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歐洲,應該先去這裡

看歐洲歷史的人總會遇到一件很麻煩的事:複雜的皇室家族傳承。在重視血緣繼承的歐洲歷史上,王室家族始終是驅動這個大洲的歷史向前走的推動力。尤其是在近代民族國家出現之前,看歐洲歷史不看這些家族是不可能的。

這複雜的關係樹

誰能看懂呢▼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只要一看這些家族,你就會被套進去,然後在懵懵懂懂中從入門到放棄,最終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力是不是有問題。

不光是對外國人名不熟悉的中國人是如此,歐洲的本國人也同樣對此感到絕望。

說個繞口令: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起因是法蘭西王國的波旁王室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對西班牙帝國王位的爭奪

(圖片來自wikimedia@Jean Alaux)▼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但因為這個缺陷就放棄瞭解歐洲歷史就太可惜了。所以我經常會有意識地關注一些以地理元素驅動,簡化複雜的家族傳承的歐洲歷史書,希望對歐洲史感興趣的人能在最輕鬆的閱讀體驗中得到最多的收穫,以免這些書最終變成書架上無人問津的灰塵製造器。

不過這種書在市面上真不多見,畢竟這是一種對文獻能力、文字能力和與大眾溝通技巧要求都很高的寫法。好在難找不等於沒有,前一陣我就發現了一套由譯林出版社出品的名城記叢書,以城市為敘事的主角重新找到了從細節觀察歐洲史的新角度。

從這套叢書裡我又精選了兩本,推薦給你:《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和《西西里史:從希臘人到黑手黨》。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希望你會喜歡。

阿姆斯特丹的自由世所共知,事實上這座典型的荷蘭城市從建成之初就是當時歐洲最自由的城市了。異教徒、亡命徒、不受國王們喜歡的自由商人,全都在這座城市裡集合,並將其建設成一度是世界上最繁榮強盛的城市。

憑藉大麻、紅燈區、運河這樣的標籤,阿姆斯特丹直到今天也仍然在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

是真的很紅

(圖片@圖蟲·創意)▼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這座城市的氛圍,連帶著整個荷蘭國的氛圍,都能如此自由?這個國家和這座城市裡濃郁的商業氣息,又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上的呢?

是靠近海洋嗎?也許是的,但全世界靠近海洋的城市非常多,雖然大多有著濃郁的商業氣氛,甚至帶有些獨立傾向,但能和阿姆斯特丹的名聲相提並論的城市卻並不多。

是因為開放的宗教環境嗎?也有道理,但宗教活動往往只是表象,在城市的基調形成之後多樣化的宗教活動才有生長空間,而不是由宗教直接決定了一座城市的命運。

1538年繪製的阿姆斯特丹圖

可以看到往來的船隻已經很多了

(圖片來自wikimedia@Cornelis Anthonisz)▼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真正的原因,其實深藏在這個國家國土的誕生過程。

在天主教教會掌控一切的年代裡,貴族們首先是一個基督徒,國王需要君權神授,貴族權則需要國王授,所以歸根結底,所有的貴族之所以能夠對自己封地上的居民實施統治權,都是拜上帝所賜。歐洲各個國家、領地的合法性便是由此建立的。在教會勢力強大的年代裡,也確實沒有人敢挑戰這種秩序,這就讓封建制在這個大洲的大部分土地上直到18世紀都依然存在。

封你個格拉摩根伯爵噹噹▼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可是荷蘭不一樣,在天主教為貴族們圈地的年代裡,這個國家的很多土地還都泡在水裡。是一代又一代受到其他地區排擠的勞動者在這裡用最大的努力,才從海洋中要來了大片的土地。這些土地不是上帝的造物,純粹是人民的力量,沒有貴族能對這裡施加管轄權,荷蘭地區的土地交易自古以來就是自由的。

荷蘭也曾是羅馬的一部分(大霧 ▼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可不能小看這個背景,無論是歐洲的封建帝國,還是東亞西亞的文明古國,甚至遠在新大陸的印第安帝國,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是很稀缺的政策。而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土地一旦擁有了順暢的交易權,社會分工和資本積累就能形成,荷蘭變成後來那個如日中天的荷蘭,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他們從土地交易開始衍生出的複雜的商業社會。

19世紀末期也被稱作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個黃金年代

圖為1900年的阿姆斯特丹-萊茵運河

(圖片來自wikimedia@美國國會圖書館)▼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這個論點是不是瞬間解開了困擾你多年的難題?

