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解散了財閥,韓國卻不能?

王上9102


這個事情,要分開來看,不能說日本解散韓國就不能解散,日本解散財閥,跟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可以想一想,一個國家解散財閥,會有哪些原因?無非外力干涉、政治糾紛、經濟糾紛等。而日本財閥就是由外力干涉,強制解散的。1945年到1952年,由美國GHQ主導,將日本舊財閥解散,由於財閥的解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民主化,是美國改造日本經濟的重大一環。

日本財閥的解散:促進了經濟自由,奠定了戰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財閥是由創立者一族及其子孫所控制的集團企業,現在日本財閥已經解散,像韓國的樂天、三星等企業依然是由財閥控制,瞭解日本財閥解散,我們就先了解一下那些代表舊日本的財閥企業,深入的瞭解以後,你會發現,這些財閥背後所掌控的資源,超乎想象。

  • 三菱財閥

三菱財閥是巖崎彌太郎以海運而起家的財閥,是日本戰前主導財閥之一,現在日本有許多三菱系的企業,都是從這家財閥中擴散而來的。三菱財閥原本是海運,在重工業方面,與舊日本海軍關係密切,也會生產軍艦、飛機等軍事裝備。

  • 住友財閥

住友財閥是礦山起家的,大本營在大阪,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財閥之一。在明治時代,住友的制銅業得到了發展,謀取了巨大利益,同時涉足日本保險、金融等領域,是當時控制日本金融界的老大。

  • 三井財閥

三井財閥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是由三井高利創建,他是一名出色的商人,靠著吳服而發家,後續逐漸涉足金融業。三井財閥旗下是三井銀行,主要涉足日本輕工業,後續發展可以與三菱抗衡。

(日本財閥解體時的場景)

當然日本還有其他的財閥企業,但是上述這幾家,控制著日本戰前的經濟。那麼日本為何解散財閥呢?原因很簡單,為了徹底粉碎日本的軍國主義。日本戰時,這些財閥企業為日軍提供軍艦、飛機以及石油等重要軍事物資,原本與日本軍部有著很深的聯繫。GHQ認為,如果不解散財閥,這些財閥還會與日本政府勾結,日本的軍國主義依舊會復燃。另一方面,美國當時控制著日本的政治與經濟,GHQ認為,想要讓日本經濟活躍化,必然要解散財閥,這樣才能夠促進經濟自由化。於是在1947年制定了獨佔禁止法和過度經濟力集中排除法案,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一家公司獨大,妨礙其他公司成長。現在全世界有名的本田汽車、松下以及索尼,都是在財閥解體以後出現的企業,如果財閥仍然存在,那麼這些企業有可能不復存在。而解散財閥,也建立了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韓國財閥:被日本一手扶持的財政集團,解體的話韓國經濟將崩潰

韓國的財閥與日本的財閥不同,日本財閥最開始的發展模式,也是正規的生意而已,只是最後與軍部等混在了一起。而韓國的財閥,則被稱為“軍事遺產”,韓國財閥是怎麼形成的呢?可以說是由日本一手培養起來的!我來講一講那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吧。

1960年以後,韓國急速復興,稱為“漢江奇蹟”。1963年,樸正煕執掌韓國政權,當時韓國政府屬於“軍事政府”。朴正熙以復興經濟為主要目標,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當時韓國並沒有多餘的錢支撐這些政策,於是朴正熙就主動靠近日本。朴正熙的日文名字叫做高木正雄,他是從日本陸軍學校畢業的留學生,當時朴正熙政權的幕僚,多數人是從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學生或者有留學日本經驗之人。

1965年,韓國與日本簽訂日韓基本條約,韓國從日本拿到8億美金的支援(無償3億,政府借款2億,民間借款3億),這個金額是當時韓國政府預算的2倍!靠著這邊錢,韓國發展了經濟,才有了所謂的漢江奇蹟。1964年,越戰時期,韓國出現了戰爭特需,其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一家叫做現代的公司逐漸抬頭,最終發展成財閥企業。韓國財閥是和韓國政府一起發展起來的,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財閥靠著政府提供的壟斷性資源,不斷的吸收中小企業或者經營不善的企業。

