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面食為什麼沒有山西有名?

聚膳源


河南的麵食為什麼沒有山西的有名,這個問題問的好!其實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我很長時間。因為我印象當中河南和山西的麵食代表都是麵條,就以麵條為例說說這兩個省的麵食名氣區別大的原因吧。

南的燴麵被稱為中國十大面食之一,所以說不是河南人的麵食手藝不好,而是具有自身特色,曾經創造出了輝煌的過去和歷史。

那麼為什麼現在會給人留下不如山西面食有名的印象呢?這個問題我想說說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河南的特色麵食有哪些,鄭州燴麵,新野板面,漿麵條,孟州炒麵,芝麻葉雜麵條,郟縣餄餎面,大刀面,鯉魚焙面,這八大河南省的特色麵條形態,口味各異,其中大刀面起源於宋朝,郟縣餄餎面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

再來看看山西,山西的麵條代表有臊子面,河漏面,揪片,刀削麵,莜麵栲栲栲,貓耳朵。也有六種之多。所以說從麵條的種類和花樣,口味上比較,山西,河南兩個省並沒有特別懸殊的差距。

那麼為什麼時至今日,河南的麵食給人留下了不如山西出名的印象呢?這個問題其實要從兩個省的人文傳統說一下了。

河南人,勤勞,善良,質樸,低調。山西人,愛錢,所以有晉商;戀家,不管走多遠根總在家鄉,老實,著點不用多說了,還有就是山西人愛做官,如果你有機會從山西的國道省道上走一走,總能看到很多的牌樓,都刻著某公故里的字樣。兩者一對比,原來河南面食不如山西面食出名的原因是在傳統和性格中的傳承習慣中繼承下來的。

當代社會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既要勤勞善於創造,也要善於宣傳,包裝和推廣自己,讓別人知道,讓別的地方知道。

河南人勤勞,質樸,麵食的口味,花樣,傳統都有,但宣傳力度不夠,山西人做麵食與河南人不相上下,但因為善於宣傳,所以使山西的麵食走出了山西,走向全國,這就是我自己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歸根結底一句話,不光要做的好,還要會宣傳和推廣,並不是河南面食本身和山西面食有差距,其實是各具特色,差就差在宣傳上,推廣上。

願河南面食,河南面條與山西面食,山西面條一樣齊頭並進,共同促進兩省飲食文化領域的協調科學發展,為廣大食客做出更多,更好吃的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歡迎小夥伴們留言喲!





甄一味


我祖籍河南,在山西出生長大。小時候吃父母親做的河南飯,回老家吃鄭州的牛肉燴麵、洛陽的漿麵條、老家的蒜麵條、甜面葉、紅薯麵條、糊塗面,都覺得非常好吃,那些味道成了長在骨子裡的家鄉味。

然後山西面食既有悠久歷史,又有創新發展,從過去常吃的刀削麵、勾刀面、臊子面、拉麵、裹皮面、擦格鬥、抿曲、揪片、狗舌頭、貓耳朵、莜麵栲栳栳、搓魚、漏魚、餄烙面、花饃等等到如今的臨汾牛肉丸子面、剪刀面、刀撥面、雞塊面、肥牛面、各種餅類、餃子類等等不勝枚舉,山西的麵食花樣多,各地都有特色麵食,所用的食材廣泛,過去的地域特色,如今也走遍全國,推廣也是很重要的。

我出去旅遊,有人問我山西人為什麼愛吃麵?我回答:“好吃唄!”雖然都是麵食,卻具有鮮明的特色,一面一味。

山西面食隨著時代還在發展,這就是山西面食出名的原因。

【圖片大多來自網絡,也有自拍的】











Ai升騰的海水13579031


我覺得河南的燴麵也很出名吧。我們家這邊還開過個很大的燴麵館,做的燴麵很好吃,一大碗20多塊錢,有素的有肉的和三鮮的金品的等,每碗配一小碟辣醬和糖蒜,款式不是很多,但湯很濃很好喝,我經常去吃,尤其天冷的時候吃一碗,感覺特別驅寒。可是開了一年多就裝修了,再開了就賣改良川菜了。

