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雄主曹操与苻坚的结局为何大不相同?

茳J鱼儿的淡淡心事


这个问题问的是统一战争失败后的结局吧。

曹操能在赤壁之战后退回北方,照样统治稳定, 满血复活。而符坚呢,因为淝水之战的失败,前秦帝国土崩瓦解,自己也被杀,落魄到竟然戏剧性地请求东晋出兵增援。

1.曹魏统治稳固

曹操不是皇帝,是以丞相的身份南征的,如果是皇帝亲征失败那影响就很大了,对声望对人心。

赤壁之战前曹操消灭河北的袁绍残余势力,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基本统一中国北方。

为什么说是基本呢?那时候西北还有马腾韩遂势力和汉中张鲁辽东还有公孙康势力,都是暂时放下。曹军南下荆州,以荆州军十几万的实力完全可以一战,但刘綜在投降派的忽悠下投降了。

南方就只剩下弱势的益州和盘踞江东的钉子孙权了。

曹军号称八十万那是虚的,实际也就二十多万,孙刘联军四五万人。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曹操大败。曹操所丢失的也不过是一个刚打下来,统治基础不稳定的荆州而已,还有几万精兵。曹操占据中国人口和屯田最多的河北和中原地区,所以不到五年,曹操就满血复活,挥师西北干马超。

2.前秦外强中干

前秦是一个统一北方的多民族国家,曹操那时候肯定以汉族为主体,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侵,北方的汉族人口大规模逃难涌向南方。

前秦统治阶级是氐族,统治之下的鲜卑,羌族等仍然各怀鬼胎,符坚是个妇人之仁的人。攻灭代国,前燕等国后,对其皇族几乎一个都不杀,那时候乱世,符坚还养着这么一大群心怀鬼胎的人当前秦的将领和地方官。

淝水之战的失败,符坚身为皇帝亲征失败,全国判乱四起,人心动乱,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叛乱都平不过来。符坚不久被曾经的部下羌族人姚苌杀死,前秦帝国从此名存实亡,在其他民族势力的不断攻击下彻底崩溃。

最逗的是符坚的儿子,曾经差点毁灭东晋前秦帝国的太子符宏,跑路到东晋,成了东晋的将领,类比于曹魏赤壁之战失败,曹丕跑路到东吴,给孙权当将领一样。





醇香威士忌


相对来说,北方雄主曹操是成功者,苻坚是悲剧英雄。苻坚是氐族人,面临主要难题是解决好各民族之间关系,曹操阵营内部不存在这个难题。

两人都是英雄,208年曹操南征由于赤壁之战受挫,曹操操纵的东汉中央政权内部虽然发生点骚乱,但没有动摇曹操统治,曹操211年征讨马超,取得了关中,统一了北方,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同一时期最有水平人物之一。383年前秦苻坚欲消灭东晋统一全国而遭遇淝水之战惨败,囯内四分五裂,385年苻坚被害,394年前秦灭亡。

由于受《三国演义》文学作品影响,在民间曹操知名度好像高于苻坚,但作为前秦皇帝苻坚还是很有作为的,现代台湾著名作家学者柏杨曾说: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苻坚338年至385年在世,357年20岁当上前秦政权君主,是今甘肃秦安县人。

苻坚在位时期,重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推行"休养生息,加强生产"政策,重视文化教育,国家强盛,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氐、376年灭前凉、代国、还攻占了东晋梁益两州,统一了北方。苻坚是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宽宏大度,武功赫赫之人。

前秦国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这个政策没有错,诸葛亮和李世民都实行这样的政策,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一统"口号,只是前秦376年统一北方后,苻坚不顾王猛临终前遗言,没有彻底处理好鲜卑、羌等族情况,忽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象,王猛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375年王猛去世对前秦来讲,是不可估量损失,前秦把氐族人又派往各处要地驻守,不顾国内人心不稳,根基不牢等情况,一意孤行地坚持383年攻打东晋,同年又派大将吕光攻打西域,两线作战分散了兵力,对东晋作战又争调全国兵力,战线过长过大,结果淝水之战失败,自己的生命和政治生涯也随之消失。

