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大家好,我是康康,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教育家凱洛夫曾經這樣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懲罰。”可見,懲罰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但是不可否認,懲罰這種教育方式,讓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感到不愉快,不能輕易採用。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在對待孩子錯誤行為的問題上,年輕的爸爸媽媽多少都有點緊張。其實很多所謂的錯誤無非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插曲,不一定需要懲罰。新西蘭的Bernny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的兒子是一個活潑開朗、精力充沛的小學生。在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每天回家經過公園,都要在那裡玩一會兒。玩著玩著,Bernny就發現兒子不停地往水池裡扔石子,饒有興致地看著投下的石子激起一圈一圈的波紋。Bernny對兒子說:“別往水池裡扔,弄髒了水池,就不漂亮了。”並且要求兒子把扔進去的石子撿出來。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通常,兒子都會耍賴,不肯撿。Bernny就告訴兒子:“現在我要去撿石子了,沒時間陪你,你自己一個人玩吧。”然後跳到水池裡把石子一一地撿出來。如此教育兒子幾次以後,兒子就從爸爸的行為中知道了那才是正確的,而自己做得不對,也就不再這樣做了。

還有一些錯誤,孩子自己也明白,做了錯事以後非常愧疚,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諒解。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寬容他、原諒他,那麼孩子會永遠地記得這個錯誤,並且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舒拉是一位戰鬥英雄,在他小的時候,曾經跟別人打架,撕破了一件新的大衣。回到家,他吞吞吐吐地向母親敘述了整個經過。他看到母親顯然非常氣憤,閉著嘴唇,眉頭皺得緊緊的。舒拉以為母親就要發火了,可是母親卻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拿著大衣,久久地注視著。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舒拉能夠體會母親的心情,感覺一分一秒都像在煎熬一樣難過。直到看到母親找出針線,默默地低著頭縫補大衣的時候,他才輕輕地鬆了一口氣,低聲地保證:“媽媽,以後我一定會注意的。”如果舒拉的母親當時嚴厲地懲罰他,他就會覺得已經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那麼舒拉的內心就不會那麼痛苦,也就不會那麼深刻地記得這樣一個錯誤。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有的父母也許一直在為孩子不好好吃飯感到煩惱。也許什麼懲罰方式都用過,孩子的行為仍沒有大的改變。那麼你不如放棄懲罰。不吃飯,就讓他餓一頓好了。在吃下一頓飯之前,不給吃任何點心和零食,那麼再吃飯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好好地吃了。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後果,他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去做。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Echo是一位有良好教養的主婦,她的一對兒女也很有風度,很難看到孩子在父母面前撒潑的現象。她的兒子更是一位機械迷,喜歡擺弄各種機械。最開始是家裡的小鬧鐘、吸塵器,他會把這些東西拆得只剩下一堆零件,卻無法還原。Echo從來沒有懲罰過他,只是要求他重新修好。還拿來說明書,以及一些有關的書籍給他看。雖然並不是每件被弄壞的東西都能夠修理完好,但是一次一次的修理過程和讀書過程讓兒子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了特別的體驗。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自從給兒子買了電腦以後,兒子整天就坐在電腦面前開發一些小程序,顯然他對編程有了濃厚的興趣。兒子還設計了一個類似開機密碼的小程序,要使用電腦的人回答“誰的電腦”,如果回答錯誤電腦就會發出怪聲嚇唬人,然後關機。Echo說兒子決定大學就報考程序設計這個專業。

Echo從來沒有因為兒子拆壞東西而懲罰過他,因為她知道,這樣的行為正是兒子有動手能力和探索願望的表現。這樣的行為不能用懲罰來制止,而需要正確的引導。我家小小比較敏感,每當她有某些不應該的舉動時,比如學人家說髒話,我只要看她一眼,表示不贊同,她就不會那麼做了。不過有時候,也必須得有大動作才能制止她的錯誤行為。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有一天,我們去一家餐廳吃飯。小小對那裡的餐具很感興趣,在上菜以前,她開始玩她的刀叉,而且故意敲擊得叮叮噹噹地響。我先是看著她,示意她不要那樣。她裝作沒看見。於是,我奪她的刀叉,把它們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並且告訴她不要那樣敲。小小雖然停止了敲擊,卻很不甘心地問:“為什麼?”過了一會兒,她又拿起刀叉玩了起來,這次是敲擊盤子。我拉著小小的手來到餐廳外面一個安靜的角落,嚴肅地告訴她:“你不能這樣做,這是餐廳,你這樣做會影響別人。”說完,我陪著她站在那兒。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小小漸漸地安靜了下來,開始反省自己剛才的行為。這樣過了幾分鐘,估計小小已經意識到不能再那樣乾的時候,我又拉著小小的手回到了餐廳。這時剛好上菜,小小不再淘氣,和大家一起愉快地進餐。不用懲罰,也不用講一通大道理,只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這樣做別人就不願意跟你在一起,然後把孩子隔離開來,讓他靜靜地想一想。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行為不對,準備好與大家和睦相處,爸爸媽媽就要幫助他一起重新融入原來的環境。這樣,由始至終,孩子都不會受到懲罰的傷害。要想成為智慧的父母還要懂得兩個技巧,這樣,自己的手裡就會多幾樣“法寶”,而不會只有懲罰這一招。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暗示的技巧

暗示就是不直接批評孩子,而用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用意。得到暗示的孩子在明白爸爸媽媽的意思以後,一般都很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的教育。因為他們能感到父母的愛和尊重。

引導孩子為別人著想

當孩子推卸責任、狡辯說不是自己的錯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果別人也像你那麼做,你有什麼想法?”孩子並不是我們大人想象中那麼不懂事,他們只是自控能力比較差而已。所以,不一定要用懲罰來阻止孩子的錯誤,更需要的是提醒孩子,讓他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慢慢地學會約束自己。

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對孩子的愛,教孩子喜歡為他人著想

可以這樣說,寬容是父母的智慧,也是父母深深的愛。寬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永遠銘記在心,達到懲罰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點贊,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