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現如今家長愈來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且在網上隨處可以搜到很多育兒知識,學習起來非常方便。家長一定聽說過鼓勵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可很多家長並沒有學會鼓勵教育的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過度誇獎孩子,反而導致孩子形成盲目自信的心理,影響他正常的性格生成。

有次陪表姐送侄子去上鋼琴特長班,在等待時表姐不停的對我說:

  • 你看我家兒子多厲害呀!
  • 看學的架式就知道,天生就是個彈鋼琴的料子。

孩子下課後,表姐依然沒有停止誇讚,不停地表揚孩子學的好。

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我們回家時正好碰上特長班的老師也下班了,路上又開始和特長班老師聊起了孩子。表姐的不斷誇讚,讓老師都有一些招架不住,但是依然眼頭應和著。“嗯,你家孩子確實有天賦,接受能力強。”

我觀察著侄子,發現他臉上一直洋溢著得意的微笑。過了一段時間,表姐說侄子現在學鋼琴的積極性越來越小了,自己督促也不管用,還說自己聰明不學也會。

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鼓勵不可缺少,使用鼓勵的教育方法應該拿捏好分寸,否則就會像我的侄子一樣變得驕傲自滿,也不再聽家長的教導。

【過度鼓勵沒有任何教育效果,反而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造成負面的“頭銜效應”】

▶▶什麼是頭銜效應?

在管理心理學中,頭銜效應主要指的是,只要有了頭銜,不論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他們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

這一理論是日本管理學家田中一郎提出來的,頭銜效應對孩子的心理有暗示的作用。

✔溫馨提示:【父母過度誇獎孩子會使其產生頭銜效應,讓孩子充滿虛榮心。原本即使是學習很努力的孩子,也會因為這種負面的頭銜效應,變得沾沾自喜。它讓孩子變得虛榮,而且會一發不可收拾】

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當然頭銜效應並不是只有負面的影響,其實如果運用得當,它也可以使孩子進步。正面的頭銜效應能夠讓孩子擁有使命感,在擁有這個頭像時,他做事情會一直往這個方向靠攏。這時候頭銜就變成了自己的一個目標以及積極的心理暗示,督促自己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美國奇異電器公司的老闆,就曾對賽德默斯使用過此效應。老闆賞給他兩個頭銜,

  • 一是,公司的顧問工程師
  • 二是,非職務上的,即“最高法庭”

其意思是賽德莫斯是公司生死成敗的最高決策者。後來,在這種頭銜效應的積極影響下,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沒有過多久他們公司就創下了電器史上的很多奇蹟,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小編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也能

正確地運用頭銜效應,那孩子就會受啟發,奮發圖強的學習。反之,過度誇獎會讓孩子承受著頭銜效應的負面影響,變得自滿,不利於教育的實施,甚至會讓其嫌棄父母。在誇獎孩子時,家長應該避免錯誤的方法,避免導致其產生過度自信。

▶▶哪些誇孩子的方法容易導致其產生負面的“頭銜效應”?

在兒童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這本書裡曾經說過:“獎賞能為孩子提供心靈上的滿足,但錯誤的獎賞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孩子年紀太小,無法正確判斷家長誇獎的實、虛,總是受到錯誤的誇獎就會讓他變得盲目自信。以下這3種錯誤的誇獎方式,會讓孩子一直沉浸於自滿難以自拔。

★攀比類型的誇獎

家長喜歡拿自己孩子與他人做比較,然後分出個上下。比較過程中,喜歡拿某一方面比孩子差的同伴相比。

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例如,“寶貝,你考的已經很好了,不用自責,起碼比你同桌考的要高很多。”“你今天做的已經比昨天好很多的,我就知道你本來就有天賦。”和他人作比較,以及和孩子的過去作比較,都是不正確的誇獎方法,影響孩子積極進取。

★不尊重事實的誇獎

父母眼裡孩子一直是最好的,他身上有數不完的優點,有時候當孩子做錯了也會無限度的誇獎他。

例如,孩子剛學習寫字,歪歪扭扭的,而且寫出了格。家長想讓孩子有自信繼續寫下去,就一直讚美孩子的字漂亮。上一年級的孩子早上自己穿衣服,家長誇獎他很懂事,都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真的很厲害。

我們客觀的去評價孩子寫字、穿衣服這些事,其實內心也清楚的知道,孩子做的並不是很好,甚至很差。這種錯的誇獎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天才,不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影響了以後的成長。

★太單一的誇獎

當使用這種誇獎時,孩子一般是做了一定的行為。

例如,孩子幫媽媽打洗腳水,誇獎孩子懂事。日常幫助刷碗,誇孩子很能幹。不過用多了這種誇獎,就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應該的。以後遇到相同的事情時,內心會覺得自己不做也很正常。

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錯誤的誇獎方法常常存在於家長日常的教育中,這些都是阻礙孩子進步的根源。誇獎並不是完全沒教育意義,相反,使用恰當教育效果非常不錯。

✔溫馨提示:【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向上的內心,家長應該改變誇獎方法,讓誇獎發揮積極的作用,避免產生負面的“頭銜效應”。

使用誇獎教育方法也別忘了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感,否則驕傲自滿的孩子就會不聽家長教導】

▶▶日常生活中如何建立在孩子心中的威嚴感?

★家規父母也要遵守

父母的日常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如果父母能夠嚴格遵守家庭的規定,那麼孩子會把父母當成榜樣,嚴格遵守規則。

父母以身作則的態度,可以很好地建立威嚴感。孩子成長過程中,判斷能力就會有所增強。孩子的觀察力非常敏銳,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否遵守了規則。如果父母總是說到做不到,必然會失信孩子,讓他不再信服父母,從而難以樹立威嚴。

★建立和諧民主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三歲以後孩子就有自我意識,已慢慢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力。他需要家長的尊重,不再願意聽從父母的命令和安排。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家長不要擅自決定,應該和他共同商討並聽他的意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他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

為啥孩子嫌棄父母?別讓“頭銜效應”影響孩子,要樹立父母威嚴感

如果雙方意見不一致可以採用民主的方式進行溝通,溝通過程中,注意語氣,不要表露出強硬的態度。

★嚴慈有度的教育,有利於建立威嚴感

孩子有錯誤時,家長應該客觀的批評,做得好也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在教育中,家長不要一味的溺愛或者太過嚴厲,就事論事的方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嚴,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關愛和溫暖。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誇獎很有必要,但是不要讓孩子過度自信形成頭銜效應,最終導致孩子嫌棄父母,對發展不利。樹立威嚴感可以幫助家長日常更的實施教育,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法。

今日互動話題:你能做到在鼓勵孩子的同時,建立自己的威嚴感嗎?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