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拿出“非常舉措” 攻下問題“高地”

11月1日,武宣縣在廣西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暨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推進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這標誌著該縣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採取“非常舉措”拿下制約脫貧攻堅的問題“高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強機制步步為營

去年,武宣縣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縣委、縣政府在成績面前沒有懈怠,而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先後出臺《武宣縣脫貧摘帽後續扶持鞏固提升工作實施方案》《武宣縣防範非貧困戶致貧和脫貧戶返貧工作方案》等六大政策。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不摘”要求夯實各項工作,築牢致貧返貧風險防範體系。

針對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縣、鎮兩級派出工作隊員專門落實危房改造工作。從宣傳政策、村民報名,到組織村民代表評議、核實、落實貧困戶的宅基地、拆舊房、簽訂危房改造協議書等全程專人負責,目前全縣危房改造已竣工676戶。三里鎮下江村高排屯第一批裝修好房子的陳騰有感慨地說:“幫助我們的幹部沒有減少,扶持的工作又做細做實到家,感謝黨和政府!”

為強化返貧預警監測,全縣繼續派出6000多名幹部,通過“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強化結對“貼心”服務,隨時瞭解扶助對象的動態。對預警返貧的26戶分類“幫”“扶”“引”,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桐嶺鎮和律村貧困戶陳小莉獨自撫養兩個小孩,駐村第一書記李永楷協助她申請小額貸款3萬元入股興農哈密瓜合作社,每年穩定實現了資金入股和技術技能分紅3.07萬元,保障了脫貧後不返貧。

夯基礎踏雪有痕

武宣縣去年貧困發生率降到2.76%,尚有部分貧困村和人口集中在偏遠偏僻的環境裡。如何高質量地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縣委、縣政府對標中央、自治區、來賓市考核評估及脫貧攻堅巡視巡察反饋的問題持續發力落實責任,堅持靶心不偏聚力脫貧攻堅短板弱項進行整改。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由執紀問責指揮部約談整改不到位的單位責任人。

祿新鎮針對貧困戶脫貧能力不強等問題,圍繞怎樣調整產業結構早脫貧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了利用土地、水源優勢發展甘蔗、小龍蝦等種養產業的方案,採取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的多項舉措為貧困戶“強筋壯骨”。1643戶貧困戶申報產業3199項,其中690戶貧困戶發展“雙高”糖料蔗基地3208畝,預計增收927萬元,戶均增收逾萬元。上堂村貧困戶陸元善信心十足:“幫扶幹部引導我出場地和力氣,自家兄弟出錢買鴨苗。三家今年能賺30萬元,脫貧沒問題。”

與此同時,該縣還從財力、人力、運行機制等方面步步推進。組織貧困戶現場參觀學習產業扶貧示範基地60多個。開展產業調研7653戶,研究解決問題57個。督促推進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及貧困村第一書記落實遍訪責任。各級培訓縣、鄉鎮黨政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幹部、三級扶貧信息員(檔案員)等6期1687人次。

除風險多措並舉

武宣縣利用多處革命遺址,先後打造了桂中第一支部舊址、縣委舊址、韋天強故居、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除了紮實開展廉政教育外,該縣還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按照《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十堅持十不準”》進行剛性督查。1437名幹部組成580個脫貧攻堅工作組,進村入戶集中進行脫貧人口“回頭看”,共走訪1.8萬戶,其中建檔立卡17287戶。排查並經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邊緣戶79戶、返貧預警戶19戶、老人戶動態管理110戶;發現問題數據1.28萬條,修改1.19萬條,正確無需修改857條。對排查出的對象分類建立到村、戶、人的臺賬精準施策,有效消除致貧風險。

同時,該縣組成三個督導組對“兩不愁三保障”、專項行動等工作進行督導,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常態化督查暗訪,加強對各單位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督促指導。建立四級聯動幫促工作機制,對18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整頓鞏固提升。堅持開展小專項整治,“以小推大”推動全縣“大專項”治理行動取得實效。今年以來,扶貧領域立案51件,問責2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