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无法割舍的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是我国古代的奇迹工程,作为沟通南北水路,大运河一千多年来承担了为帝国运粮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见证了许多城市的兴衰,但曾经辉煌的它为什么最终被世人抛弃了?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大运河不是一整条河,而是由条条经常变化的短运河组成,不同地段地理特征完成不同,从长江三角洲到淮河,因为此地水源丰富地下水位高,所以开凿运河维持通航不需要花费特别大的力气,但过了淮河以北大运河就进入最麻烦的黄河流域,而黄河携带着大量流沙,变化无常,经常改道,容易在平坦的华北平原大面积泛滥。历史上黄河经过6次巨大规模的改道,而大运河要抵达北京,又不得不穿越这里,所以维持正常航运一直都是令人痛苦的难题。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千年来,这条水路见证了沿岸许多城市的兴衰,历史学家发现,宋代后大多数重要的政治事件喝军事行动都发生在这一带。以明朝为例,燕王朱棣起兵南下走的正是这条路线,在绕过传统的军事重镇济南后,他连攻德州和东昌以及济宁这几个城市,最后大胆包抄夺下大运河干线上的淮安和扬州两座堡垒,宣告军事的胜利。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来清军入关攻占北京后,同样是沿着运河南下,在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的扬州城激战,它的最终沦陷标志着南明最后的希望破了。

从公元608年一直到19世纪依赖这条状况百出的运河所建立起来的漕运制度,让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舍弃,它实际上成为一个造价昂贵的皇家玩具。我们知道,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在省里主要经营三大要政,漕运就是其中一块。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在明朝后期,漕运总督上京师外最有权势的官职,也是官员仕途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梯,漕运机构人浮于事,上面的官员吃喝卡要,下面的船夫拉帮结派。比如清代治理黄河的河道总督时不时就要报告洪水发作,好向中央要钱,至于船夫,因为大运河的很多河道上船游不开,就得用船夫来拉,旗丁和水手们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不仅如此,漕运的效率也成问题,运送贡粮到首都,来回需要整整一年,船夫们刚回家,下年的运输任务又来了。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无一不被这复杂的漕运体系震惊:“O My god 为什么不走海运呢?”答案也是上复杂的。事实上海运和河运之辩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南北铁路后才停止,大运河也就丧失了存在的理由,最终被抛弃,带着曾经辉煌的沿线城市一同衰落了!

中国大运河从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文化传承有它见证

随着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进入了后申遗时代,也进入了复兴时代,国家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各地对运河遗产保护等等,无不在提醒我们,大运河是历史留个我们的宝贵遗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它的漕运作用日渐甚微,但是它的精神和文化应该是长久不衰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需要我们这代人及以后的代代人不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