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一直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人们一直也都尊重、延续着这个优良传统,但是时至今日,“新型不孝”这一个新词汇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那什么是“新型不孝”呢?关于这一新词汇的概念和定义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词汇归根究底还是由于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父母时所作出的一系列不当行为,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却对父母要求和苛责的太多,一旦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做出一些让父母感到伤心痛苦的事情。

特别是在年轻人进入社会、成家立业之后,这种矛盾的产生更是不可避免的,承受不住外界的种种压力让年轻人将自己满腔的愤懑洒向了父母的头上。

“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有人说子女的不孝行为主要是由于自己太自私,还有人说是因为当代社会年轻人的压力太大所以总是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发泄给了最亲近的人,但是我觉得这种行为的产生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离不开的。

自从计划生育倡导起来,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父母勤勤勉勉省吃俭用只想把最好的一切留给孩子,有时候孩子做错事情父母也不愿意过多的苛责,但是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正确的么?三字经说“苟不教,性乃迁”,人的善良秉性是需要从小教育的,要是一贯的溺爱孩子他们也学不会友爱对人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说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强盗,做了非常多的坏事,终有一天被衙门抓到并被判处了死刑,县太爷问他的还有什么话要交代,强盗说想与他的母亲见上一面,母亲匆匆赶来,没想到强盗却对母亲说:“娘,以前你怎么不好好管教我,害我现在...连后悔都来不及”。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是否也觉得这个强盗的行为与新型不孝有一些相似,他们都是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反而将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别人的人。

“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新型不孝表现的几个方面

新型不孝可以在很多事件中表现出来,但是总的说来,都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里面了。

1、对父母的关怀甚少,总是忽略父母:这种方式算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了,很多人和朋友聊得火热但是却不会主动和父母聊天,每当有空闲的时间也许就想着放松、玩游戏,但却想不到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说一句关怀。

2、总是将坏脾气对着父母: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总觉得自己无拘无束,不该受到父母的管束,每每父母批评教训自己的时候还会和父母大吵大闹,丝毫不顾忌为人儿女应该给予父母怎样的尊重,面对他人批评尚且能够虚心接受,但是父母好言相劝一句,子女就将坏脾气统统发泄在父母的身上。

3、习惯将责任都推到父母的身上: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都有这样的陋习,在遭遇不好的境况时总是习惯性的将责任推到了父母的身上,他们很少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从小被宠爱着长大让他们遇到困难时只会向别人伸手求救,所以父母理所当然的就成为给他们提供帮助的第一选择人。而且尽管父母给予帮助后,他们也并不会感恩,反而会在心里想“你是我的父母,你的不就是我的么,给我那不是应该的么?”在孩子成家立业之后这种恶劣的行为甚至还愈演愈烈,孩子没人带就推给父母,没钱用了就向父母伸手讨要,不帮忙就威胁父母不给他们养老等等。

“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案例分析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尽宠爱,虽然家境一般但是父母都竭力给他最好的物质享受,在父母的庇护之下也从没有遭遇过什么事情,大学毕业之后交了女朋友没两年就迅速结婚了。

朋友的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给朋友买了车,付了房子的首付,想要让朋友夫妻两自己还房贷,刚开始也没有产生什么矛盾,朋友和老婆每个月还完房贷之后,剩下来的钱也够夫妻两个过的足够舒坦了,除了没钱存下来一切也都过得去。

本来这样也挺好,但没想到朋友的妻子怀孕了,这不孩子一生下来小夫妻的生活立马捉襟见肘了,首先朋友妻子需要在家带孩子根本没有收入来源,而后孩子出生的一应物品置办也需要不小的一笔花销,再加上每个月的房贷,朋友的生活立马就乱套了。朋友迫于无奈只能向父母要钱,希望父母能够帮自己还房贷,而后又想要让父母辞掉工作给自己带孩子,看到父母犹豫,朋友还说出这样的话:“其他人的爸妈老了不都是在家里带孩子么?怎么就你们这么多事呢?”

出于对儿子的疼爱,最后朋友父母还是答应了,但带孩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朋友父母年级都大了,带孩子远不如工作来的轻松。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很让人揪心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却换来孩子理所当然的索取。

“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新型不孝产生的原因

1. 小时候父母的溺爱:这个原因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孩子的优秀品质是从小建立的,过于溺爱孩子则会让孩子得不到锻炼,一直被庇护在父母的羽翼下无法让他们真正的成长。就像狐狸,狐狸妈妈每每在小狐狸刚刚长大、具有独自觅食能力的时候就将它们给赶出家门,虽然方法比较粗暴,但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

2. 没有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给予惩罚:中国父母有非常显著的一个缺点,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总是给孩子找借口,例如孩子摔跤了就说“都是地的不好”,或者“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你跟他一般计较什么”。在孩子已经能够明辨是非的时候我们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世界观,找借口只会让孩子愈发有恃无恐。

3.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也与周边的环境影响非常大,“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也知道,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与培养孩子好的品性是有很大关系的。而通过教育是可以影响孩子后天的习性的,像尊老爱幼这些传统中华美德一定要从小教育,并且身体力行的实践给孩子看。

“新型不孝”迅速蔓延,比啃老更让人无奈,子女和父母都要反思

父母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1. 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品质:对于孩子,一定不能过于溺爱,做错了事情一定要给出相应的惩罚,一定要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知道做出不好的,只考虑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事情的时候是会受到惩罚的。

2. 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天性,但是不能让这种爱束缚住孩子的前进,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死去无法再给孩子们庇护,让孩子学会独立也是对他们好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帮助完成家务,或者打暑假工锻炼社会经验等等。

3. 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与人相处知识: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除了书本上可以学到的知识,生活中的小常识和与人的相处方式更多是倚靠父母的教导的,像尊老爱幼、与人友好相处这些理念是需要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的。

生孩子很容易,但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人很难,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家长们的教育历程还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