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取消學生家庭作業,以達到給家長和學生減負的目的,可行嗎?

聽-花開的聲音


首先要明確的是:完全取消學生的家庭作業,並不能夠達到給家長和學生減負的目的。

一、作業是什麼?為什麼要佈置家庭作業

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上學學習,並不僅僅是上課聽講就能學會的。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同時檢驗孩子的學習效果,作業就產生了。

古時的家庭作業只是背書、寫文,現在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多了,作業的項目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但作業本身的作用並沒有發生改變。

佈置作業,就是為了鞏固孩子們當天所學,並在實際的作業的過程中將學習中不明白的地方暴露出來,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所說的“習”就是練習,也就是應用實踐或者說是做作業了。

之所以會覺得現在的作業量大,和現在孩子所學的科目增加也有一定的關係。科目增加,作業的總量也就增加了。

二、為什麼有關部門會下文取消家庭作業,對家庭作業的時長提出要求?這樣做真的能夠“減負”麼?

一直以來,社會上對於“減負”的呼聲比較高,主要緣由是很多孩子每天晚上作業完成的時間比較晚,比如我的孩子才上初一,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基本都在22:30左右。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加之讓很多家長覺得苦不堪言,所以關於“減負”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像南京、天津等地的相關部門下文件明確要求各個年級的家庭作業時間,大概也是出於這方面的原因吧。

但是,只是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真正達到“減負”的目的麼?

還是隻減了學校的“負”?卻加重了家長的“負”?

當人口越來越多,教育資源的增長(包括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增長)遠遠不能夠跟上人口增長的趨勢時;

當基礎教育資源(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數量增長遠遠大於高等院校數量(僅僅指數量,不談教育質量)時;

當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仍然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促成考研大軍越來越龐大,但招生人數卻遠遠有限時;所謂的“減負”就是一句笑話而已。

其實,現在的孩子作業量比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上課沒有聽懂,下課後作業拖拉
    老師佈置的作業,基本上就是對當堂課程以及之前學習內容的考核,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孩子做的比較慢,很有可能是孩子沒有聽懂,沒有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點。

  2. 學習目標不明確,缺少主動性
    有很多孩子在放學回家後,不知道抓緊時間寫作業,而是不停的乾乾這,做做那,把時間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3. 時間管理欠缺,時間浪費
    有些孩子雖然看著是在寫作業,但可能專注力已經不在作業上面,而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一部分孩子雖然看著在書桌旁坐了好長時間,但孩子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又吃個水果,但真正學習的時間並不長。

  4. 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缺
    現在學生的學習科目相比之前要多了許多,尤其是很多剛上初中的學生。雖然每科老師都認為自己佈置的作業並不多,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就可完成。但一週內的某幾天,孩子可能要完成三門以上的作業,一門作業一個小時,三門作業就是三個小時了。
    針對這種情況,真心建議老師多花點時間,將孩子的作業內容進行優化,如果能減少作業時間,同時由不影響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那就太好了。

  5. 家庭環境的影響
    現在很多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因為忙於工作,無暇孩子的作業問題,只有爺爺奶奶長輩在照顧孩子的作業,而老人本身對孩子的愛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專注力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弱化孩子的專注力。

而正是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孩子的作業顯得“越來越多”,寫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就其本質上來講,並非是學校單一方面的問題,而是學校、家庭和孩子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行政命令的“減負”,只會讓家長“更為焦慮”,從而促進課外輔導班的“蓬勃發展”

當學校的作業減少,家長或老師不能通過“作業”來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個正確評估的時候,家長就會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同樣對於學校老師而言,也沒有辦法通過作業以及週期測評的結果來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但在行政命令之下,這一步有可能會缺失,學校老師、家長不明白孩子學到什麼樣的程度,孩子也無法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有較為明確的認知,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某些目標感強、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言,也許“減負”是一件好事情,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做一些自己喜歡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可以說真正的“減負”,但對於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學生,如果缺失了課後的複習、鞏固的過程,“減負”只可能產生更大的恐慌和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無法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孩子沒有作業或者作業量少,就會做到抓緊時間完成,不論質量如何,接著進入“歡樂時間”。至於測驗時候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孩子也不清楚,只是知道“自己作業寫完了!”、“任務完成了”。

在焦慮狀態下的家長,只好無奈地將孩子送入課外輔導班或者給孩子請家庭教師來彌補這部分的缺失。

從表面上看,一紙文件要求“減負”,效果也很明顯,畢竟學校的“負”減了下來,但由此產生的後果卻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經歷,來買更多的單。

四、如何才是真正的“減負”?

