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2009年,香港有档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让这些有钱人去体验穷人的生活。节目的开头,不少人都认为,凭借自己的良好教育,肯定可以咸鱼翻身。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但当他们真的体验穷人生活后,却大呼辛苦,日子难过。香港富豪田北辰也是其中的一位参与者,当他做了清洁工的工作后,只坚持了一天,便退出了节目。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他在节目中说到:“不是穷人不努力,而是环境造成了他们如此,陷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虽然无比努力,但真的很辛苦,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节目中,不少有钱人都提到,社会环境让穷人的生活变得更艰难了。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真人秀中田北辰对于一天生活的总结

这个观点,与《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剖析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是什么来头?除了曾获《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作者是一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夫妇。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得奖,着实令人感到意外:先是过往从没有给一对夫妇办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是人家这对夫妇才40来岁,年纪轻轻,便拿了多少人埋头苦干也拿不到的奖项。

不同过往获奖的书籍,《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也真是切切实实去讨论穷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穷。切实到什么地步?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这对夫妇,为了一探究竟,跑遍了五大洲,调查了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生活、教育、创业、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研究,不是花了三五七年,而是花了15年。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作者为左边2人

通过15年的研究,他们在书中指出了全球40个国家24多个慈善项目失败的原因,也针对世界脱贫问题,扎扎实实给出可行性的建议。那么,他们研究出来的贫穷的本质与我们日常的认知有什么不一样?

一、穷人,不只是钱钱钱

穷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往往是不求上进、好吃懒做、愚蠢至极,但在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的研究里,穷人却是另一派的景象。

穷人穷,有两个原因,一是初始条件不足。穷人的物质资源相对少,收入多数集中在简单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为主,至于资本性收入,几乎为零。总体而言,穷人的收入,十分有限。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讲的是另一个原因——思维上的认知缺陷。

1、靠生娃、婚姻脱贫:那些落后的风险规划

《贫穷的本质》在书中可以看到,要问这些国家的穷人哪里有钱去养老?他们几乎清一色回答到:“多生点孩子。”在他们眼中,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多生几个,便多一双手挣钱,便多一份收入;况且,要说哪个孩子将来长大会有出息吧,那也不好说,倒不如多生几个,指不定其中一个就能闯出一番事业了。穷人真不是盲目生,而是算算生与不生的账,认为生还是比较划算的。

但在现实里,由于穷人对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投入到孩子的教育里的资源也微乎其微,长大后孩子不少成了啃老族,并没有起到给他们养老的效果。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至于婚姻,穷人们选择的模式是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不远不近的村庄。穷人们想着,如果不幸遭遇洪水,两家人村庄太近的话,那么相互都会遭殃;但如果两家人的村庄有一定的距离,一来可能有一方会遇不到洪水,那么没有洪水的那一家,便能接纳另一家人;二来互相分开点,有什么事情起来,也不至于全部人都去见上帝了。

穷人将女儿嫁过去后,本质上家庭情况也是相同的,与其说相互帮助,但实际上谁也帮不上谁的忙,更别说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在有限的认知和能力下,穷人的规避风险能力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导致真正的风险来临的时候,穷人就陷入了更为贫穷的状态。

2、好的事物太遥远,倒不如活在当下

书中还写到了各位政府及国际机构对穷人进行粮食补贴或者收入补贴的做法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机构误以为穷人是需要食物,但实际上,除了食物,穷人往往宁愿把钱花在让自己舒服的事情上。

比如说,穷人往往节衣缩食,也要为了买一台电视机;或者将存了很久的钱,一下子花光,就是为了给孩子风风光光办一场体面的婚礼。而这一切,正是意味着,不管吃饱没吃饱,穷人也是需要有娱乐需求的。

除了对娱乐有需求,对于穷人而言,他们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说:“你永远都付不起那个东西,还不如喝杯茶吧。”对于他们而言,要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去存钱,是在太困难了,因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例如亲友结婚、家人生病,与其进行长远规划,倒不如活在当下,追求短期目标,还活得更加轻松一点。