苻坚如果淝水之战获胜,可能把隋文帝杨坚589年统一全国提前206年,也将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很有能力的君王,由于骄傲轻敌,指挥失误,最终功亏一溃,身死国亡。




大白白野


曹操当时除了孙刘等外面的政敌(乌桓匈奴等少数民族可以忽略不计,直接被他就地锤或分化瓦解了)内部主要是各个士族集团。

士族最大的代理人是袁绍,可他真的不争气,几年时间这个河北军事集团灰飞烟灭 ,自此北方没有军阀给士族撑腰了。

曹操一套雷霆手段很有效果,让士族抬不起头,像孔融祢衡及至后来的杨修都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他靠的就是一个“法”字。身份地位无所谓,谁有本事谁上,一切按“法”办,一般的寒门开开心心地为曹老板卖命了。士族想起来?不好意思,到手的果实不会让你们抢去。即使赤壁失败,曹操回老家依然稳固,因为他的政敌无法兴风作浪。

再看大秦天王,这可真是个仁君,靠着王猛和不错的家底,竟然奇迹地灭掉了实力强于他的前燕,并且再接再厉统一了北方。要说厚道历代帝王恐怕李世民也不如他,对失败的对手那个好啊,高官厚禄给着,地皮送着,太学上着,甚至军队指挥权也毫不吝惜,自己氐族的死忠粉都没这待遇。什么叫以德服人,以情感人,说的就是他。

那些亡国者也确实服服帖帖,表现不错,大秦一片繁荣。然而王猛有清醒的认识,总结下来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他也未免片面,铁石心肠会被真情融化的,但这需要时间。被前秦征服的各个势力不甘心是有的,他们的本族荣誉感还尚在,解决之道还是用长久的和平繁盛逐渐化解,长期的安逸会让人丧失侵略性的,如同后来的女真人入主中原在金世宗金章宗的带领下弓拉不开吟诗作画倒有一套 。

苻坚的失败是太急于求成,太想在他手里完成统一大业了。但他忽略了之前被征服者仅仅是形式上的归附,心理层面还差的远,他既然玩的是仁义路线就应该贯彻到底,继续消化,也许到他儿孙时代各族势力(他们也是儿孙了)早已习惯在前秦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有非分之想都是胡闹了。那时估计东晋继续衰败前秦继续向上,统一大业没准就实现了。

但我们的天王偏偏在没有吃益生菌胃胀难受时集结各族人马兵锋直指南方。他就没想过如果胜天下第一明君固然跑不了,如果败呢,他内部有没有反对势力蠢蠢欲动?不仅有,还强大得很!

这就是赤壁之败和淝水之败的区别,引发的后续结局大大不同,归根到底各自内部政敌实力相差悬殊的结果。


仰望苏格拉底


两个人最直观的差异,是统治者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与汉人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

一、与汉人的关系

曹操虽说是宦官之后,说起来不好听,但毕竟是汉人,在心理认同上是没有障碍的;苻坚本人虽然汉化程度很高,但整个氐族其实还是蛮落后的,汉化程度跟前燕相比差得远,而且即使汉化程度很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想得到汉人的拥护,这是很难的。

得到汉人拥护很重要嘛?当然很重要。

在谈论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有一股力量在正史中若隐若现,但实际却是非常强大的,这股力量就是民间豪强的坞堡。夸张一点说,势力的大小,就看有多少当地豪强拥护你。袁绍得冀州豪强拥护,匹马得冀州;刘表得荆州豪强拥护,匹马得荆州;曹操得兖州之后,有点得意忘形,杀了边让,兖州豪强因此转投吕布,差点让曹操死在濮阳城。在官渡之战中,青徐豪强的站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伐乌桓的时候,当地豪强田畴的贡献巨大;在曹魏政权内部,像李典、乐进、许褚,都是地方豪强出身。