日韓基本條約締結以後,日本提供給韓國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技術。當時伊藤忠商社的董事瀬島龍三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瀬島曾經是朴正熙在陸軍學校的前輩。韓國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矛盾得到緩解。畢竟經濟發展,使得韓國民眾從貧苦的狀況中走了出來,至少可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雖然獨佔的資本,使得韓國財閥越做越大,經濟不斷走向極端,可是民眾選擇無視。從1963年~1993年,韓國經歷了朴正熙、金斗煥、盧泰愚的軍事統治,財閥與軍事政權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也導致韓國的執政黨資金十分充足,而在以金泳三和金大中為代表的在野黨資金缺乏。

另外,韓國財閥盤根錯節,包含各個子公司,有很多從業人員,在政府選舉時,財閥的作用不僅僅是資金支持,還有選票保證。軍事政權如果安穩,韓國財閥也必然安穩,而員工也會安穩。相反,員工想要安穩,那就必然服從企業,企業服從財閥,財閥支撐政府。這就是現在韓國財閥的構造!無法打破!也無法解體!換句話再說,如果韓國財閥解體,會怎麼樣?很顯然,韓國政府將會直接面臨倒臺的下場,這就是韓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全醜聞不斷的韓國財閥的根本原因!

部分文章介紹:

《 在日本消失的“留學生”,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日本企業的“默許”,鑄造了現在的韓國企業》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日本二三事


嚴格地說,日本至今並沒有真正解散了財閥,各大財閥依然存在,掌控著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韓國從國土面積,人口,經濟規模上都小於日本,財閥的數量和規模上也小於日本。韓國財閥基本上都是朴正熙時代培育起來的,到今天各財閥家族互相通婚,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共同體。韓國有四大家族,三星/現代/SK/LG(包括GS/LS),樂天集團雖然規模龐大,但是被排除在外。這四大家族壟斷了韓國的經濟命脈,同時影響了韓國的政治局面。文在寅政府和這四大家族沒有什麼瓜葛,也基本上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因此舉步維艱,任何的振興經濟的政策都得不到落實,唯有一個政策強制執行了,就是最低工資制度,導致企業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成為了一大詬病。現在韓國經濟疲軟,急需大企業投資新興行業從而擴大就業,增加就業機會,但是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大集團們根本對文在寅的呼籲沒有反應,繼續保持沉默。韓國政府對才閥門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辦法的。


此用戶已閉嘴


韓國民眾若像監督官員一樣對待財閥,沒什麼不能削財閥的,但過往的政治權力迫害留下的陰影太深,韓社會目前仍處於防權力作惡的觀念文化之中。而在將來,韓國人也有可能如待政客一般待財閥,只是有的財閥還用不上人盯,自己就已玩廢了自己的權勢。


扎西284919421


為什麼日本解散了財閥,但韓國財閥依舊存在?財閥指由某一個家族獨佔的,具有壟斷性質的大型商業集團。這個嚇人的詞彙最初源於日本,並在日本達到頂峰,但卻是韓國把財閥體系延續至今。

目前來說,韓國和日本雖然都有資產龐大的大型商業集團,例如韓國的三星、現代以及韓進,日本的三井和三菱,但只有韓國的商業集團才可以被稱為財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只有韓國的大型商業集團依舊採取家族控制,具有血緣關係的家族人徹底掌握商業集團的各項權利,在各自的商業集團中說一不二、享受皇帝般的權力和地位。

@ 韓國和日本雖然都有大型商業集團,但日本的是財團,韓國的才是財閥

例如鼎鼎有名的韓進集團趙家,趙家的夫人虐僕成性,動不動就打罵為她服務的僕人甚至是企業員工;趙家的大女兒趙顯娥權勢滔天,她在坐飛機時居然因為乘務長將整袋的堅果遞給她,而不是把堅果包裝打開放在盤中遞上,就命令已經啟動的飛機退回登機處,把觸犯她的乘務長趕下飛機(畢竟飛機是她家的);趙家的二女兒蠻狠無比,她在和其他企業的廣告代理組長進行商務會談時,居然因為對方沒有就廣告問題準確作答,直接往這位組長臉上潑水。

為什麼趙家人這麼蠻橫?

