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陶虹是我非常喜歡的女演員,顏值在線、演技炸裂、非常有才華,更讓我佩服的是她對於做一件事的真正投入和專注。為了真正學習怎麼養育孩子,她家有一個擺滿書籍的書架,這些全部都是她閱讀過的育兒書。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她的育兒觀點更是驚豔到了很多人,改變了我們對“明星育兒是為了凹人設”的認知。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而在去年的一次訪談中,講到和女兒互動時的某個細節,她動情地哽咽淚目。這樣的情感流露一定親歷過才會有。

最近陶虹做客李小萌的訪談節目《你好 媽媽》,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育兒故事和細節,以及對親子關係的深刻解讀,“媽媽養育孩子或許就是一個等待和相信的過程,相信他可以,相信有時候是一種力量,你不給這個生命的力量,他難以站起來,但你最終還是希望孩子站起來!等待的過程很漫長,但足夠有價值!”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作為一個高段位媽媽的典範,她的分享我很認同,所以分享給大家!

01

對爸爸沒要求,

和諧的親子關係不是要求出來的

說起“爸爸”這個角色,天下一大半的媽媽都會忍不住吐槽。“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殭屍爸爸”都是屬於他們的專有名詞。要麼完全不管小孩,要麼管起來各種“不科學”,媽媽們要麼苦口婆心地教,要麼索性不讓爸爸管了。

爸媽之間的育兒分歧,幾乎是僅次於婆媳關係的一大難題。陶虹也完全不避諱,很直率地表示,有關育兒,自己和徐崢每時每刻都有分歧(前陣子我和OK爸為了OK晚上的興趣班時間安排爭論了一個月,各種談不攏……)。但她並不死磕和較勁,因為在她看來這就是生活,一片祥和那是電視劇裡才有的,“生活中就是在不停的煩惱中提高我們的智慧”。和我們一樣,陶虹原本期待爸爸這個角色是可以帶孩子運動的,但顯然徐崢並不是運動型的,他只會陪孩子搭搭積木、玩玩密室探寶,不過她從不抱怨、也不要求徐崢非得成為她期待的那樣。因為在她看來,和諧的親子關係從來不是要求出來的,

好的親子關係,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因為就算你要求,也沒毛線用啊!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但並不是說陶虹完全給爸爸打入“死角色”,她的真正高段位是“侍機而待”,逮著合適時間就給機會,“當爸爸在的時候,自己會往後撤,讓父女倆充分享受”。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真的退讓了,你會發現爸爸和孩子天然的相處方式也會有很多可貴的地方!但這一點要做到真的不容易,比如在我們家OK爸上手帶娃時,我總是忍不住開始指導評價:"哎呀呀,你不能和孩子這麼說的啊,這麼說孩子肯定有逆反心理,你得先認同孩子情緒啊......" "要給孩子選擇權,給孩子掌控感!"……結果好了,父子/女之間本來還沒啥矛盾,被你一分析一診斷,互相覺得對方毛病多。大的說小的太任性太不懂事,小的說大的太兇……

02媽媽情緒穩定,是一個家的定海神針

主持人問陶虹:“你輔導孩子作業嗎?”

陶虹:“不輔導。就覺得兩人要因為這事,傷害挺大的。”“之前輔導過,太糾結,一小時寫仨字!”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太真實了!又刷新了好感度~ 因為突然讓我覺得以後給OK陪作業的思想包袱放下了好多。 你看智慧如陶虹,也有些難題是選擇不去攻克,而是可以“繞道而行”的。被問到“你對網上那些陪娃做作業的父母著急上火河東獅吼理解嗎?”時,陶虹說:“理解,人在生氣、緊張、恐懼的時候,智商為零。”“你需要摁住自己,別人沒關係,自己才是那個導火索。很多戰爭都是因為你的情緒沒處理好爆發的。”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陶虹非常理性地看到了陪作業的親子關係衝突中最關鍵的問題,情緒。陶虹也談了自己對“情緒”的感悟。有一次,女兒突然流鼻血,爸爸、家裡的阿姨都很緊張,爸爸徐崢喊著:”哎呀流鼻血了,怎麼辦?“

陶虹很淡定地來了一句:“沒事,不就流鼻血嘛。”

頓時,整個現場的人立馬放鬆了不少。然後簡單處理了一下,就沒事了。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能這麼淡定,一方面是因為陶虹知道流鼻血不是什麼大事,早已在平常照顧女兒的經驗中知道了怎麼處理,另一方面,她覺得,媽媽是一個家的定海神針,媽媽的情緒起伏、狀態緊繃與否都影響著家裡的每個成員。

