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還是創新,藥企如何“量體裁衣”?

Z-jane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答案一定是自己研製更好,但是我國的很多醫藥企業是不具備研發能力的,如果有研發能力,一定是原創藥帶來的經濟效益會更高,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原研藥,什麼是仿製藥。

原研藥:這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概念。既不全指專利藥,也涵蓋了某些仿製藥。根據國家發改委規定,化合物專利過期(包括行政保護期結束)的專利藥品和同類藥品(未能申請中國專利保護,但在國內首次上市的藥品,這就已經潛在涵蓋了仿製藥了)共同構成原研製類藥品在我國市場上,原研製類藥品主要集中在國外獨資中外合資的製藥企業中。原研藥是我國在2000年開始實行政府統一定價後才有的提法設立原研製類藥品,主要是為了鼓勵提高對新藥的研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持藥品合理比價,同時也是為了體現藥品質量和療效的差異是定價差異的這個基本原則。這與中國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規定的化學藥一類新藥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概念,涵蓋面更廣,關注點側重點不同。而在實際操作上,導致了原研藥即使在專利過期後,依然在中國享有“超國民”的待遇,不但享受定價權,即使在仿製藥出現的情況下,也不會被限價,變相被保護起來,在與仿製藥的市場競爭中處於絕對優勢。

仿製藥,通用名藥,學名藥(generic drug):仿製藥是指與被仿製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證上相同的一種仿製品。美國FDA有關文件指出,能夠獲得FDA批准的仿製藥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和被仿製產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製產品的適應證、劑型、規格、給藥途徑一致;生物等效;質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產的GMP標準和被仿製產品同樣嚴格。其主要特徵是運用一些公認的、成熟的理論和技術,以及已有的裝備和材料等,去研發出“價廉質優”的已有產品。因此,這裡所表現的更多的是一種集成創新。在仿製新藥的研發過程中,也有自主創新的活動,因為即使這種新藥的分子實體已經不受專利保護,但還會有製備工藝、晶型和組合物等的專利保護;即使製備工藝也已經不受專利保護,但還會有很多“know how”的技術壁壘。因此,在這類創新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製備工藝的創新,包括髮明能夠繞開現有工藝專利的新工藝,突破某些制約產業化的關鍵技術,以及集成現有的技術、裝備和材料,最終獲得一條具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且製備成本低、產品質量優和保護環境的工藝路線。

雖然Generics的官方譯名為通用名藥,但業內多稱為仿製藥,故延用仿製藥這個俗稱。

所以你這裡提的問題本質就是專利藥和仿製藥的區別。專利藥沒啥好說的,開發成本巨高,每個專利藥現在的開發成本據統計在3.5億美金左右,開發週期是8年-10年,上市後剩餘的專利有效期是10-12年。背後還鉅額的專利保護維護訴訟等費用,還有上市後的市場推廣費。而仿製藥就是等專利藥上市,站穩腳直接抄,既不用鉅額的研發,也不用大力做市場推廣,而且一般都是等有便宜的原料藥出來以後才開始生產上市的,你說能不便宜嗎?





投資值得


樓主你好。關於具體的策略,要結合你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因為你問的問題比較廣泛,所以,我只能給你一個方向性的建議。

先來說說我對你問題的理解。你所問的是仿製還是創新,我把他理解為一個市場定位的問題。

既領導者定位、挑戰者定位、補缺者定位和跟隨者定位。

而創新的話,又可以分為三個維度: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

你所說的創新,可以是領導者的創新、可以是挑戰者的創新也可以是補缺者的創新。而仿製的話,更多的是跟隨者定位。

明白你自己的市場定位,對你創新工作的方向是十分有幫助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領導者定位的創新。領導者定位的創新,是最難的。因為領導者創新,採用的是預測型和引領型的市場營銷模式。這個策略涉及到開闢一種市場上還沒有的全新技術、產品品類或者全新的市場。其風險比較大。就比如說,你去研究一種市面上還沒有的抗癌藥物,或者治療癌症的新技術新方法。