今年到河南吃燴麵,感覺非常好吃。首先湯非常濃香,口感很厚重,肉香濃郁又不羶氣;其次是麵條整體都很有味道,不像我們這邊很多面館的麵條都不怎麼入味。

山西我沒去過,但是知道刀削麵非常出名。我們這邊賣山西刀削麵的店基本上沒有,都是混搭著米線、牛肉麵等等的小吃店,應該不太正宗。在我吃過本地的一些店裡,感覺沒什麼可推薦,就是一般面的味兒。面是面味,湯是湯味,彷彿各自存在於各自的世界,互不打擾。

我們這邊開得比較多的是安徽牛肉板面、蘭州拉麵、西安小吃。各種品質的店都有,其中一些店還是很好吃的。

我認為中國的麵食食用範圍廣泛,各種當地製作方法都各有特色,出名的麵食也非常多,因為個人口味也是差異頗大,總有自己推崇的味道。像我就比較喜歡蘭州拉麵和牛肉板面。所以很多時候也說不準哪種麵食更出名。只能個人識個胃,最貼合自己味蕾的,就是最好的吧。個人分享,供您參考。








DADU2019


我是老王,我來回答。

老王不是跟題主唱反調,問題是不成立的。河南面食的花式可能沒有山西多,但不意味著河南面食就沒有山西出名。反而河南的麵食或許會更出名一點。


河南的麵食也不容小覷。為什麼呢?打個比方,這樣說吧,作為全國最大的小麥產區,50斤一袋子的商業麵粉,有1/4的麵粉都是河南生產的。

所以說作為小麥產量第一大省,河南在麵食上沒有兩把刷子,那真對不起它產麥第一大省的稱號。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其實說的並不是山西的麵食多麼出名,而是在於山西的麵食吃法的博大精深。

這個博大精深的吃法是廣泛存在於山西人居家生活的,而不僅僅是存在於商業餐飲層面的。就是說山西人家常的麵食製作種類,非常豐富,不需要出去買,就可以在家裡製作,山西人的麵食最接地氣。

比如說山西人的家常拉麵,

刀削麵,打滷麵,剪刀面,貓耳朵等等,這些麵食豐富的吃法都可以在家裡完成。

山西面食的吃法,根據地方民俗研究,就多達300多種。其實,山西面食反而不出名,更加低調,世人所知的山西面食,可能也就一個刀削麵而已。



比如眾所周知,河南的燴麵,山西的刀削麵都入圍了中國十大面,儘管這個排行榜被很多地方不服。不過,也是對兩地面食的肯定。

現在說說河南的麵食。

如上所述,河南的麵食在居家制作層面,或許沒有山西人那樣深入和豐富。燴麵和河南本土拉麵都是商業餐飲,一般居家生活也不會做。

河南人居家生活,在麵食上也就擀麵條,包餃子,包包子,蒸饅頭等。說句不太好聽的,河南在麵食上的居家生活做法特色是不大的。而整個蘇魯豫皖地區,麵食吃法上,也都是這樣。



除了燴麵,河南的水煎包,蒸麵條,蒜麵條,灌湯包,可是赫赫有名!水煎包和灌湯包這兩種商業化的麵食,加上燴麵可以說是河南面食的三大王者。


這三張牌,如果扔出去,就炸倒一大片。蒸麵條,蒜麵條最鄉野,製作難度也不大。所以說一個地方的麵食,如果有幾張特色王牌,就有明星效應。

所以,山西的麵食勝在居家生活製作的豐富性,河南的居家生活面食製作相對山西庸常了一些,但是河南的商業麵食一點都不弱,比山西有名!


樓蘭餐廳老王


首先,山西的面是刀削麵,口感更佳勁道,並且也有一定的觀賞性。陝西的油潑面、biangbiang面用了紅油辣子,所以其味道也非常有特點。河南燴麵雖然是中國5大面食之一,但特色還是不夠突出,河南燴麵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一鍋湯,麵條本身的特色不夠突出,羊肉、羊骨、羊雜熬的一鍋濃湯,麵條煮好後淋上即可,口味醇厚但缺乏刺激。山西刀削麵的臊子和澆頭非常有特色,並且調味變化相對豐富,紅燒的、清湯的使其在市場上更加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所以河南面條的缺點在於麵條本身下的功夫較少,基本依賴那一鍋濃湯,所以缺少特色。但除了麵條以外,河南的麵食品種也非常多,除了燴麵之外,胡辣湯、各種餅、灌湯包等都非常著名。而且河南靠近安徽北部,所以安徽本地不少麵食與河南的都很像,比如牛肉板面,安徽與河南都有。河南愛吃麵條的地方還是比較集中在豫東、豫中和豫北地區。