即使到了晋末,异族人的武力已经超越汉人,但政治上不招揽汉人的,政权全都死得快。所以,后赵、前燕等有远见的统治者,全都要笼络士人,竭力拉拢那些名门望族。每一个士人背后,都是一股地方势力啊。但是效果嘛,只能说呵呵。

而且,汉人统治汉人另有一个好处,就是会有一群家乡人民做为死忠,比如说西汉的丰沛功勋团、东汉的南阳功勋团、隋唐的关陇集团等,曹魏也有谯沛集团。

相比之下,前秦就比较可怜,他们族人本来就不多,要统治那么多新征服的地方,只能把族人分散到各地做空降领导,即分散自身实力、治国也只能勉强维持个局面,但是不分散又不行——农村里兄弟多的家族势力大,人丁单薄的家庭被人欺负。同一个道理。

另一个层面,地方豪强既是乱世的产物,但它又是延续乱世的原因,但是呢,它又是盼望着乱世结束的。

因此这就很考验统治者的能力了。在有能力的统治者手里,它是结束乱世的工具,比如说曹操。曹操虽是借助豪强力量起家的,但是他始终在做消除豪强、加强政府集权的努力,杀边让、不拘一格招贤令、带兵在外以家人为质,都旨在削弱豪强;后来曹丕借南征的名义,解决了青徐豪强,九品中正制也带有“保你家庭荣华富贵、以换你忠心”的妥协赎买的意思;后来晋武帝统一天下,罢天下兵马,其实也有消除民间武装的用意。

相比之下,前秦苻氏这方面就做得差远了。以它当时的统治能力,只能维持住局面,想让这些地方势力出钱出人,远离家乡打一场无利可图的仗,那必然是怨声载道。这些士兵上了战场,也是士气全无的。

二、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在晋末以前,有一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自古无胡人为帝者”。大家都默认汉人才能做皇帝,这倒也相安无事。

曹魏时期,收服鲜卑,消灭三郡乌桓,扣压匈奴单于、分匈奴为五部,这些异族人都是臣服于汉人的。日后建立成汉政权的巴氐,当年也是被曹操强硬搬迁到关中去的。

但是,到了前秦时期,匈奴汉国、前后赵、前燕,匈奴、羯人、鲜卑,都做过皇帝了。事实证明,胡人做皇帝也是可以的。那么,就是比谁拳头大啦。

而且,由于前秦政策上的失误,那些失败了的少数民族,依然可以聚族而居,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武力。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点众所周知,不多说了。

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具体情况也相差很多

一、规模不一样

淝水之战只是整个南伐中的一个环节,当时前秦是倾全国之力在攻打东晋,战线沿长江一线有几千里之长,这个气势是赤壁之战无法比拟的。如果真的要找一场战役来比较,我觉得还是拿西晋咸宁五年讨伐孙吴的统一之战比较合适,只是结果西晋胜了而前秦败了。淝水之战一失利,全线崩溃,就因为规模太大,伤筋动骨,所以失败之后的后果也就严重得多。

赤壁之战的规模则小得多,按周瑜做的算数术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而且真正损失惨重的,是荆州水军。曹操自身实力的损失,是有限的。

二、战败时的状态不一样

按曹操的说法,赤壁之战之时因为军中有瘟疫,所以初交战不利,他就焚烧掉了军辎物品,主动后撤——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曹操军队的损耗并不大,军队是成建制撤退的——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保存着实力。

淝水之战就不一样了,其实直接在战斗是被杀的人并不多,但因为士气实在太差,兵败如山倒,除了慕容垂等部,都已不成建制——那是彻彻底底的大溃败,苻坚输得都没底裤了。


马斋杂谈


曹操虽说是宦官之后,说起来不好听,但毕竟是汉人,在心理认同上是没有障碍的;

苻坚本人虽然汉化程度很高,但整个氐族其实还是蛮落后的,汉化程度跟前燕相比差得远,而且即使汉化程度很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想得到汉人的拥护,这是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