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民政局出臺多項措施 引領全市農村幸福院提檔升級

農村養老始終是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農村幸福院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要載體。然而當下,部分農村幸福院存在閒置、擠佔、挪用等問題,並沒有切實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為推動全市農村幸福院健康可持續發展,近期,市民政局出臺多項措施,著力加強和規範農村幸福院運營管理,促進農村幸福院規範化建設。

全市農村幸福院將實行星級管理,高星級高獎補,不合格就摘牌

針對農村幸福院運營經費短缺的問題,我市出臺《濱州市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創星達標”獎補辦法》,根據農村幸福院的規模、運營現狀、老年人需求等因素,將農村幸福院劃分為不合格和普通級(未達到星級的)、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個等級,實行分級管理。

而那些設施陳舊、被佔用或挪用、村集體無力運營,且利用率低的農村幸福院,將被評為“不合格”。縣級民政部門將督促鄉鎮(街道)限期整改。對於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將予以摘牌,並對相關資金資產進行審計和收回,摘牌的幸福院五年內不得重新申報。

對評定為普通級、一星級、二星級的幸福院,《辦法》要求其不斷完善硬件設施,設置休息室、文體活動室、廚房、餐廳、洗浴室等功能室,滿足老年人休息、娛樂、健身、飲食、交流等服務需求;同時,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做到規範管理、安全運營;低星級幸福院要通過豐富設施功能和提升服務水平,爭創高星級幸福院。

《辦法》要求:對評定為三星級的幸福院,既要持續豐富功能設施,提升服務水平,還要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要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引進專業機構或服務組織及個人託管運營,鼓勵連鎖化運營;要積極開展志願服務,鼓勵本村居熱心老年人或社會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依據評定的星級,我市將對一至三星級農村幸福院擇優發放1—3萬元獎補資金,推動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幸福院政府扶得起、村裡辦得起、村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全市農村幸福院劃分為四種類型,“村週轉房型”已經成為多數村居的首選

除了《濱州市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創星達標”獎補辦法》外,我市還出臺了《進一步規範農村幸福院運營管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市民政部門將根據我市農村幸福院規模、運營現狀、老年人需求等實際因素,將農村幸福院分為4種類型——機構居住型、就餐照料型、活動娛樂型和村週轉房型。

機構居住型,即有專職服務人員,具備居住、就餐、活動等功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就餐娛樂、短期託養、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的農村幸福院;就餐照料型,即為老年人提供就餐、娛樂、日託照料、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的農村幸福院;活動娛樂型,即僅保障老年人白天休閒娛樂活動的農村幸福院;村週轉房型,即只為老年人提供居住用房,由老年人及其子女保障老人生活照料的農村幸福院。

在記者採訪中,“村週轉房型”幸福院已經成為多數村居的首選。這樣的幸福院既能發揮“養老公寓”的功能,也能在救災期間發揮臨時安置房的功能,可謂一舉兩得,非常實用。

如在陽信縣水落坡鎮大張村,4間小宅院安置了4戶老人。“2017年村裡竣工10間週轉房型幸福院,配備了地暖、空調、壁掛爐、電視機等設施,老人們可以‘拎包入住’。”大張村支部書記張海濱說,入住的老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或者60歲以上無兒無女的老人。

建成50多處孝善食堂、落實幸福院院長工作責任制……我市多措並舉提升農村老人幸福指數

在濱城區濱北街道姑子庵村,不僅建有14間週轉房型幸福院,還開設了“孝善食堂”。“村裡的11戶貧困戶可以免費在食堂享受一日三餐。孝善食堂的經費大約為每月3000元,這部分資金的來源是村裡的扶貧基金。”姑子庵村支部書記杜衛峰介紹。

為了解決部分村老人的吃飯難題,市民政部門出臺了《深入推進和規範孝善食堂工作的通知》,鼓勵各縣市區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村裡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拿一點”的原則,合理規劃孝善食堂,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目前,全市已建成50多處孝善食堂。

與此同時,市民政部門也開始重新選任農村幸福院院長,製作發放院長證書,落實幸福院院長工作責任制;強化多元運營措施,鼓勵社會化連鎖運營,倡導志願服務;開展農村幸福院運營管理專題培訓班,對全市所有農村幸福院院長進行輪訓,解決能幹會幹問題。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將進一步規範全市農村幸福院的管理,提高幸福院運營效益,不斷提升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