像最有名的就要數豫東和鄭州那塊的羊湯燴麵了

,基本上燴麵在河南非常的普及,很多的地方都有,還有平頂山郟縣的餄烙面也是當地的一道獨特麵食。在河南的18個地級市中,基本上不吃麵條的城市也是寥寥的,基本上也就信陽和南陽的個別縣有不吃的,也不能夠說不吃,只不過說是吃的頻率低一些,像河南信陽地區雖然說比較偏南方,但是信陽人早上也是吃熱乾麵的,中午喝晚上當地人更喜歡吃米飯。

山西面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面食之根”。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美食月亮


首先,山西的面是刀削麵,口感更佳勁道,並且也有一定的觀賞性。陝西的油潑面、biangbiang面用了紅油辣子,所以其味道也非常有特點。河南燴麵雖然是中國5大面食之一,但特色還是不夠突出,河南燴麵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一鍋湯,麵條本身的特色不夠突出,羊肉、羊骨、羊雜熬的一鍋濃湯,麵條煮好後淋上即可,口味醇厚但缺乏刺激。山西刀削麵的臊子和澆頭非常有特色,並且調味變化相對豐富,紅燒的、清湯的使其在市場上更加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所以河南面條的缺點在於麵條本身下的功夫較少,基本依賴那一鍋濃湯,所以缺少特色。但除了麵條以外,河南的麵食品種也非常多,除了燴麵之外,胡辣湯、各種餅、灌湯包等都非常著名。而且河南靠近安徽北部,所以安徽本地不少麵食與河南的都很像,比如牛肉板面,安徽與河南都有。河南愛吃麵條的地方還是比較集中在豫東、豫中和豫北地區。

<strong>


像最有名的就要數豫東和鄭州那塊的羊湯燴麵了,基本上燴麵在河南非常的普及,很多的地方都有,還有平頂山郟縣的餄烙面也是當地的一道獨特麵食。在河南的18個地級市中,基本上不吃麵條的城市也是寥寥的,基本上也就信陽和南陽的個別縣有不吃的,也不能夠說不吃,只不過說是吃的頻率低一些,像河南信陽地區雖然說比較偏南方,但是信陽人早上也是吃熱乾麵的,中午喝晚上當地人更喜歡吃米飯。

山西面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面食之根”。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望採納,謝謝!


山西旅遊志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依據出自哪裡,但覺得有很大的傾向性,很不靠譜。

華夏文明起源於河南山西一帶,兩省交界,同屬黃河流域的文明,無論是文化、飲食,還是生活習慣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以麵食為主食,各自有各自的體系,也各自有各自的影響力。

山西的麵食,最有名的當屬刀削麵和莜麵,原料中麥面和雜糧面都有,而且很多面食是炒入菜中,面菜合一。這個應該和他們長期行商天下有關,在河北的張家口,就能看到其很深的烙印。

相比之下,河南的麵食體系要豐富得多,基本上凡是可以做成麵粉的食材,都可以成為麵食的原料。尤其河南自古至今就是中國小麥的主產區,麥麵粉為主要原料,但河南人口多,吃飯一直是大問題,所以竭盡所能地把各種食材也摻入麵粉中做成各種麵食,所以河南以面為食材的名吃也是非常多,燴麵、滷麵、面魚兒、綠豆麵、紅薯面,可謂層出不窮,而老百姓家常的熗鍋湯麵、撈麵等等,已經成為全國餐飲的的主食標配,只是很少有人記得這是源自河南的麵食。筆者小時候還吃過河南獨有的一種炒麵,就是白麵和玉米麵摻在一起幹炒,作為乾糧,吃時用開水沖泡即可。

當然,中國麵食遍天下,幾乎每一個省市自治區都有當地特色的麵食,沒有優劣之分,都是當地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何必分出個名聲高下?!


