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舍養成本高40%~60%!農業農村部研究降本增效打造黃金奶源帶

“雖然這些年來乳業發展不斷進步,但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也不可忽視。”11月13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勳稱,從生產來看,奶牛養殖競爭力還不是很強;從消費層面來看,總量還有不足,結構還不是很合理。

具體來說,在生產方面,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單產水平、資源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還有一定的差距,奶牛舍飼的生產成本仍然比較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養殖成本高40%到60%左右。比如,飼料中的玉米價格,比國際水平高出60%左右,導致生鮮乳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奶牛養殖戶掙錢難也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同時,奶牛加工的利益連接機制還不緊密,奶牛養殖效益還不穩定。

在消費方面,從整體來看,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發展中國家的1/2,奶業發達國家的1/7,說明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從結構上來看,乳製品存在著“兩多兩少”的問題。

一是液態奶多、幹乳製品少。2018年我國乳製品的總產量2680多萬噸,液態奶產量為2500萬噸,幹乳製品產量180萬噸。然而,在發達國家,一般情況是幹乳製品和液態奶的比重7:3。

二是在液態奶裡面,常溫滅菌乳多,巴氏殺菌乳少。在去年的乳製品中,滅菌乳和巴氏乳的比例為4:1。

奶業是惠及億萬人民的身體健康,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推進奶業振興 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隨後,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細化實施了具體工作舉措。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國產嬰幼兒配方乳品提升方案》,明確嬰配粉發展思路,四個奶業主產省和大多數省份都出臺了奶業振興意見,明確主攻方向和措施及發展路徑。

在資金支持方面,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多項資金,用於繼續擴大糧改飼實施範圍,將優質苜蓿基地建設規模由50萬畝增加到100萬畝,改造提升1500個奶牛家庭牧場,增加5000名牧場主和技術骨幹培訓,開展生鮮乳質量第三方檢測試點。據不完全統計,地方財政今年也安排了20多億元的資金,用於支持奶牛擴群增量,乳製品加工和乳品消費培育,推進實施奶業振興。

在推動養殖加工融合發展方面,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印發《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重點支持奶農家庭牧場和合作社發展,引導奶農發展乳製品加工,河南、山東等地支持規模養殖場開辦生鮮乳飲品店,部分養殖場已取得乳製品加工許可證。

同時,一些大型乳企開始自建牧場或參股收購養殖場等形式,向奶牛養殖延伸,提高自有奶源比例。

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奶業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乳品生產恢復了增長。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9月份全國生鮮乳產量同比增長5.2%,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同期乳製品產量增長了8.8%,奶業轉型升級加快,全國奶牛平均單產7.8噸,同比提高了400公斤,規模牧場生鮮乳質量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奶牛養殖效益提升,近期規模奶牛養殖收益迴歸到每頭牛年均3000元左右,單產9噸的奶牛利潤達到4000元左右。

王俊勳稱,在生產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區域佈局,抓好奶業主產省和奶業大縣增量提質的目標,打造中國的黃金奶源帶。在怎麼養好問題上,從草和牛兩個方面下功夫,比如推行草畜配套,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加強高產優質苜蓿基地建設,擴大糧改飼實施範圍,提高優質飼草料的保障水平;推動奶牛養殖的散戶和小區的牧場化改造,改變經營方式,提升家庭牧場轉型升級,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奶牛的生產效益。在消費方面,優化乳製品結構,穩定常溫奶,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低溫乳製品,增加易於消費者接受的奶酪、黃油等幹乳製品的生產,推動由“喝奶”向“吃奶”轉變,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此外,樹立品牌,不斷提升國產品牌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