就是因為韓進集團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企業,擁有大韓航空、韓進海運以及韓進重工等多個大型公司,卻依舊採取最傳統最集權的家族式統治,趙家人就是韓進集團內部當之無愧的王。

什麼是財閥?財閥是兩個字,一個是財,就是財富,意味著企業非常強大,非常非常有錢;一個是閥,就是家庭,意味著企業由一家進行管理,由一家控制。

@ 韓進集團的趙氏財閥


日本的三井和三菱雖然非常有錢,但是它們已經不像韓國三星這樣完全由一家控制,而是採取了現代企業制度,家族對財團的影響力大大減弱,只能算是財團中的一方諸侯。因此,日本商業集團已經不是財閥了,而是成為了和其他國家一樣的財團。

為什麼日本解散財閥,但是韓國沒有?

日本解散財閥,主要是因為外力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三井、三菱為首的十大財閥成為了日本戰爭的幕後黑手,他們左右日本軍政局勢,發動對外戰爭,利用財閥勢力為日本戰爭提供各種各樣的援助,可以說是比甲級戰犯更加惡劣的幕後黑手。

大戰之後,為了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在財閥的控制下死灰復燃,戰勝國一致決定強制解散日本的財閥(也是為了更好地獲取日本商業利益),蔓延多年的日本財閥就在多國打擊下成為了過去式。

不過,日本財閥雖然遭到重創,但依舊試圖通過交叉持有股份等方式,維持日本財閥的地位。

@ 日本財閥是日本對外戰爭的主要推動者,因此被戰勝國強制解散

為什麼韓國沒有解散財閥?

因為韓國沒有外力干預。韓國財閥已經掌握了韓國的大部分力量,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韓國人民很難鬥過韓國財閥的(除非財閥內亂,讓韓國人民撿了個便宜)。在韓國,人們從衣食住行到視聽娛樂,都在韓國財閥的影響,甚至是控制之下。

韓國財閥就像水一樣,包裹著像船一樣生活在水上的韓國人民。

沒有外力,韓國人民很難鬥過財閥。


垂垂老馬


你去解散的?三菱、三井、住友、芙蓉(富士)、三和、第一勸業都被你解散了?


不想做法很少在


戰後,由美國佔領軍發佈指令,對日本財閥和壟斷大企業實行解體的措施。美國人認為,解散財閥是日本邁向非軍事化的重要一環。


1945年9月22日發表的《美國初期對日方針》中,就提出瞭解散財閥的方針。剛一開始的時候,美國佔領軍期望日本政府和財閥實行自發解散。到了10月13日,安田首先發表解散計劃,不久三井、住友和三菱也表示接受解散。


為防止逃避解散,10月20日、31日佔領軍先後指命三井等15家財閥向其提出事業內容、資本構成等的報告,並凍結其財產。11月6日,佔領軍向日本政府發出促使三井和三菱等四大財閥立即解散的備忘錄。12月8日,提出336個公司為限制公司。這意味著自1946年8月建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起,解散財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解散財閥不是要終結日本的資本主義制度,而只是美國想要剔除日本財閥中封閉性,軍事性,封建性的因素,導入現代公司治理,以及讓專業懂經濟的人進入公司,客觀上為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道路。


而韓國就不同了,朝鮮戰爭結束後的多年裡,朝鮮其實發展程度高於韓國。為了改變韓國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當時的韓國政府集全國之力支援起了幾個大型企業,比如三星等,幫助企業發展,最終目標是希望整個國家也能夠發展起來。當然這一目標實現了,不過也帶來了副作用,那就是這些被扶持起來的大企業,不但掌握了韓國的國家經濟,出口,財政,也與韓國國家政治形成了深度綁定,形成了政治與財閥深度綁定的國家格局。現在財閥已經成為了韓國社會一個尾大不掉的毒瘤,不但總統要看財閥臉色,還需要仰賴其支持。


誰要是觸犯了財閥的利益,等待自己的就是倒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