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你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智商?興趣?

曾經看過一期TED演講:成功的關鍵不在智商,而在於Grit(毅力)。個人表示十分認同。

這也是近年來在美國教育學界盛行的教育理念。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Grit可譯為“堅毅”,Grit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Grit。

在我看來,堅毅可以拆分為兩個方面,專注力和堅持。

我們知道《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在一個領域上投入10000個小時,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是堅持時間投入。

現實往往是做事3分鐘熱度,買的書只翻了兩頁就在積灰,報了健身班去了兩星期就再也沒去過……

當我們開啟一天的工作時,明明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清晰,我們也信誓旦旦的要快速搞定它。

結果是打開網頁搜索相關資料時,一不留神就被跳出的“如何評價「演員江一燕獲美國建築大師獎」?”、“一千多名學生跳張藝興舞蹈”、“現任和前任還有聯繫怎麼辦”話題吸引,回過神來還有2個小時下班,才急急忙忙趕進度……這是缺乏專注。

所以這也常常是我們一事無成,感慨生活艱難的原因。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而你不知道的是,成年人表現出來的缺乏專注跟堅持,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時候感統失調埋下的禍根。

關注兒童早期教育的家長應該都聽說過或者瞭解過感統統合。

在向一些家長普及感覺統合的時候,往往有人會存在疑惑“過去也沒感統失調什麼的”、“感覺統合是一些機構虛構出來的偽科學”……

只有親身經歷過自家孩子感統失調並且通過訓練得到改善的家長才深有體會:感覺統合真實存在且真的能幫助到孩子!

就在8月22日的CCTV央視新聞報道,就當著全國人民的面普及了這方面的知識。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CCTV央視報道:“感統失調” 六歲前是最佳治療期

隨著感覺統合理論的普及和家長們對這方面的瞭解和重視,市場上也興起了很多感統訓練機構,裡面魚龍混雜、資質不一,有些訓練課程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傑奧教育專注科學感覺統合17年,在感統還未被大家所熟知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深耕在這個領域。目前在深圳有5家校區,在校學員超過2千人,培養超過了萬名精英兒童。

一、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人體感覺器官(眼睛、耳朵、鼻、舌、皮膚、前庭網膜等)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統合、分析,進而有所領悟、學習、或在命令運動系統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通俗點講,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包括七大感官:視、聽、嗅、味、觸覺、本體覺、前庭覺。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大腦就好比一個穩坐軍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將軍,而感覺通路就如同一條條由傳令兵組成情報網。

將軍需要根據情報來做出判斷、調整,做出最正確的決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感統失調就好像是:

有一天,將軍喝醉了,各路情報傳來的時候,將軍並不能像往常一樣根據這些情報做出正確的決策,開始瞎指揮。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本該攻城他下令棄甲而逃,本該撤退他下令誓死堅守,自然,戰場上就亂了套。

二、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1、前庭功能失調: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方向感不行、情緒不穩定等。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2、本體覺失調:坐在座位上喜歡扭來扭去、動作笨拙、自理活動差等。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3、觸覺失調:觸覺過分敏感或者頓感,不喜歡被觸碰、孤僻膽小、社會交往能力差、愛啃手、容易緊張或者情緒暴躁、害怕陌生環境等。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4、視覺失調:表現為閱讀困難,丟字漏字,認字但無法理解、寫字困難,或者看一筆寫一筆,經常抄錯題寫錯數,不愛收拾屋子,桌面總是亂糟糟的。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5、聽覺失調:語言處理能力差,跟他說話需要重複好幾遍,或者說一句話需要反應很長時間,跟讀長句有困難。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三、為什麼會感統失調?

1.先天原因

①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②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③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2.後天環境及人為原因

①由於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

②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③父母太忙碌,陪伴互動缺乏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④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⑤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髒,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⑥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⑦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從而產生挫折感等 。

四、如何鍛鍊感覺統合

感統失調需不需要訓練?

在感統的測評體系中,感統失調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等程度。

輕度:輕度失調,孩子會隨著發育成長彌補不足。如果針對感覺統合正常或存在輕度失調的孩子情況,設計相應的感覺運動統合教育課程,來提高他們的運動功能,增強對外界感覺反應的敏捷性和正確性。可以說是屬於感覺學習通道的“培優”鍛鍊,為進一步高效學習打好基礎。

孩子“起跑點”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中度和重度:而中度和重度的感統失調,則更多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專業的“感覺統合失調矯正”訓練,幫助有一定學習與運動上存在或多或少障礙的孩子提升機能,建立正常的信息輸入及處理的過程,增強對外界信息做出正確的反應的能力,可以認為屬於“補差”訓練,克服學習困難。

感覺統合能力在6歲前是最佳的發展時期,如果懷疑孩子有感統失調的表現需要儘早帶孩子到專業的機構做準確的評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