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刘备这个人是很有争议的,一方面传统形象中刘备是很仁义的,但是他确实做过不地道的事情,很多人认为他是假仁假义。有一件关于他的事情也是很有争议的,就是“借荆州”一事。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有人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没出什么力,借了荆州又不还,很不地道;也有人认为刘备只借了南郡一个郡,却是拿江夏换的,后面又还了两个郡,刘备“借荆州”问心无愧。后面的小编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下面主要说说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以及后面反攻荆州上做出那些贡献,刘备拿一个南郡到底有没有资格。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赤壁之战”——“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挫败了曹操南下的攻势,也促成孙刘两家结盟,给刘备发展的余地。其实综合来看,“赤壁之战”似乎刘备得利最多。不仅仅是后续的红利,本身更是博取了生存空间。当时刘备失去安身之地,在当阳长坂被虎豹骑打崩,浑身上下大概只有关羽领的一万水军。

虽说刘琦有一万士兵。不过刘备对刘琦可没有什么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随心所欲调动的军队,只有一万出那么一丁丁点头,刘备和刘琦只能算是盟友,而不是君臣的关系。即便刘琦的一万人也参与“赤壁之战”,那也不能算到刘备的头上。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江表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刘备害怕与曹操的战争会失败,所以没有紧紧跟随周瑜的主力部队,自己和关羽、张飞带领两千人在后面,等着随时跑路。

史学家孙盛认为《江表传》的屁股坐在东吴那里,这段史料完全是胡说八道,那个时候刘备不可能再逃避。不过《江表传》的作者并非是吴人,而是西晋人虞溥,他也不是江东人,而是兖州人。小编以为虞溥修史的时候没有必要偏向东吴。

有人认为这段史料意味着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仅仅投入两千人。这一点小编也认为不妥。刘备能够调动一万人,却只投入两千,不仅仅成了“添油战术”,更会引起盟友孙权的不满。所以小编这样理解:刘备有八千人在前面,自己带着两千人在后面,注意任何风吹雨动。

也就是说,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还是出了一万人的。当然这也只是小编的个人理解,不敢保证准确。不过即便如此,

刘备的一万人与江东的三万人还是差距悬殊,可见江东集团在“赤壁之战”中确实承担主要战力;况且孙权还打了合肥,稍微牵制一下曹操的兵力。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江表传》:“瑜曰:‘三万人’……(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

“赤壁之战”中的主力是周瑜,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刘备也不仅仅是打了一个酱油。“赤壁之战”其实可以分为“浦口之战”、“赤壁之战”、“乌林之战”三个组成的战役,赤壁和乌林就是隔着长江的南北岸。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烧了曹操的战船,火蔓延到乌林的曹军军营,孙刘联军再上岸进攻曹操。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赤壁之战”和“乌林之战”中,刘备都参与了;后来刘备还想从华容道追击曹操,可惜晚了一步。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吴书》:“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

《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南郡之战”——关羽断绝北道;张飞跟随周瑜

“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白得的荆州拱手让出,不过这个过程还是需要孙刘联军亲力亲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就是“南郡之战”。

取得了南郡后,孙权或者刘备才控制了长江防线,也打通了进入益州的通道。在“南郡之战”中,又是周瑜充当主力。那么刘备集团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一、关羽断绝北道

一开始刘备和周瑜一起来打这个南郡,或者说江陵。刘备跟周瑜提议,说让自己去乘水路绕到江陵背后,做出断绝曹仁归路的样子。结果刘备绕着绕着就不知道绕哪去了,跑到荆州南部去了。不过确实有一个人在江陵的后方,他就是关羽。

关羽在江陵后方的任务主要是阻截曹操派来救援江陵的援军。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关羽至少和三个曹操集团的名将交过手——李通、徐晃、满宠。

其中关羽抵挡住了徐晃和满宠,但是没有挡住李通。不过李通来的时候曹仁也放弃了江陵,关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惜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没有关于断绝北道的确切详实的记载,我们无法一窥当时的全貌。

《徐晃传》:“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

《李通传》:“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

二、张飞跟随周瑜

除了关羽,张飞也有所表现。刘备提议绕路的时候,就向周瑜借了两千兵,交换条件是张飞带领一千人跟着周瑜。后来周瑜在正面战场上和曹仁鏖战,想来张飞也参与了。

不过这件事在《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中也是毫无记载,可能张飞在“南郡之战”中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的缘故吧。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荆南之战”——刘备势如破竹

周瑜在南郡啃硬骨头,刘备却趁机拿下“荆南四郡”,即荆州南部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个郡。其实别看刘备这样顺利,期间确实是没有发生太激烈的战事,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

毕竟长江都被孙刘联军控制了,曹操很远,刘备和孙权很近,这几个郡守心里面都有数。有史料中说刘备打武陵的时候还是发生了战事,但这一点又与《三国志》不符,存在一些争议。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三辅决录》:“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多少力?凭什么能“借荆州”?

小结

可以看到,无论是生死存亡的“赤壁之战”,还是继续扩大战果,瓜分荆州,刘备都是出了不少力的,但又不及江东集团。所以刘备能够得到一小块公安和战略意义完全赶不上南郡的“荆南四郡”(也不是全境,还有一部分在孙权手里)。

不过周瑜去世以后,鸽派的鲁肃上位,在鲁肃的建议,以及孙权面临的上有曹操下有刘备的不利局面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包括自己所控制的一部分荆州南部的区域,这就是“借荆州”的来历了。

总的来说,刘备在这次交易中还是占了不少便宜的,但后续也拿出了两个郡给孙权(不包括带争议的江夏郡)。孙权偷袭荆州就完全属于撕破盟约,痛击自己的盟友的举动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英雄记》、《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