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江暉
近期,頻繁的中美貿易摩擦和由此帶來的匯率波動,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帶來一定影響,而不斷突破的技術創新也在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一批新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應用,行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綠色環保已成行業共識,產業轉移正為產業帶來新的生機。”11月6日,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在“2019年中國長絲織造行業技術創新研討會”上表示。
據其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長絲織造行業運行平穩,長絲織物出口拉動作用明顯,我國化纖長絲織物主要出口貿易區發生轉移,內銷市場穩定,化纖原料價格呈現下降趨勢,企業基本無庫存或庫存壓力較小。
行業進步推動出口
長絲織造即化纖長絲織物織造,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已達5500萬噸,其中化纖長絲為3000多萬噸,大約60%是用於長絲織造;產量從2000年的40億米增長到去年的508億米,年均遞增超過15%,2018年直接出口量超過150億米,成為中國紡織面料出口最多的產品門類。
“1949年我國纖維加工量僅佔世界的5.5%,2018年佔世界50%以上,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均纖維消費量不斷增長,年均增長4.2%以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說。
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著長絲織造業近20年的飛躍進步。“長絲織造產業從2000年年產41億米,到2018年年產508億米,年均增長15%,是最年輕且增長速度最快的紡織板塊。2018年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纖維加工量已經佔到總量的35%。”王加毅表示。
隨著行業規模的發展,一批新的裝備得以推廣應用。“目前長絲製造行業噴水織機高速化、自動化水平整體提高;自動穿經機已在企業批量使用;整經機的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智能立體倉儲和物流配送系統技術投入使用;智能化軟件和在線控制系統廣泛應用。長絲織造行業正積極採用新技術,提高產品研發和降本增效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王加毅分析。
以噴水織機為例。近年來,國內外紡織機械生產商,在如何提高噴水織機轉速上下了許多工夫,取得了很大進步。國產新型噴水織機絕大多數實際生產速度達到750rpm,比傳統噴水織機提高了20%,每上5臺就可以增加出1檯布機的產量。
受益於關鍵化工原料國產化和江蘇、浙江、河北等地產業集群規模擴大,今年以來,長絲織物出口拉動作用明顯。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總額為1832.76億元,同比下降1.61%。其中,服裝累計出口額993.83億元,同比下降4.01%;紡織品累計出口額838.9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主要支撐動力來自化纖長絲織物。
貿易摩擦致市場轉移
2018年以來,受國際環境影響,紡織行業市場整體需求疲軟。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規模以上化纖織造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86%,利潤率為3.31%,企業盈利能力與上半年水平(3.52%)相比略有降低,化纖原料價格也呈下降趨勢。
“目前滌綸DTY價格為的價格在9000附近,錦綸FDY價格的價格在16500附近,較年初下降10%,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超過30%。棉花價格的持續走低對化纖原料價格的下跌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總體還是市場需求不足造成的。”王加毅表示。
端小平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分析。在其看來,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全球化下產業角色分工的必然結果,從美國角度出發,美中貿易差額結構不同,中美貿易關係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加徵關稅對商品進出口貿易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中國大多商品以內銷為主,出口美國依賴度較低。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服裝出口市場,美國未制裁中國服裝暫時為國內化纖領域保留了一定的終端需求支撐。
“貿易摩擦對服裝行業雖有影響,但短期看總體可以承受。後續美國繼續對服裝、家紡加徵關係的空間和可能性不大。長期來看,部分訂單向海外轉移,國際分工調整進一步加快。”端小平說。
這一分工的調整在進口商的轉變上尤為明顯。近期,不少進口商開始選擇東南亞地區作為進口渠道,由此帶來的終端產品訂單的增加亦使得紡織原料的需求陡增。從今年1-8月的出口數據來看,與上半年相比,我國化纖長絲織物貿易區發生了轉移,越南連續兩個月超越歐盟,成為榜首;對緬甸的長絲織物出口金額也在快速增長,前8月同比增長35.05%。
“從長遠來看,中國化纖長絲行業發展大有可為。” 江蘇四海偉業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潤華對化纖行業發展充滿信心,“化纖長絲面料的功能性會越來越好,將替代更多天然的織物;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化纖產業鏈,由於PX(對二甲苯)的國產化,其性價比是別的國家很難複製;隨著經濟發展和環保的高要求,預計江浙一帶在2-3年內很多產能會大幅減少,化纖的供需品也會相對平衡。”
閱讀更多 中國工業報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