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多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突然大聲地朝著父母吼叫。

聽到孩子的吼叫,往往父母都會大吃一驚,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都變成了一個"咆哮帝"了。在吃驚之後,父母會感覺到生氣,甚至是恥辱,因為孩子的吼叫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現。

在教育方面,父母多是敏感多疑,他們會將孩子與叛逆聯繫起來。再將眼前叛逆的孩子與未來前途無望的孩子聯繫起來。於是,父母可能會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講大道理。

然而,面對父母的大吼大叫,孩子便會用更加情緒多變的一面面對父母。

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每一個優秀的人身上必備的優秀能力,孩子的"咆哮"顯示出了孩子的情緒波動大。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情況呢?

建議父母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的情緒。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當孩子處於情緒失控的狀態時,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孩脾氣很壞,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當他想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1天, 這個男孩釘下了40根釘子。慢慢地,男孩可以控制他的情緒,不再亂髮脾氣,所以每天釘下的釘子也跟著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一些。

終於,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於是,父親牽著他的手來到後院,告訴他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那此圍牆上的坑坑洞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覆從前的樣子了,當你生氣時所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很難彌補的疤痕,有些是難以磨滅的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最終我們能夠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帶著情緒說出的那些話,就會像一個個釘子釘在別人的心牆上。雖然經過協調,解決了問題,但是這些釘子留下的痕跡是很難消除掉的。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這個場景像極了父母於孩子吵架的場景,雖然最終父母和孩子解決了矛盾,但是親子相互的傷害卻還是停留在心理,揮之不去。

當人處於一種情緒失控的狀態下,人就是在用情緒腦思考的。用情緒腦思考出來的東西肯定不如用理智腦思考出來的產物。

父母說出來的話語不能讓孩子信服,而孩子的情緒波動較大時,孩子根本就不能思考父母說的話。這也正是為什麼,當父母與孩子處於一種針鋒相對的狀態時,父母與孩子是講不了大道理的。

也就是說,若是父母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平靜雙方的情緒。

父母可以用"鈍感力"平復自己的情緒

由於孩子的心智還沒有發育完全,這時,要想讓孩子自行平復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很困難的事情。多數情況下,孩子應該是在父母的幫助下,逐漸地平復自己的情緒。

所以,在平復孩子的情緒之前,父母必須先做到能夠平復自己的情緒。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平復自己的情緒呢?答案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其實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渡邊淳一說過這樣一句話:

"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意為對周遭事務不過於敏感的能力,它不等同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當父母即將要發火時,父母要讓自己變得"遲鈍"、"不敏感"一些,這樣就能夠延遲父母即將爆發的情緒。如果父母能夠延遲父母的情緒,那麼父母就能夠慢慢地冷靜下來,然後便能夠自動地將自己的"情緒腦"轉化為"理智腦"。

父母可以通過做以下的幾個動作來實現實現情緒的延緩:

  • 深呼吸

這是最基本、最入門的行為,建議父母最好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花費的時間要比普通的呼吸花費的時間要長一些。當父母在氣頭上的時候,大腦會呈現一定程度上的缺氧,深呼吸可以為大腦供給足夠的氧氣。

頭腦清醒,父母就更加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 數數字

這也是一個簡單、但是有效的小方法。父母即將發火時,在心理默唸十個數字,唸完十個數字之後,父母的情緒多半消散了一些。如果有些父母覺得十個數字的時間太短,不足以讓自己冷靜下來,父母可以延長數數字的時間。

  • 連續發問

連續發問是前兩個小方法的升級版,當父母即將發火時,父母先向自己提問:

"我是不是快要發火了?"

"我現在做的行為對教育孩子來說有沒有任何好處?"

"為了教育好孩子,我應該怎麼做?"

......

當然,父母可以對自己多提問一下,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平復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平復自己的情緒,還能讓自己更加清醒地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利用"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的情緒

當父母已經能夠平復自身的情緒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平復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父母可以藉助"情感連接循環"來拯救孩子的情緒。"情感連接循環"有四個步驟,分別是安慰、認同、傾聽、反射。

  • 安慰:平視孩子

生活中,父母也應該又安慰過別人的經歷。安慰並不是一味地講大道理,而是對方要認同自己的情緒,能夠身臨其境地瞭解自己的感受。不只是孩子難過傷心的時候需要安慰,當孩子情緒波動大的時候,也要給予孩子安慰。

父母在安慰孩子的時候,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平視。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尊重,和對孩子的重視。此外,父母還可以做一些親密的接觸行為,比如說擁抱、拉手、摸頭,來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 認同:認同孩子的感受經歷

平復孩子的情緒,不能只靠一味地安慰,父母也要說話,說的話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當孩子在訴說自己的情感時,父母要時不時地點頭,表示父母對孩子的認同。

除了點頭,父母還可以說:"嗯,你說的我都明白,我也很心疼你。"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認同時,孩子會更加願意向父母傾訴自己內心的情感。

  • 傾聽:認真傾聽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訴說時,父母最好不要插嘴。就算孩子說錯了某些東西,父母也不要急著糾正孩子的想法。此時,孩子是聽不進父母的大道理的,反而還會因為父母的插嘴表現得更加糟糕。

父母必須要放端正自己傾聽的姿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程度。傾聽時,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咆哮帝”孩子情緒波動大?瞭解“情感連接循環”,拯救孩子情緒

  • 反射:重複孩子的話

當孩子已經訴說完自己的情感之後,父母不要急著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要繼續進行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

父母先要講自己聽到的話語反射給孩子,這麼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孩子注意到父母剛才是有認真地傾聽孩子的講話,而且父母也能夠理解孩子說的話,第二個目的是繼續平復孩子的情緒,再過度到接下來的"糾正"行為。

等到孩子情緒平復之後,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時,就算是講大道理,孩子也能夠聽進很大的一部分。

面對"咆哮帝"孩子,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包容心,關鍵還是要先平復親子雙方的情緒,再進行糾正行為,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