以後,迦太基本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援軍,阻止羅馬對西西里的進一步侵襲,但是由於決策層無法馬上達成一致,以至於當迦太基的援軍到達西西里的時候,島上己經有很多城市投降了羅馬,並且羅馬的大量援軍己經到達並做好了作戰準備。

此外,迦太基元老院對國家將領的控制力也嚴重不足。公元前237年哈米爾卡巴爾卡受迦太基當局委派去征服西班牙。當他率領軍隊踏上西班牙的止地後,他馬上就選成了自身權力的神聖,此後,原本完全受迦太基控制的西班牙就處於半獨立狀態,直到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被羅馬佔領。

在布匿戰爭最關鍵的時期,迦太基元老院內部的分歧和疲軟的控制力,使得迦太基以—個半分裂國家的狀態對抗羅馬這個高度統一,且上下一心的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