03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孩子每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都是一次踐行,都是這次錯了,積累經驗下次做得更好。所以,關鍵是經驗是否被好好利用了。陶虹去年在一個節目裡曾經分享過自己嚇到女兒的經歷。有一次女兒突然把一杯牛奶砸在地上,陶虹下意識地吼了一聲“你怎麼能這樣!”當時女兒顯然是嚇到了,突然一哆嗦,膽怯地看著母親,一言不發。陶虹立馬意識到自己這樣做非常不明智。趕快抱了抱孩子,孩子立馬大哭起來。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有了這次經驗,她在後來一次碰到同樣的情況時就高明得多了。女兒很高興地拿著杯子對陶虹說:“媽媽,我給你做一杯夏日特飲。”,結果一轉眼,杯子沒抓住,掉在地上,滿地都是散開的碎玻璃。陶虹什麼也沒說,只是先是把一旁的狗狗抱走,然後開始清理地上的碎玻璃。陶虹解釋說:“雖然我什麼也沒說,但我能感覺到,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如果父母都不能包容孩子,那還有誰更能包容他們。”對孩子的包容,陶虹也是真正這麼做的。女兒想要學鋼琴,陶虹立馬給她找來最好的老師,結果正式開始上課後,女兒就把手放到背後不肯伸出來——反正就是不學。陶虹也沒逼女兒,找老師商量後,決定再繼續一年的“音樂欣賞課”。過段時間,女兒想學笛子,過幾天又不想學了,想學大提琴。陶虹趕緊給女兒定製了一把大提琴,女兒又說不學了,想學吉他……我聽聽都覺得心累,但是陶虹還是挺平靜,“沒辦法啊,孩子的心性就是這麼不定”。不但沒有被逼得崩潰,反而還一如既往非常耐心地追隨著女兒,提供支持。想學鋼琴,行,給你找最好的老師。想學大提琴,好,給你定製大提琴。都不想學?行,咱先音樂欣賞著,慢慢等著。等過了幾年,這學鋼琴的興趣又來了,那咱繼續學。現在女兒已經開始正式學鋼琴,陶虹也不盯著孩子練習,但會坐在門口,不糾結孩子的指法如何、具體的練習時間,但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媽媽在聽她練習。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但是在剛開始,你得忍耐孩子的不自覺,但是我就是等待著這個自覺有一天會發生!這個等待的意義其實很有價值,因為我們最重要的讓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力!”陶虹的邏輯是:我不需要制服孩子,也不存在輸贏,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一起解決,讓孩子自己強大起來。

用什麼武器對付孩子都不是最棒的。

“因為我並沒有想贏她,我希望我跟她永遠是能夠溝通的,永遠是有愛在流動的。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才能夠讓這些武器促進愛。如果不是,那最好不要用這些武器,

因為你用什麼,都是在傷害孩子。”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04允許孩子犯錯,接受失敗是人生必修課陶虹從小就引導女兒玩積木:“小寶寶,過來玩呀。”

但她發現只要她在,女兒就不願意玩積木。當她走開的時候,女兒反而會去摸積木。然後爸爸在時候,女兒也會玩積木,但只要看到她來就又馬上跑開了。

某一天,她突然意識到,是因為自己玩得太好了,女兒覺得媽媽已經搭得這麼好了,我怎麼也做不到。索性就不玩了。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那以後,陶虹經常在女兒面前表演失敗,只要每次沒做得好的時候,就會告訴女兒:“你看看,大人也會犯錯誤,所以你不能把它做好,沒有關係。”.

這樣一來,女兒玩積木的興致又回來了。

陶虹說自己就是想要抓住機會讓孩子看見:人生是允許失敗的。

“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因為孩子從小不被允許犯錯誤,長大了反而會欠缺承擔責任的能力。”

“小時候允許孩子去犯一些小錯,她嘗試過什麼叫失敗,知道什麼叫承擔後果,將來自覺就不會犯大錯,因為她會衡量這個後果。”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鼓勵孩子犯錯,這樣孩子反而會在失敗中學會成長,也會更自信。我們平常擔心孩子跌撞,會很小心地給家裡的桌角包起來,但是,陶虹家裡的桌角卻是自然狀態的。

有一次,才剛學會走路的女兒碰到了桌角痛得哭起來,陶虹抱著她揉了半天,安撫她。等她不哭了告訴她這樣很危險。這樣兩次以後,女兒又朝桌子走過去了,儘管陶虹很緊張,但她依然沒有阻止。快走到跟前的時候,女兒自己繞了過去。

因為在養育過程中從不大驚小怪,所以長大後的女兒有個外號叫“淡定姐”,“到哪兒都很淡定,不會特別大驚小怪,她不會覺得這件事情特別意外,也不恐懼,大大方方的”。

05育兒先育己,首先要解決和自己的關係所以陶虹說自己並沒有一個特別堅決的一個教育觀,因為教育觀是跟隨著孩子成長在不停改變的,一切都要媽媽自己在不斷成長中去學習補充。“與其去修煉技能,不如去修煉自己的心”。在大量地看育兒心理書和實踐後,她慢慢領會到,

育兒,歸根結底是處理好和自己的關係。她坦言直到自己的媽媽去世,才在內心找到了答案,和媽媽的關係最終和解(因為父母是雙職工,陶虹從小就被寄養在別人家裡,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她和媽媽之間是有隔閡的)。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在內心裡與原生家庭的和解,讓她獲得了很多成長,在育兒上也越來越篤定。有一次,女兒去了奶奶家,後來奶奶表揚孩子太懂事了,出門一直幫奶奶提東西。陶虹知道後也表揚了女兒,沒想到女兒很淡定地指指陶虹:

“因為有個好榜樣啊。”描述這個場景的時候,陶虹小小得意地笑了: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孩子讓我真正重新完整地認識自我!

陶虹:高段位的媽媽,都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OK媽說:我們號上的媽媽都非常愛學習,對於育兒的投入也非常多,所以平常我也會收到媽媽們的各種留言,很多都表現得比較焦慮。但正如陶虹說的:

“誰都不是那個敢說自己就是那個對的榜樣,也許只有自己女兒長大,才能驗證自己對女兒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很多時候,我們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我相信,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思考和學習,總有一份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