肚松咪酒


一哥“美食與心之旅”之——

鄭州燴麵是鄭州人的燴麵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一個叫喬瀛的學者型企業家創建了“紅高粱”燴麵品牌,要打造中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式快餐品牌,曾經風靡一時,然而卻很快銷聲匿跡了,從此各家燴麵都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不緊不慢的日子,合記、蕭記、貼老太、老順城等燴麵大佬雖說有連鎖店,但也絕少出省進京、露面於各大都市。在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武漢熱乾麵乃至沙縣蒸餃遍佈的街道,鄭州燴麵顯得是如此小家子氣,真如那足不出戶的小家碧玉了。

其實,商業化的浪潮中,鄭州燴麵是堅守還是進行商品化快捷式進入市場,早已是美食者與發展者各執一詞的爭鬥了,一哥是個市場的弱者,只想從美食的角度談一點固執的偏見——鄭州燴麵是鄭州人的燴麵。一碗正宗的燴麵講究的是面的地道、湯的清純、肉的香爛、燴的功夫。

面,當然首選本地產的小麥麵粉,豫北盛產的高筋面最好,和麵時加點鹽、蛋清也已不是什麼秘密了,醒面時間冬長夏短自己掌握,劑子搓揉到位擀勻壓中縫,抹油裝盤密封,抻時均勻用力,抖動量技而行,手捏部分要捏勻了,順縫破開,入鍋燴制不停攪翻,熟不失筋道最好。如今,畝產一千三四的小麥眾多,品種的改良、化肥的泛濫使得麥子失去了本真,筋道不足,超市買來的燴麵坯定是加了東西的,筋得沒了面味,麵食而無面味已成了美食者的無奈。

湯,是燴麵的靈魂,是要靜心熬製的,雖說“聽戲常香玉的腔,燴麵帖老太的湯”是廣告語,也是大實話,一鍋好湯是成就燴麵的關鍵。熬湯是技術活,山羊淨肉冷水下鍋,文火逼出血沫,再大火燒沸輕焯,撈至沸水中開煮,中不續水,成湯後晶瑩剔透,煮羊肉不加鹽及佐料,如有野韭根、籽可放少許以去羶味,幾粒綠豆也可。湯白如奶是要加骨頭或是煎半熟之鯽魚熬製的。聽說連鎖店制湯一般不在店裡而是另尋靜處,不唯秘不外傳,也有靜心慢熬的心態在其中啊。如今街頭小店林立,湯盡續水以至有了早食者誇、晚食者貶的現象,生意不好的用過夜湯自是不鮮,加鹽五料煮湯使得肉柴不爛,更有化工原料勾兌者實在可恨,在利益面前湯已變了味啊。

燴,燴麵當然是要“燴”的,鐵鍋熱油,羊肉爆熗、素菜翻炒、五料入勺、肉湯續入燒至沸處,手抻燴麵入鍋,粉條海帶絲豆腐皮青菜等陸續入鍋稍燴,出鍋點綴以蔥花芫荽,一鍋一碗,心急不得。其實燴的何嘗不是店家的“良心”與客人的“耐心”啊。

如若定製成快餐式生產,定然是大鍋燴成,或是撈麵澆湯,或是湯菜面勾兌,早已失去本真。如再進一步,機械化生產出面片、乾麵片,加之以真空包裝,佐之以湯料,開水“沖服”,方便燴麵上市也受人歡迎,利益與節奏改變著腳步與舌尖,匆匆、太匆匆,美食是對傳統的守護還是快餐式改造,實難定論。一哥俗人,不起眼的小店裡一碗用心做的燴麵足矣,也如同樣遭遇的西安人,堅守著自己手掐的泡饃,回味著古老而真實的味道。





一哥於一


山西有刀削麵和手擀麵以及餄餎面特別好吃,河南有燴麵和臊子面以及拉麵好看又好吃,感覺這裡的農村特別忙碌,因為一年種植兩季糧食,小麥收了馬上種植玉米。所以這裡的人做出了的麵條比較有點淡淡的香味,這是新小麥剛剛磨的面做出了新麵條。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做為一個山西人我覺的山西的麵食更多的是歷史美食文化的傳承,大家都知道山西人愛吃麵,山西的麵食大約有280多種,橫貫華夏五千年,每一種都有它的故事,就像走西口的時候山西人吃一碗山西的面就能有回家的感覺。至於河南我沒有什麼發言權,我覺的各地文化生活習慣各有不同,但是都離不了那個熟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