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长丝织造外贸回暖 出口市场向东南亚转移

「特稿」长丝织造外贸回暖 出口市场向东南亚转移

中国工业报记者 江晖

近期,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和由此带来的汇率波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一定影响,而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也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批新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行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绿色环保已成行业共识,产业转移正为产业带来新的生机。”11月6日,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在“2019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上表示。

据其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长丝织造行业运行平稳,长丝织物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化纤长丝织物主要出口贸易区发生转移,内销市场稳定,化纤原料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企业基本无库存或库存压力较小。

行业进步推动出口

长丝织造即化纤长丝织物织造,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达5500万吨,其中化纤长丝为3000多万吨,大约60%是用于长丝织造;产量从2000年的40亿米增长到去年的508亿米,年均递增超过15%,2018年直接出口量超过150亿米,成为中国纺织面料出口最多的产品门类。

“1949年我国纤维加工量仅占世界的5.5%,2018年占世界50%以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4.2%以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说。

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着长丝织造业近20年的飞跃进步。“长丝织造产业从2000年年产41亿米,到2018年年产508亿米,年均增长15%,是最年轻且增长速度最快的纺织板块。2018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纤维加工量已经占到总量的35%。”王加毅表示。

随着行业规模的发展,一批新的装备得以推广应用。“目前长丝制造行业喷水织机高速化、自动化水平整体提高;自动穿经机已在企业批量使用;整经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智能立体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技术投入使用;智能化软件和在线控制系统广泛应用。长丝织造行业正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研发和降本增效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王加毅分析。

以喷水织机为例。近年来,国内外纺织机械生产商,在如何提高喷水织机转速上下了许多工夫,取得了很大进步。国产新型喷水织机绝大多数实际生产速度达到750rpm,比传统喷水织机提高了20%,每上5台就可以增加出1台布机的产量。

受益于关键化工原料国产化和江苏、浙江、河北等地产业集群规模扩大,今年以来,长丝织物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总额为1832.76亿元,同比下降1.61%。其中,服装累计出口额993.83亿元,同比下降4.01%;纺织品累计出口额83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主要支撑动力来自化纤长丝织物。

贸易摩擦致市场转移

2018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影响,纺织行业市场整体需求疲软。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化纤织造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86%,利润率为3.31%,企业盈利能力与上半年水平(3.52%)相比略有降低,化纤原料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目前涤纶DTY价格为的价格在9000附近,锦纶FDY价格的价格在16500附近,较年初下降10%,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30%。棉花价格的持续走低对化纤原料价格的下跌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总体还是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王加毅表示。

端小平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其看来,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全球化下产业角色分工的必然结果,从美国角度出发,美中贸易差额结构不同,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加征关税对商品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中国大多商品以内销为主,出口美国依赖度较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市场,美国未制裁中国服装暂时为国内化纤领域保留了一定的终端需求支撑。

“贸易摩擦对服装行业虽有影响,但短期看总体可以承受。后续美国继续对服装、家纺加征关系的空间和可能性不大。长期来看,部分订单向海外转移,国际分工调整进一步加快。”端小平说。

这一分工的调整在进口商的转变上尤为明显。近期,不少进口商开始选择东南亚地区作为进口渠道,由此带来的终端产品订单的增加亦使得纺织原料的需求陡增。从今年1-8月的出口数据来看,与上半年相比,我国化纤长丝织物贸易区发生了转移,越南连续两个月超越欧盟,成为榜首;对缅甸的长丝织物出口金额也在快速增长,前8月同比增长35.05%。

“从长远来看,中国化纤长丝行业发展大有可为。” 江苏四海伟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润华对化纤行业发展充满信心,“化纤长丝面料的功能性会越来越好,将替代更多天然的织物;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化纤产业链,由于PX(对二甲苯)的国产化,其性价比是别的国家很难复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高要求,预计江浙一带在2-3年内很多产能会大幅减少,化纤的供需品也会相对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