那麼,挑戰者定位的創新工作,就相對於領導者定位的創新工作要簡單。因為挑戰者的創新,是針對領導者而言的,具體的創新工作就涉及到研究一種新產品、新技術來更好的滿足市場上的需求,以此和領導者形成競爭。還是拿抗癌藥物來說,大家都有治療肺癌的藥物,但是你通過創新,研究出了一種療效更好的藥物,可以和市場上賣的比較好的抗癌藥一決高下,這就是挑戰者的創新定位。

最後是補缺者的創新定位。補缺者的角色,是填補市場空缺,所以,他不涉及和領導者的直接競爭。其創新工作難度也較前面兩者較小。因為你只用去發現,現有市場有,還有哪些市場機會,就進入這個市場,進行相應的創新工作。

跟隨策略就不用多說了,就如樓主說的仿製。

那麼,企業應該如何選擇幾種市場定位呢?

我認為,關鍵就是看企業的實力(也叫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競爭大小的問題,比如研發實力、供應鏈夥伴的實力、市場推廣實力等等。不僅包括現在的實力,還包括以後能夠獲取的競爭優勢。

然後結合自己的實力,有針對性的採取不同的市場定位策略。

比如,如果你某個品類的產品,自己研發很有實力,市場空間比較廣泛,現有競爭不是很激烈,那麼,你可以就該產品線,採取領導者或者挑戰者的創新定位。

如果你某個品類的產品,雖然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但是還有市場空間,你自己的研發實力也不是很強的話,那麼可以採取補缺戰略,尋找一塊未被滿足的小市場。

如果企業某類產品,在競爭上出於劣勢,且市場空間也比較小,企業只是為了單純的填補產品線的空缺,做全品類的話,就可以採取跟隨的仿製策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樓主。


Mkt董


作為藥企來說,仿製藥和創新藥都需要研發投入,但仿製更容易一些,投入要小得多,而且成功率較高;不過市場競爭會比較激烈,利潤水平相對較低。而創新藥的研發投入要高得多,而且失敗的概率也很大;不過一旦研發成功,則享有獨家定價的權利,其利潤率會非常高,回報豐厚。所以這裡面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就拿重慶啤酒來說,曾經巨資投入乙肝用藥的研發中,結構其新藥的臨床效果不理想,宣告失敗。

所以藥企既要有市場的準確判斷,又要有對新藥研發前景的準確判斷,還要有足夠多的資金投入以及過硬的研發團隊。如果具備這些要件,綜合實力強大的藥企可以考慮進行創新藥的研發。否則,還是從事仿製藥生產為好。當然,對於初次殺進製藥領域的初創企業,則以研發原創藥為佳。只有創新藥才能讓初創藥企站住腳跟,成長壯大。


凡人股事


這兩項不矛盾,而且應該有同一個點:投入產出比。

相對來說,仿製藥上市週期短,見效快,但市場競爭的風險比較高。而且據我分析,大量批准仿製藥的生產,真正的目的是想拉低仿真藥的價格,讓老百姓享受平價且有效的藥品。但對藥企來說,市場最終走向是靠批發走量賺點辛苦錢。長期來看,仿製藥好像並不划算。

要想活的更久,活得更好,就必須有自己的創新藥存在。考慮到長期生存問題,在研發上的投入必然要有很大的佔比。這就是創新藥存在的一個弱點:研發門檻高,臨床週期長,成本高,成功率卻不高。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副作用的風險,這個風險,甚至有可能存在幾十年,當專利失效,別人都可以仿製的時候,說不定風險還沒有消除。

無論是仿製還是創新,都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風險,當然也都有暴利的機會。有科研實力的藥企,必然重視創新和研發。需要快速獲利的藥企,趕緊上馬仿製藥也是合理的選擇。兩者同時搞都是正常的,重點是都不要急功近利,都不能急於求成,事關健康問題,都需要小心謹慎,不可見利忘義。

其實說起來這兩項都不容易,不是想搞就能搞了。行業內的門檻就已經很高,根據已具備的條件能弄啥就弄啥吧,還有啥可挑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