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11月10日,隨著寧波軌道交通牽頭自主研發的類矩形盾構機“陽明號”從東錢湖車輛段出入段線“破土而出”,宣告4號線(除鐵路代建段外)全線貫通。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4年來,因寧波地鐵建設而生的“陽明號”在近5公里掘進過程中,知難而進,先後實現了刀盤切削系統、可變頻防碰撞系統、土壓補償系統等三次創新升級,推動寧波乃至國內軌道交通隧道掘進和地下空間利用提質增速。

知行合一 破難攻堅

“地鐵建設中的實際難題就是我們的‘知’,破難攻堅就需要我們的‘行’”。參與“陽明號”研發的寧波軌道交通建設分公司盾構部副部長黃毅說,“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就是“陽明號”誕生的內動力。

2014年,著手研究4號線設計方案時發現,部分隧道區間途經老城區,道路狹窄,如果採用普通的明挖法會大面積影響交通和居民生活。而若用傳統的單圓盾構機施工,不可避免需要大量拆遷,增加建設成本。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是否可以把兩個隧道合併,雙線一次成型?2014年6月20日,寧波軌道交通成立“類矩形盾構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組”,聯合10多家單位組成聯合科研團隊,緊密協作、共同攻堅。10個月後,世界上首臺最大斷面類矩形盾構機誕生,取名“陽明號”,寓意是對“知行合一”陽明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知難而進 漸行漸新

誕生4年多來,“陽明號”知難而進,漸行漸新,在寧波地鐵累計近5公里的掘進過程中實現三次升級改造,不斷創新隧道施工工藝。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就在不久前,“陽明號”掘進到東錢湖車輛段附近時,由於出入段線有一個地下到地面過度,最淺覆土僅3米左右且土質複雜拋石多,施工難度極大。一段時間內,“陽明號”幾乎停滯不前,盾構機無法順利“吃土”。經過不眠不休破難攻堅,施工人員發現此處有多塊石塊“擋路”。最後,施工團隊知難而進“以硬制硬”,採用特質磚頂開石塊的方法,讓盾構機順利掘進。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在4號線掘進過程中,“陽明號”還成功完成地下空間開發試驗,為盾構挖掘車站開下先河。4號線工程行進到白鶴站附近時,由於這裡老小區集中,如果按之前常規明挖法施工,需要完成前塘河河道改移、白鶴橋拆復建、借華東飯店部分用地、汙水管改遷、新建汙水沉井以及4次交通導改等工作,將對周邊環境和群眾出行帶來不利影響。為此,寧波軌道交通成立技術突擊創新組,將車站部分區域改為“陽明號”施工。創新做法不僅節省10個月工期,還節約整體工程投資,將車站施工對周邊環境及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2019年8月,白鶴站主體結構順利完成。

這也是國內首次採用異型盾構施工部分車站的成功案例。據測算,“陽明號”僅在4號線的應用,減少拆遷5萬平方米,節約經濟成本約7億元。

“陽明精神”永不止步

目前,寧波軌道交通已成功牽頭研發兩臺“陽明號”盾構機。從2016年11月11日,世界最大斷面、國內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類矩形盾構隧道在3號線順利貫通至今,3年內“陽明號”累計在2號線二期、4號線等地鐵建設中掘進近5公里。安全無事故地完成了14次盾構進出洞和大型設備吊裝,成型隧道滲漏水極少,管片完好率達到98.7%。“陽明號”被中科院院士孫鈞、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等國內外專家認可和讚譽,評價其“非常成功”和“國際領先”。

知行合一踐使命!“陽明號”助力4號線全線貫通

為使類矩形盾構的適用性更加廣泛, 寧波軌道交通沒有停止過對“陽明號”研發、改進。2019年10月,在掘進4號線東錢湖車輛段出入段線工程中,“陽明號”類矩形隧道實現了從鋪裝有立柱混凝土管片到無立柱鋼管片“華麗”提升。黃毅興奮地說,這一試驗的成功,為今後採用類矩形盾構工法施工地鐵車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在寧波地鐵建設中暫時完成使命的“陽明號”已整裝保養,即將應用於杭州地鐵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