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最近,演技選拔類綜藝越來越多,什麼《演員的品格》《表演者言》,還有最近同臺競技的兩檔,分別是《演員請就位》和《我就是演員》。


《我就是演員》是《演員的誕生》的第三季,這檔神綜藝裡的名場面,相信大多數觀眾都難以忘記。

比如黃聖依一邊走位一邊打鳴: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歐陽娜娜哭訴螞蟻競走: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甚至還有袁立老師為我們提供場外瓜田……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這可以說是2017年最火爆的綜藝之一了,不過這一季改了規則,全部採用巔峰對決的賽制,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採取的是淘汰制度。

其實網上提前很早就有節目人選流出了,但大家都不太相信。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有的人不解,孟美岐、王子異這種愛豆,楊迪這種綜藝搞笑咖,為什麼去演技battle類綜藝呢?
還有人表示,李冰冰張國立當導師還說得過去,李宇春馬思純憑什麼當導師?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帶著話題度,乘著一二季的東風,和老戲骨+新流量的配置,《我就是演員》已經開播了。

看了兩集,怎麼說呢,和之前兩季比,甚至和《演員請就位》相比,可看性和話題度都大打折扣。

其實這種演技綜藝比拼類節目,最大亮點往往有兩個,演員怎麼演、評委怎麼評。

《這就是演員》一上來先亮明身份:“這些演員都是非常優秀的,來到這裡的演員根本不需要再用這個舞臺證明自己。”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也對,像拿過華表百花的李冰冰、一部作品入圍七大電影節的佟大為、拿遍梅花飛天白玉蘭的張國立……看起來的確不需要。

好吧,那就開整!

佟大為和梁靜搭戲,演《夏洛特煩惱》裡的片段,一個演夏洛一個演馬冬梅。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變成大明星的夏洛和嫁給別人的馬冬梅敘舊: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夏洛發現自己還是最愛馬冬梅,給她講他記憶裡兩個人生活的故事,這個時候馬冬梅的表現是這樣的: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被馬冬梅老公打醒,才發現都是一場夢,馬冬梅還是他老婆,夏洛欣喜若狂: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但是馬冬梅已經失望透頂,堅持要離開他,所以夏洛放了狠話:“你要走了,這輩子就別回來了!”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馬冬梅也自然不甘示弱,兩個人狠話對飈: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然後本來以為是摔門而去的情節,可是!!上一秒暴怒的夏洛突然就哭了……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開始一包一包往外掏瓜子,說這些都是我怨你罵你恨你,覺得我是混蛋的時候嗑的。

還越說哭的越起勁……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哈??你倆上一秒不是還要分居嗎?會不會速度太快了點?還有,你們的情緒是不是太不穩定了一點?

動不動就大笑、大哭、大怒,不是說講求電影感嗎,怎麼成品這麼不含蓄、不高級?甚至彈幕裡也表示自己根本不入戲,說演得像小品……

是啊,畢竟之前的質感可是《胭脂扣》級別: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末代皇后》級別: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哪怕是現場演繹,至少也有《風聲》這個水平的吧?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但是這麼明顯的差距,觀眾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可業內評委還是沒說他任何不好,不知道是因為佟大為咖位太大,還是因為他們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編劇史航說這個劇本很難,佟大為的表演,是走出舒適圈的表現: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男主持人說他“藝高人膽大”……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反而只有姜思達,一個外行人,敢說自己的感受:我笑不出來。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再看劉天池的反應,她的彷彿在說“一個外行,居然敢來ky?”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不過姜思達說的的確有道理,畢竟沈騰的特點比較明顯,佟大為和他風格差距很大;表演時間太短,中間沒有梗和包袱,不好笑和突然煽情放在一起太尷尬;整個表演要素過多,大家也沒有很適應。

彈幕裡是有挺多人支持姜思達的: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但是姜思達說完吧,別的評委沒有在意就算了,佟大為自己也沒有在意,大家居然在一起討論演員該不該走出舒適圈了……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除此之外,《我就是演員》這一季取消了錄製,現場的表演模式更接近話劇,演成什麼樣全看最後發揮。要求演員肢體動作大、表演更外放、也更沉浸在人物裡。

這個變動和前兩季的要求已經很不一樣了,但是好像演員和節目組都還沒有適應。


除了《夏洛特煩惱》,《半生緣》裡男主角秦昊就是這樣,在兩個女生對手戲的時候被晾在一旁,完全沒有參與感: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舞臺燈光沒有設計,秦昊的角色沒有被隱沒掉,他也沒有表演和畫面裡的人物裡的互動,倆女生說話,他就在旁邊面壁思過……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在導演指出問題的時候,秦昊也說了,他不知道該以什麼方式呈現: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而且,雖然形式上更類似話劇,但是節目的成片卻明顯是剪輯過的。

平行的故事線、穿插的回憶、突然閃回的片段……這樣往往會給觀眾極強的錯位感:這不是話劇表演嗎?怎麼還能剪輯呢?怎麼還有回憶呢?

還有,這道具,這打光,這背景板,像不像春晚現場?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節目組啥都想要,但是結果啥都做不好。成片不像話劇,不像電影,反而像小品,觀眾一片吐槽。

“變成了小品大賽”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最後弄了個四不像……”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劇本、調度、剪輯、攝像、美術、道具全都災難”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除此之外,它的設置是老師帶學徒,可是學徒在場上的出現,約等於0……

文淇妹妹,演出僅有一句臺詞: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範湉湉,10秒露臉,戲份沒有助演嘉賓多: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孟美岐就更慘了,演得居然是這個剪影……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不是,原來導師帶學生是這麼個帶法嗎?節目組是想讓孟美岐學習怎樣演李冰冰更像她的側影嗎?
唯一一組戲比較多的是張大大和王子異,兩個人分別演了男女主角的兩個弟弟:

《我就是演員》,這個名字是要自己打臉嗎?

結果被老藝術家李誠儒批評為“沒必要的角色”……

其實節目組的想法我們都能理解,畢竟是演技類PK大賞,如果只有鮮肉,節目質量得不到保證,只有戲骨流量不夠,乾脆就各司其職強強聯合好了。


可是你宣傳的是導師+學生制,成果是學生變成真·背景板,是不是有些貨不對板?

還有,那些以為自己哥哥姐姐去了節目所以去看的粉絲,心裡該有多鬱悶啊?

總之,一個節目話劇不像話劇、電影不像電影、導師不當導師、學生不學東西、評委不敢批評、外人不能吐槽……
要麼就專攻一個方面,把它做好;要麼就別立Flag,以免後來被打臉。

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做不好,《我就是演員》這季為什麼糊,節目組自己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