那麼,在學校作業量沒有降低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能夠做到快速完成作業?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這裡程老師給大家提出幾個方法:

一、加強注意力訓練,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在單位時間內每個孩子所能夠攝取到的信息量,注意力水平高的孩子能夠有效把握老師課堂上的重點,並且能夠充分吸收,而對於注意力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孩子只能夠把握到老師所講授的部分內容。

對於知識來講,尤其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述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個整體,中間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有可能會對後面的學習造成影響。所以,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重要。

通過注意力訓練,提升注意力的水平也可以參考程老師之前的文章。

二、嚴格遵循“預習——學習——複習”的流程

聽課之前,對所學課程進行預習,尤其是要了解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有哪些點是不明白的,或者不能夠靈活應用。

預習的過程不僅是預習要講的內容,更要結合相應的練習題用來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明白。

學習的時候就要針對預習過程中不明白的點進行重點學習了,當老師講述這部分的時候,耳朵一定要豎起來的。

複習過程中就是對自己之前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進行驗證,並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進行鞏固的過程。

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方法進行訓練,孩子就會發現“學習,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三、學校老師在佈置作業時,需要對作業的內容進行優化。

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對作業的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優化,數量可以少一些,但選擇的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這樣的作業會更有意義。

之所以會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做作業,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相同類型的題目太多,覺得沒有意思。所以在做作業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抵抗情緒。很大一部分小學生不喜歡做口算題,大部分都是這個原因。

四、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1. 孩子的學習環境,不需要有太好的佈置,關鍵是要整潔、簡單。人類在簡單、整潔的環境中就會處於一種相對比較舒適的狀態,這個時候心情很容易平靜下來;


  2.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儘量不要干擾,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避免影響他們的注意力;

  3.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影響,一個好學、愛讀書的家庭,孩子也會好學、愛讀書,這是環境的力量,也是父母對於學習的態度對孩子潛移默化的結果。

結束語

“減負”是一個持久性的話題,關於行政命令減負也有來已久,我國有些地區在N年以前已經發布過類似的行政命令,今年又發了一遍,但其內容和之前所發佈的內容,除了日期之外沒有什麼差別。

由此可見,單純的行政命令——“減負”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有效地制定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將家長對作業的一種焦慮,轉移成另外一種形式的焦慮。

全腦開發程老師,教育戰線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腦潛能開發、零秒思維寫作的師資課程,以及家庭教育指導,期待與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

全腦開發程老師


我覺得不可行,先說說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作為一個新手家長,我女兒幼兒園上的是公立的什麼也沒有學,也沒有上幼小銜接。就這樣我家妞上小學了。剛開始上小學時我也沒有特別的在意孩子的學習,總想著不給她太大壓力。但我後期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我女兒期中考試的時候我跟她們班另一個家長聊天,我說只要她能考85分以上我覺得可以了,當時那個家長很不可思議的問我,小學一二年級不上95分都說不過去,我當時心中一驚。好在她期中不算太差。但和我接觸的好多家長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當時我也沒太在意,因為減負原因老師一般不佈置寫字作業,我也挺樂呵的跟著政策走,結果期末考試前的幾次測試把我驚醒了,沒有做過題的她考的一塌糊塗,甚至有70多分。別的孩子都90多分以上,我就開始給她找資料刷題,效果很明顯,她的成績開始上升。這時我還不放心,焦慮的我跟四周有同樣學齡學習好的媽媽找尋方法,甚至高年級的同學媽媽有機會我也虛心討教,發現如果真真的聽從減負,我的孩子可能啟程就輸了,我們的體制跟減負是相悖的,如果不寫字,孩子考試的時候知道怎麼組詞嗎?知道怎麼加一筆是什麼字,減一筆又是什麼字嗎?知道加怎樣的偏旁變新字,知道怎麼用詞語造句,怎樣看圖寫話嗎?光靠課堂每天一兩節語文課孩子都能掌握嗎?而且還有就是,你的孩子減負,但別的孩子卻在奔跑。是的,好多孩子都在家長的要求下要不自己做各種輔導作業練習冊,要不就放在培訓機構。更不用說還有送進好的的私立學校的!而且我們教育體制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小升初你的孩子成績不好,升不到好的學校。一步落後,步步跟不上。反正就是我目前見到的,沒有那個家長真的讓孩子天天減負的。除非你的孩子是神童,要不就是家庭有實力讓孩子不在乎中國的考試製度,否則還是抓緊點。


hhdh10


完全可以不佈置家庭作業。我們小時候在農村上小學,一放學到家,放下書包就去挑豬菜,割牛草,做家務事,農忙時還要放“忙假”,根本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們在課外學會了勞動,認識了很多野花野草,鍛鍊了身體,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增長了社會知識,遠比做家庭作業收穫大。

如今中國的教育,走進了“分數第一”的怪圈,把孩子成天關在家裡做作業,失去了童年的樂趣,造成很多人高分低能,大學畢業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瞭解父母的辛苦,不會做家務事,此種做法,害人不淺啊。我真為下一代的培養而擔心。


zwhyxdh50502


這個還真不行,為什麼呢?