在《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中,這只是作者給出的無數精彩論點中的一個。從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出現之初人們與海洋的搏鬥,一直說到被納粹鐵蹄征服後阿姆斯特丹小市民們的眾生相,每一段歷史都被描寫得精彩絕倫,同時還有幽默智慧的金句頻出。

這根本就不是一本城市歷史,而是用城市穿針引線,對整個歐洲西北部民族重新做的一次審視。

相較於阿姆斯特丹的自由開放,在歐洲古代史上曾扮演過荷蘭角色的西西里島就沒有這麼好運了。這是一個陽光明媚,卻在微笑之下隱藏著深深憂傷的島嶼。

德國大文豪歌德在遊歷歐洲時曾對西西里給出這樣的評價“西西里是萬物的關鍵。”

或許更多人對西西里的印象是來自於這部電影?

(圖片@IMDB)▼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中國人可能聽不懂這話,不過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用這句話形容西西里確實非常合適的。在大規模向新大陸探索的風潮到來之前,歐洲本質上是一個環地中海概念,歷史上那些所謂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無不是環地中海帝國。

這時候位於地中海正中心的西西里島就顯得很突出了,在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過程當中,誰能先拿下西西里,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優勢。

十四世紀早期的西西里

港口分屬英格蘭和威尼斯

國王自己則是西班牙和德國混血▼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古典時代的的希臘人、羅馬人,中世紀的法蘭克人、拜占庭人,大海對面的阿拉伯人,近代以來的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西班牙人,以及意大利終於統一之後的意大利人,和二戰之後的戰勝者美國人……只要是在地中海周邊說得上名號的民族,都在西西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這當然為這座島嶼帶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當年的歌德和今天的遊客去一趟西西里,就能看到各種充滿環地中海民族風情的建築群,分佈在全島不同的城鎮裡,堪稱一座活的地中海博物館。

西西里島南部的莫迪卡村

(圖片@圖蟲·創意)▼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但沒有人徵求過西西里人自己的意見。

誰願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做一個背景板呢?

所以在歷史上的各大帝國和現代意大利內部,西西里人永遠不安生,總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獨立,在島上過自己與世無爭的生活。

西西里晚禱戰爭

爆發於西西里土著與法國統治者之間

緣起於一個法國人騷擾西西里女人

(圖片來自wikipedia@Francesco Hayez)▼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可是他們幾乎從未如願,畢竟這只是一個孤懸在地中海中央的小島,又能有多大的地緣潛力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呢?

更悲慘的是,由於西西里無論在哪個帝國裡都算是邊緣地區,他們得到的資源扶持也是最少的,即使在今天的意大利國家內也是如此。當帝國的中央政府對西西里幾乎無法施加控制時,地方自治或許是當地人唯一的出路。

這便是黑手黨的誕生背景。他們絕對不是土匪,有自己的行事規則,甚至享有崇高的聲望,有時還會被納入國家機關成為黑白通吃的人物。

眾所周知,黑手黨絕不是土匪

(圖片@wikipedia)▼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卻事實上沒有人在乎,居民們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事實上也一直在遵循國家法令背後的地方規則,這就是西西里這座島嶼的宿命。

它當然是充滿悲傷的。

這兩本書雖然被冠以了地方史之名,但它們不是寫給專家看的,而是寫給對歐洲歷史地理有興趣的大眾看的。兩位作者都有很長的社科科普讀物寫作經歷,甚至還很懂得如何把握閱讀的節奏,在輕鬆幽默和嚴肅的史料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閱讀體驗非常好。

在讀完之後,你完全可以讓這兩本書發揮更多的餘熱,變成一本旅遊指南,在出行歐洲時帶著知識背景和問題重新走訪你在書裡見過的世界。

這也是我們閱讀的目的之一不是麼?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原價78元,在我們的小店只要58元。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西西里史:從希臘人到黑手黨》原價也是78元,在我們的小店也是58元。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兩本有關於歐洲城市記錄的好書,趕緊入手吧!

*發貨說明

1.出版社直髮,正品保證

2.默認發中通或EMS,南京發出,24小時內發貨

製圖:孫綠

封面圖片來自wikipedia@Francesco Hayez

MORE

瞭解地球上更多偉大的城市故事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擺進羅馬國家博物館的城市史書

★38萬字細述羅馬三千年的榮光與陰暗

★123幅高清圖片,定格歷史瞬間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從正史和民間傳說到飲食和消遣娛樂。

從黑衣修士會和查令十字街

到帕丁頓和瘋人院。

從威斯敏斯特教堂和聖保羅大教堂

到倫敦佬和流浪者。

移民、農民和妓女

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戰空襲。

這裡,是屬於倫敦的,“上下兩千年”。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巴黎城市建設的各項發明

為現代城市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時髦”:

包括橋樑上的觀景平臺、林蔭大道等

首次出現的現代基礎設施,

還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時尚購物等

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

巴黎,因迷人而偉大

如果你去欧洲,应该先去这里

壓軸推薦

這部出版於1909年的里程碑式作品,

掀起了城市設計的革命。

美國現代城市規劃的起源

城市美化運動中至為引人注目的一部文獻

對今天的建築師和規劃師仍然具有深刻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