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韓國是怎麼在戰國七雄中屹立兩百多年的?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兵進攻韓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秦軍就佔領了韓國,韓王安投降。韓國從戰國七雄的版圖上消失,其疆域成為了秦國的潁川郡。

弱小的韓國是怎麼在戰國七雄中屹立兩百多年的?

韓國一直以來都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國家,其疆域狹小,土地貧瘠、物產匱乏,且位處中原腹地四周強國林立,西與秦、魏相接,東和鄭毗鄰,南同楚相接。各國在東西方對韓形成半包圍之勢,《戰國策·秦策四》說:“韓,天下之咽喉”。韓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各國所覬覦對其發展十分不利。但,即便這樣韓國依舊在戰國之林屹立了兩百多年,是怎麼做到的?

1、三晉聯合卻強敵

公元前 453 年,韓與趙、魏”共伐滅知伯“,並瓜分其領地,最終形成三家分晉的局面。《史記·韓世家》載:“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知伯,分其地,得益大,大於諸侯”。此時,周王室已經喪失了申討三家的能力。韓、趙、魏,都各自建立了自的政權,但三家要想在名義上成為諸侯,必須獲得周天子的認可。公元前403年,齊國發生了內亂,田布殺死了公孫孫,公孫會以廩丘叛齊入趙,這一次三晉聯合借討齊亂之名,迫使周威烈王承認自己為諸侯。在周天子的冊命下韓、趙、魏三家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諸侯。

弱小的韓國是怎麼在戰國七雄中屹立兩百多年的?

在三家中韓國最弱,為避免新生的韓國政權被扼殺,同時贏得政權建設的時間,韓國當權者採取了聯合趙國、魏國一致對外的政策。協助魏、趙一起對外開疆闢土,抵禦強敵。公元前403年,三晉伐齊“入長城”。公元前 400 年,三晉伐楚至桑丘而還。公元前 391年,三晉敗楚於大梁、榆關。《史記·楚世家》雲:“(楚悼王)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

2、抓住時機拓展疆土

韓國由於勢力最弱,一方面積極和魏、趙聯合抵禦強敵,一方面伐宋並趁著魏與楚交戰之時不失時機地吞併鄭國,使得韓國疆域得以擴大。公元前 423 年韓伐鄭,殺鄭幽公。公元前 408 年攻取鄭的雍丘。公元前 385 年取鄭之陽城,伐宋至彭城,執宋君;《史記·韓世家》載:“文侯二年,伐鄭,取陽城。伐宋,到彭城,執宋君。七年,伐齊,至桑丘。鄭反晉。九年,伐齊,至靈丘”。公元前 375 年,韓滅鄭。取得鄭的土地,疆域大大擴張,並且遷都到鄭。

弱小的韓國是怎麼在戰國七雄中屹立兩百多年的?

3、韓昭侯改革強國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一直保持著聯盟關係,三家聯合攻齊伐楚,所向披靡。在韓懿侯時期,由於干預魏國王位繼承一事,惹得魏惠王大怒不歡而散,三晉聯盟破裂。三晉之間也多次互相征伐,韓國多次被魏所敗,加之秦國的崛起,秦、屢次進攻韓國,韓國多敗績割地。在此困境下,韓昭候重用申不害施行改革,以“術”治國,授賢任能,加強官僚體制管理,強化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勢為之一振,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弱小的韓國是怎麼在戰國七雄中屹立兩百多年的?

​4、首鼠兩端依靠強者

“三家分晉”,魏國繼承了晉國的主體部分,為三家中最強,韓國積極和魏國聯合,如公元前362年,韓魏上黨會盟伐秦。李悝變法後魏國成為霸主不斷侵犯韓國,韓國遂依附於魏國。如前357年韓魏結盟,一年後韓王入朝於魏。魏國衰落,齊、秦崛起後,處於齊秦之間的韓國很快成為兩國爭奪和瓜分的對象。韓國首鼠兩端先後依附兩國,如公元前335年韓國和魏國朝見齊威王。公元前314年秦進攻韓國,韓王於是依附秦國,前233年韓王安又對秦稱臣。公元前230年,秦統一戰爭開始韓國遂無可避免的被滅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