第一,家庭作業是是對在校學習知識的複習鞏固,以強化記憶和形成技能。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特別是新授課知識,孩子印象不深,有易忘易動性的孩子如果不及時複習鞏固會很快忘記,第二天上課又有新知識,由於前後脫節,孩子會學不懂新知識。所謂“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舊知識可以很容易理解並學到新知識。

第二,有了家庭作業可以充實孩子的活動。小學現在按孩子在校時間不超過六小時規定(中午吃飯和午休除外),下午四點過就放學了,離晚上時間太長,如果沒有家庭作業,孩子會過度參與自己愛好的活動,如打球,遊戲,上網,等,孩子可能會養成懶惰厭學情緒,使字習成績下降。因為無事做,孩子還可能參加不健康的活動,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第三,孩子寫家庭作業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學會學習方法養成自學能力。這對孩子終身有益。因為家庭作業主要的是孩子個人獨立完成,家長不必過分指導,萬一有難題也不可幫作做,而要多鼓勵他自己動腦解決問題,才能提高自學習能力。

問題不在於布不佈置家庭作業,而是佈置的作業內容和多少問題。就內容而言不可單一佈置書面寫的作業 ,也可以佈置實踐操作的作業並記錄和收集起來。例如教了寫春天的古詩,可以讓孩子去大自然中找春天並收集春天象徵的植物發芽長葉的實物。佈置書面寫的作業要緊扣新授教材,選擇重點,精準題目,學生在半小時或四十分鐘作業量即可。

孩子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並有了自學能力,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不會給家長添麻煩了。


存銘歲月1


不可行:

我的理解是減負不是減少作業的數量,而且是要減少一些無用的作業,例如一個單詞寫20遍,你說都會了還寫幹嗎?是不是浪費時間做無用功。

本來現代對人才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寫作業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地方。

我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初一,一個初二,初一的孩子假期作業少,老師沒怎麼留,孩子的一個假期回姥姥家呆幾天,補幾天課,沒事打打球,玩的嗨,昨天我檢查作業及課文背誦情況,都送給老師了。

另一個初二私立學校,老師留作業每科都有,包括地理生物等小科,孩子一個假期很忙,如不認真寫根本寫不完,孩子自己規劃每天寫什麼作業看什麼書,完成標準等計劃。昨晚自己做了開學學習計劃。

在孩子不能完全規劃自己,不能自已學習的情況下不留作業少留作業都對孩子學習影響很大,尤其是中小學。

但作業建議留三六九等,同樣背英語單詞要求必會:背誦方式方法自己選,老師回來考即可。要結果,這樣針對會的孩子節省時間不用去寫多遍,不會的孩子努力點。



陳秋豔生涯規劃師


完全沒意義!

全面取消家庭作業不說可行不可行,就算是真的強制取消了,那麼最終的結果依舊是:要學的一點不會耽誤學,不學的一樣不學!這種“負”到底是給誰減的?顯然不是給那些想學的減的……

你看到的是“作業多”,看不到的是背後的努力

同樣是“作業多”
,有些人還在拖拉當天課內作業的時候別人已經開始了校外的補充學習。再忙再累的學校,總是還有人會給自己不斷的加碼!

我孩子的一個網校課每週日一次課,結果班上就有好幾個上完課之後就要準備收拾收拾返校了;我外甥女所在的本地一群非常好的私立初中,每天的作業都要寫到十點以後,就這樣班上絕大多數同學都在外面上著這個或者那樣的輔導班——反而是一些普高率低的驚人的初中報班的少……

所以,表面上大家“都很忙”,但實際上前者不過就是在磨洋工,而後者,你根本不需要擔心他們的負擔重問題——之所以他們會如此拼搏,就是在用行動告訴一些人:他們根本不需要你們的所謂“減負”!他們只想要更好的成績!你們說的那些,你們自己留給自己的孩子去吧……

你看到的是家長都在喊累,你看不到的是有些家長付出到底有多大

網上吐槽“輔導孩子”的挺多,說的多了,貌似很多人也就信了……
事實上你只看到了那些吐槽的,你卻看不到那些也在努力學習、諮詢、研究的家長們,他們不僅僅是在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好課內,更多的是他們會從“三觀”、課外學習、只是拓展等方方面面協助孩子。而且他們還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從自學能力,到時間管理能力,再到規劃能力、閱讀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


同樣是“累”
,前者累在身心,而後者累在身、甜在心……

這能一樣嗎?

