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曾經我們被一篇《北大留美學生萬字數落父母、12年不歸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刷屏。非常令人深思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往往把“愛”和“控制”混為一談,父母的控制慾和那句“為你好”造成了父母對孩子寵物式的愛。中國的父母普遍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那條邊界,沒有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

看不到與孩子之間的邊界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心理邊界”(Psychological Boundary),心理邊界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確保我們獨立的重要根基,讓我們擁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情感。所謂控制,就是入侵了對方的心理邊界。“你怎麼想不重要我也不關心,你只需要按照我的想法來就好。”這是一種典型的用“我的想法”來替代“你的想法”,從而入侵對方心理邊界的行為。

沒有邊界意識的父母,我身邊就有一對特別典型。

我的同學小偉與女友小C在談了兩年的戀愛後,終於修成正果,卻在婚禮前一個多星期,突然宣佈婚禮取消,而原因竟然是因為一枚小小的婚戒。在婚禮前一個星期,小偉和小C飛到香港挑選婚戒,本來其樂融融的小兩口,卻因為婚戒的價格而發生爭執,原來是因為小偉的媽媽不滿小C選了名牌婚戒,堅持要兒子買便宜的,小C的父母知道此事後,怕女兒嫁到小偉家要受苦,堅決不讓女兒嫁到小偉家。沒有邊界意識的家長,就這樣毀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普遍喜歡干涉孩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有了孩子之後,就失去了自我,一切都在圍著孩子轉。生了娃之後網名就換成了某某媽;頭像換成了孩子的照片;出去聚會也是三句話不離孩子。

為什麼歐美國家的父母很少干涉孩子?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的家長從來沒有把孩子作為生活的重心,他們很清楚即使已經為人父母,可是你首先是你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其次才是父母。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父母控制慾過強

會給孩子帶來終生心理傷害

父母控制慾過強,會在孩子身上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1、小時候被過度控制,長大後缺乏幸福感

2015年,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學者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與生活在較大支持且控制較少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過多的孩子並不快樂。

研究人員通過對5000餘名1946年生人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表示童年時被父母侵犯過隱私或自己的獨立意識被父母打壓的人,在他們青少年時期、30多歲、40多歲甚至60多歲時進行的總體幸福感測試中得分較低。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2、父母控制慾過強,孩子不會真正愛父母。

過度控制型家長也許可以培養出學業很成功的孩子,就像新聞中的王猛,有著“高考狀元”,“北大”,“留美研究”等諸多光環,但這也是這種教養模式的可怕之處,看似培養出了“人生贏家”,但是孩子恐怕並不會真正從心裡認可和愛父母,甚至會恨父母。

一個心理諮詢師和我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來訪者小A的母親因為從小就有個清華北大夢,卻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而只念到初中就遺憾輟學,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她就對女兒嚴格要求,希望孩子能幫她實現名校夢。小A對美術課後班感興趣,母親卻只讓孩子上英語和奧數班,週末沒有任何休息時間;考試只許考第一,有一次小A數學沒有考滿分,母親就讓孩子在週末一天16個小時的惡補。這些過分的要求,讓小A終於在高三精神完全崩潰,進了精神科的病房。“我其實是故意用毀滅自己的方式來報復母親,我覺得我母親並不愛我,我只是母親用來炫耀和完成未盡夢想的工具。”諮詢師說,小A說這話的時候,眼中是滿滿的怨恨。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3、父母控制慾過強,孩子沒主見。

如果從小遇上控制慾極強的父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屢屢感到自己想法與父母要求的衝突,在一次又一次被迫向父母妥協的過程中,漸漸習慣於無視自己的真實想法,導致心理邊界模糊不清。長大後,也很難區分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容易受主流價值觀影響,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成為一個隨大流,拿不定主意的人。例如,有的成年人極度不自信,做任何決定前必須要請示父母,包括工作、戀愛、結婚、生子、買房等一切都要遵從父母安排。

無視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件很可怕的事,也許將導致你的孩子終其一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無問東西》中有這樣一段情節,老師勸文科優秀的吳嶺瀾轉專業,他迷茫不絕,只因那個年代,所有最優秀的人,都在學習實科。校長梅貽琦卻告訴他,他不應該把自己置身於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忽略了對自己真實。他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後來,泰戈爾訪華,清華園裡的演講萬人空巷,陪同的是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臺下吳嶺瀾看著臺上,看到了這群當時最卓越的人他們臉上的篤定從容,終於明白了原來這就是梅校長所說的對自己真實的力量。不是因為名人的身份光環,而是內心的自認,知道自己想什麼、幹什麼、為什麼活著,所以散發出一種由內而外的光芒。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最理想的親子關係,

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在心理諮詢室裡,有太多父母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控制卻不自知的故事。許多家長明明是把自己的喜好、想法、期待強加到孩子身上,還告訴孩子這都是為了你好來綁架孩子。但是,我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我們不讓孩子做一件事,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不願意面對後果;我們逼孩子學習,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對不確定的未來焦慮。

那什麼是最理想的親子關係呢?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知名學者、教育家易中天在這方面就做的非常成功。他在女兒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是建議孩子參照“四項原則”和“三維座標系”,其餘的放手讓孩子去選擇。

易中天的“四項基本原則”是:

1、興趣原則,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最感興趣的;2、優勢原則,你選的專業必須最能體現你的優勢;3、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要具有創造性,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4、利益原則,這個專業必須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最好能夠賺錢。

“三維座標系”就是X軸——城市,Y軸——學校,Z軸——專業。按照這個座標系,加上“四項基本原則”,結合可能得的考分,找一個最佳結合點。

幾天後,女兒經過仔細分析,決定立志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委託老爸抽空對有關學校實地考察。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把女兒考慮範圍內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個遍,並實地拍攝了這些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學生狀態等音像資料,還列出了這些學校近年來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資料整理好後,他交給了女兒,便不管不問任其選擇了。最終,女兒選擇並考取了同濟大學。由於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願,她在大學期間如魚得水,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

易中天說:“很多家長都喜歡給自己的孩子下達指令,而我提出的僅僅是供女兒參考的指導性意見。一個‘指令’,一個‘指導’,一字之差,但折射出來的教育思想卻是天壤之別,在倡導尊重孩子天性的今天,其意義不言而喻。”

父母的控制慾是如何傷害孩子的?那句“為你好”是寵物式的溺愛?

最後,送給所有的家長們一首紀伯倫的詩,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對待,幸福快樂地成長: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孩子。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


和平爸爸,導演,作家,育兒專家,知名百萬博主,心理學EMBA。
新時代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教育,和兒童教育一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