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11月10日,随着宁波轨道交通牵头自主研发的类矩形盾构机“阳明号”从东钱湖车辆段出入段线“破土而出”,宣告4号线(除铁路代建段外)全线贯通。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4年来,因宁波地铁建设而生的“阳明号”在近5公里掘进过程中,知难而进,先后实现了刀盘切削系统、可变频防碰撞系统、土压补偿系统等三次创新升级,推动宁波乃至国内轨道交通隧道掘进和地下空间利用提质增速。

知行合一 破难攻坚

“地铁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就是我们的‘知’,破难攻坚就需要我们的‘行’”。参与“阳明号”研发的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分公司盾构部副部长黄毅说,“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就是“阳明号”诞生的内动力。

2014年,着手研究4号线设计方案时发现,部分隧道区间途经老城区,道路狭窄,如果采用普通的明挖法会大面积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而若用传统的单圆盾构机施工,不可避免需要大量拆迁,增加建设成本。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是否可以把两个隧道合并,双线一次成型?2014年6月20日,宁波轨道交通成立“类矩形盾构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组”,联合10多家单位组成联合科研团队,紧密协作、共同攻坚。10个月后,世界上首台最大断面类矩形盾构机诞生,取名“阳明号”,寓意是对“知行合一”阳明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知难而进 渐行渐新

诞生4年多来,“阳明号”知难而进,渐行渐新,在宁波地铁累计近5公里的掘进过程中实现三次升级改造,不断创新隧道施工工艺。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就在不久前,“阳明号”掘进到东钱湖车辆段附近时,由于出入段线有一个地下到地面过度,最浅覆土仅3米左右且土质复杂抛石多,施工难度极大。一段时间内,“阳明号”几乎停滞不前,盾构机无法顺利“吃土”。经过不眠不休破难攻坚,施工人员发现此处有多块石块“挡路”。最后,施工团队知难而进“以硬制硬”,采用特质砖顶开石块的方法,让盾构机顺利掘进。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在4号线掘进过程中,“阳明号”还成功完成地下空间开发试验,为盾构挖掘车站开下先河。4号线工程行进到白鹤站附近时,由于这里老小区集中,如果按之前常规明挖法施工,需要完成前塘河河道改移、白鹤桥拆复建、借华东饭店部分用地、污水管改迁、新建污水沉井以及4次交通导改等工作,将对周边环境和群众出行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宁波轨道交通成立技术突击创新组,将车站部分区域改为“阳明号”施工。创新做法不仅节省10个月工期,还节约整体工程投资,将车站施工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2019年8月,白鹤站主体结构顺利完成。

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异型盾构施工部分车站的成功案例。据测算,“阳明号”仅在4号线的应用,减少拆迁5万平方米,节约经济成本约7亿元。

“阳明精神”永不止步

目前,宁波轨道交通已成功牵头研发两台“阳明号”盾构机。从2016年11月11日,世界最大断面、国内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在3号线顺利贯通至今,3年内“阳明号”累计在2号线二期、4号线等地铁建设中掘进近5公里。安全无事故地完成了14次盾构进出洞和大型设备吊装,成型隧道渗漏水极少,管片完好率达到98.7%。“阳明号”被中科院院士孙钧、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等国内外专家认可和赞誉,评价其“非常成功”和“国际领先”。

知行合一践使命!“阳明号”助力4号线全线贯通

为使类矩形盾构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宁波轨道交通没有停止过对“阳明号”研发、改进。2019年10月,在掘进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出入段线工程中,“阳明号”类矩形隧道实现了从铺装有立柱混凝土管片到无立柱钢管片“华丽”提升。黄毅兴奋地说,这一试验的成功,为今后采用类矩形盾构工法施工地铁车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在宁波地铁建设中暂时完成使命的“阳明号”已整装保养,即将应用于杭州地铁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