學校裡的那點“負擔”說白了是對成績差的學生們一種保護——如果沒有這些“浪費時間”的作業,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差距會拉的更大——不知道我這麼說會有多少人能理解是什麼意思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也我的經歷回答:作業該怎樣佈置還怎樣佈置,誰愛寫就寫,不愛寫就不寫。今年孩子有一項語文古詩詞打卡,一共100句,一天10句,5,6個人組個小組,把背誦視頻和默寫發到群裡。從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孩子,有馬上開學了還一個字沒發的,有寥寥草草發了幾個默寫的,有人認認真真發了的.看到這些我就在想老師該怎樣佈置作業就怎樣佈置,愛寫不寫。

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要求不同,所以老師也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和他一樣要求孩子的家長的孩子身上。


niwei一號


不可能完全取消的,再者說,學生學生,就算再減負,學習也是他們的本分事,如果連最基本的習作練習都沒有了,完全指望在校時間,也不現實。

可以一定程度上減量,做到精而少,起到複習和練習的目的就可以了,現在的情況是,每個老師都覺得自己佈置的不多,可是每課都有,加起來作業量也不少,我朋友的兒子今年初二,每晚7點30到家,回來吃完飯光作業就得到10點多,再洗漱,期間孩子不可能不活動一下,分散一下,所以每次都是11點多才睡。

初二的孩子才十幾歲,睡眠嚴重不足,小臉看上去有時候都是發黃的,所以給學生減負確實也有必要,但要說一點作業都不留也不可能,適當減少吧。



雞蛋殼裡的蝸牛


我研究我們的教育最終結果認為:

1,學習的事情應該學校裡完成。

2,究竟是誰發明創造了“家庭作業”?以至於很多頭腦簡單的中國人竟然一直沿襲至今,不曾更改。可是聰明的我,一直想不通。總之,你們愛咋滴咋滴,反正我是從上學一開始就不喜歡和反對做家庭作業的。

3,好的事情,如果太過於強求了,也會成為壞的事情。不要做拔苗助長、適得其反的事情,可悲的是中國的教育至今還在樂此不疲!中國的孩子,恨不得在幼兒園裡就讓他們學習學習、再學習!

4,我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後來到部隊繼續參加學習,其中就遇到過一個老師,他上課是從不照本宣科的。他上課的套路是先做實驗,讓實驗來說明問題,然後設法讓你發現問題,最後告訴你怎麼解決問題。末尾針對各種問題,如何解決等等。總之,他教的課,我即便到了考試的時候,也沒有認真複習和死記硬背什麼的,奇蹟的是我卻最終考試及格了。其實,要做的事情,這位老師基本在課堂裡已經幫你做了。

5,老師上課,就如同領導開會一樣,我覺得廢話太多,基本上沒有重點、不能讓我們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以至於人們親切的稱之為“書呆子”。


詩領頭羊


學生做作業,是對剛剛學過的知識複習、消化、掌握的過程,不可輕易取消,但減少作業量還是可以的。

作業多的原因是,現在的課程多,每個老師留一點,加起來作業就多了。過去的學生也不是沒有作業,量也不小,只是在自習時就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一點回家吃過晚飯不一會就做完了。那時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高,求知慾強,相互交流研究的熱情也高。我上初中時,很愛幾何,又攤上了一位好老師,我們都很愛鑽研難題,至今我記得有一求證題,就是做不出來,自習時我們幾個爬在桌子上,外圍的爬在別人肩上,七嘴八舌的提供方案,草稿紙用了一張又一張,硬是做不出來,後來有一同學說,做個輔助線怎麼樣?一語點醒夢中人,此法一用立刻出了荅案,老師看到後過來笑眯眯地說,這就對了嘛,一個方法不行,可以再考慮別的辦法。我們這位老師從不輕易告訴你荅案,只是點撥你,讓你自己動腦子。

學生做作業,可以養就學生的自控能力,貪玩、拖拉的習慣首先就落後了別人一步,現在高考的題量很大,做不完的考生大有人在。每年高考題目和荅案都會在報紙登出,我看了都自愧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