娱乐需求、疲于应付各种状况,这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贫穷的人反而选择会将金钱放在娱乐的事情上,而不去投资到教育中去。因为贫穷与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3、懒惰与公式化的思考模式:不懂的事情就是错的

穷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有着敌意和错误的认知。

比如说,穷人之所以不喜欢去医院,是因为他们觉得医院靠不住。穷人们对医院的印象不佳,除了医院经常毫无理由关闭外,医生也总是不在岗位上,哪怕在岗位上,医生也是工作态度随意散漫。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让医生给他们开抗生素,而不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去进行治疗。

在印度,只有3%的人才相信前期要去医院做检查,而不少人却选择等到健康出了大问题,才肯到医院去进行治疗。对于医生的预防性建议,他们往往不会相信,而选择忽视的态度。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风雨哈佛路》中,莉斯·默里和好朋友说想要考取大学的时候,好朋友也是采用冷嘲热讽的态度,认为去捡垃圾,才是她们往后要走的路,考大学是不可能的时候。幸而,莉斯选择听从老师的意见,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拿了全额奖学金到哈佛念书去了。

对于穷人而言,因为贫穷,她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导致不愿意花时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宁愿用过往的经验和简单的分析,去做决策,如此循环往复,穷人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困难了。

二、摆脱穷人困境:与其治标,不如治本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给出2条在本质上帮助穷人摆脱困境的建议:

1、进行合适的教育

针对穷人的错误认知,可以给穷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教育,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教育他们营养的重要性,而不是直接给他们分发粮食;对他们进行健康常识的宣讲,而不是直接让他们去执行。只有从认知上的改变,才能彻底从行动上作出改变。

2、帮助穷人建立信心

对于穷人而言,拥有能够脱离困境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激发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让他们可以进行长远的规划。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首先,政府和慈善机构可以适当地助推,给贫困人群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可以从财政补贴入手,或者让银行降低取款收费、贷款利率,甚至乎,还能免费给穷人提供保险,以便于他们享有一般人都有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可以给穷人提供一份有着稳定的收入的工作,让他们对未来更有把控感。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让他们更容易得到借贷外,还能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解放,让他们不一定着眼于当下的必需品,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考虑到更长远的事情。

这两个手段,都是从改变穷人的思维着手,帮助穷人从本质上摆脱贫穷。

三、你我,距离穷人有多远?

我们比《贫穷的本质》书里的穷人好在哪里?大概是有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得到的,比如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设施等等,这些让我们哪怕没有很好的规避风险能力,但风险一旦来了,也不会说彻底地难以应对。

另外,不少事物我们是在从小到大就被灌输了,不需要重新进行教育认知,例如生水不能直接喝,要烧开才能进行饮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常识,也让我们在无形中,远离了贫穷的陷阱。

但说到长远规划,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会控制住自己,放弃一时的欲望,而嚼着苦头进行长远规划?多少人为了买口红买衣服,而不惜当月光族;父母总是认为身体感觉没什么大毛病,没必要去体检;不少人迷醉在短暂的快乐中,至于长远的目标,高远的规划,何尝不是因为太遥远太困难,就止步于观念?

那些理所当然对于穷人进行指责的人,有没有想过,我们到底距离穷人,有多远?人只有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生活,才能有这份的感同身受,曾经高高在上的片面认知,是因为被自己阶层呈现的美好,遮掩了双眼,而无视了下层人民的处境。

我们比穷人好的地方,我们因为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而不用时时刻刻担心生存的问题,也不必担心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给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但这一切,对于穷人而言,却是致命的缺失。

缺乏长远规划、对于风险的简单应对以及缺乏常识,让穷人在贫穷中无限循环,但这不是穷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应该改变的问题。

书评|直至今日,还有90%的人认为懒惰、愚蠢是贫穷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