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爸爸媽媽們應該沒少發現,當家裡來了一些別的小朋友的時候,孩子平時都不怎麼玩的玩具,這個時候也開始緊緊的抱在身上,就算不玩也不借給別的小朋友玩。

一旦被別的小朋友拿去了,要麼就是打架,要麼就是哭鬧。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是孩子自私、不願意分享,但其實在孩子的心裡,對分享還沒有形成概念的心理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一、物權意識建立使得孩子更能學會分享

孩子在會說出“你的、我的、你們的、我們的”的時候就表示孩子已經有了“物權意識”。

“物權意識”是指,孩子知道東西是我的,它歸我來支配。

孩子明白了,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我要拿別人的東西時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別人拿我的東西要經過我同意。

這就是寶寶擁有“物權意識”的體現。

當孩子有了這個意識之後,他之後的分享動作才是有意義的。

抓住孩子的“物權觀念”,這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區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限,媽媽那的擁有自己的自尊自主的意識,從而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也懂得尊重別人的東西。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二、孩子有權利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分享

面對孩子對於自己玩具的守護,大人更多的是覺得孩子對於來家裡的客人是不禮貌的,並沒有想到,其實孩子的“不分享”與禮貌無關,更多的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驅使。

一個有“物權意識”的孩子有權利去支配自己的玩具。家長常常會不由分說的將玩具強行拿給別的小朋友玩,並不管自己的孩子同不同意,這隻會使得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只有尊重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的支配權利,孩子才會更樂於去與人分享,否則就算你強迫孩子分享,並且孩子也沒有反抗也不代表孩子學會分享,而是屈服於家長的壓迫而已。

三、家長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應該怎麼引導?

小果君在推特上看到一位國外媽媽對於孩子分享的態度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推特上的這位媽媽帶著兒子到公園去玩,他兒子帶著變形金剛、模型和卡車到公園去玩,這時候就有6個男孩圍了上來想要小男孩的玩具。

這個時候,兒子面對著6個陌生的小朋友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願意,因為兒子帶著這些玩具是為了要找媽媽朋友的女兒一起玩耍的,所以他並不想要跟其他不認識的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這位媽媽明顯看到孩子的不願意,所以就跟孩子說:“你如果不想跟他們分享,那你就只要說不就好了”。

但是,媽媽的這個做法讓男孩們都可憐兮兮的跑回去告狀,這6個孩子的媽媽們都對這個媽媽投去了異樣的目光。

但是,這位媽媽在推特上問道:“這件事情上,沒有禮貌的人到底是誰?是自己和兒子嗎?還是明明知道別人不願意,卻仍然覺得應該要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陌生人的人呢?”

如果是一個成人在公園裡面吃著三明治,會有陌生人莫名其妙的跑過去要求他分享他的三明治嗎?如果一個成人到公園吃三明治,會有陌生人要求他分享這食物嗎?

如果真的有陌生人要求分享了,但是他表達了自己不想分享的意願,那些想要別人分享的人會感到不開心嘛?其實答案都是否定的。

這位媽媽很好的尊重了孩子的做法,這也是大家要學習的做法,就是要:允許和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孩子的不分享並不表示自私,但是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也是應該做的。

1、在平時的小事中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要讓孩子學會去分享自己的東西,這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說說就好,而是要在日常的小事中慢慢的讓孩子自己學會分享的樂趣。

就像是家裡煮了好吃的東西,就要全家人都要吃到而不是所有好的東西都只擺到孩子的面前隨他挑選,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了,好的東西不是隻屬於他,分享給身邊的人,所有的人都感到快樂了,比起只有自己快樂來的更令人享受。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面對孩子的“物權主義”,你要這麼做

2、不要礙於面子阻止孩子保護自己的東西

最禁忌的是爸爸媽媽們不經過孩子的同意就隨意分配孩子的東西。有別的小朋友來家裡就隨意的給出孩子的玩具,不管是不是孩子最喜歡的東西。

既然是孩子的東西,那孩子就有權利來決定自己是否願意分享出去。孩子如果願意分享,那爸媽可以適當的表示誇讚,孩子要是不願意分享,爸媽也要支持孩子自己的決定。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強迫孩子去捨棄自己的東西。

一旦你破壞掉了孩子心中的秩序,讓孩子感覺到不被尊重,並且無法理解的話,那孩子輸出的情緒就會是憤怒、失望、傷心等情緒。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