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今年繼續引爆。11日零點剛過,天貓96秒交易額破100億,不斷以更短時間刷新自己保持的交易金額記錄。1時01分32秒,成交額超過912億元,超過2015年雙十一全天成交額。

廣告鋪天蓋地,氛圍愈演愈熱,大家為了能節省一些錢,也都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的,準備瘋狂“剁手”。就連保險產品,也有很多朋友在問:既然雙十一打折季都開啟了,怎麼保險公司就沒有促銷活動呢?

看來大家雙十一囤貨還不過癮,還想“剁”保險...

實際上,在任何時候,保險是不打折的;而且在任何渠道購買保險,也都是一樣的價格。那為什麼同樣都是保險,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今天,遠慮君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一、保險產品定價很嚴肅

保險公司為啥不打折,我們首先來聊一聊保險產品的定價

保險公司要推出一款既適合市場又能實現經濟效益的保險產品,得基於投保人群的大數法則、概率論和產品本身來確定。一般來說,都會經過以下這幾步流程: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點擊查看大圖)

而在這之中,定價這一步是重中之重事關保險公司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定價的基礎則來源於生命表,以及預定利率(利差)、費用率(費差)和發生率(死差)。(生命表:根據分年齡死亡率編制,反映一批人 (通常為10000人) 從出生後陸續死亡的全部過程的一種統計表。)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一般情況下,這些預定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保費的價格。

  • 預定利率越高(利差),保費越便宜:2013年,國家把最高預定利率從2.5%調整到3.5%,市場上的保險價格平均下降了20%;
  • 預定發生率越高(死差),保費越貴:用來預計產生賠付的概率;
  • 最後是預定費用率越高(費差),價格則越貴:這個就關乎保險公司運營成本費用的多少了。

比如,常見的就有: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我們在一文中也提及,保險公司打開門做生意,經營成本越高,產品價格也只能賣貴一些。相對來說,一些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由於沒有代理人隊伍,場地租金等固定成本也比較少,產品的價格可以更加優惠一點。也有些公司雖然成本沒有特別高,但是定位高端,追求更高的利潤,因此價格也會更貴。

總之,精算部門定的價,最終以費率表的形式呈現出來。費率表和產品一同誕生,每個年齡,購買多長時間的保障需要多少錢等,這些都在費率表中寫的明明白白。在投保頁面只要輸入自己的生日和選購的內容,系統就會自動為你計算屬於你的費率。

一個產品的形態、價格都是經過細密的綜合考量後確定的,嚴肅嚴謹,且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督。

二、誤區讓重疾險貴了5-10倍

其實,我們這一代是浸潤在互聯網中的,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更加理性,對互聯網保險產品並不排斥,這也造就了“物美價廉”產品銷售持續火爆的場面,導致保險公司不得不採取停售或漲價的策略。

但仍然有些朋友有這些疑惑:保費這麼便宜,保障會不會有問題?越貴的保險會越好嗎?事實上,很多朋友在對這些問題的認知上都存有一定誤區,我們以最複雜的重疾險為例:

誤區一:保費越貴,保障越好?

其實,重疾險是一種高度標準化的產品,最核心的25種重疾保障,幾乎所有產品都是一樣的,這些病種已經佔據了95%的理賠。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有些產品貴就貴在附加保障上做了文章,比如增加終末期疾病、老年護理金、長期意外等,但這些保障一般和重疾共用額度,看似保很多東西,實際只賠其中一種。推薦閱讀:、

我們在文章中,也有詳細列過一些例子,選擇一份保險產品,我們要了解這份產品的保障範圍和責任,跟市場上類似的產品有哪些差異,定價是否合理,而不是盲目將價格和保障劃等號。

誤區二:大品牌就該賣得貴?

很多保險業務員會將自家品牌比喻為保險界的“愛馬仕”、“LV”、“大奔馳”等等,對於這種說法,遠慮君是極為不贊同的。

要知道,保險不是奢侈品,買保險也不是面子行為,我們不會把保險合同隨身攜帶,買大品牌保險也不會增加我們的回頭率。

哪怕你只信品牌,每家公司都有十幾款重疾險在售,也需要精挑細選,從中選出一款高性價比、適合自己的。

誤區三:貴的保險理賠更寬鬆?

從理論上講,保險公司在制定保費價格時,比如理賠這樣的運營服務也是包含在內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服務成本只是一個概念,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我們看一下2019上半年的保險理賠數據: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家保險公司的獲賠率都超過97%,甚至接近100%。實際賠出去的保額,都是以億元為單位,甚至有幾百億元的。理賠時效上看,從保險公司收齊理賠資料起,到實際支付賠款的時間,平均下來大概在2天左右。

也就是說,保險賠不賠和保費多少、公司大小、知名度等沒有任何關係,是否能夠理賠取決於合同條款本身。只要投保時如實告知,出險時符合理賠條件,都可以順利得到理賠。關於理賠的技巧,可點擊這裡回看。如果你仍然覺得心裡沒底,可以看看,有數據有真相。

三、保費竟相差5倍,有貓膩嗎?

很多剛接觸保險的朋友,在買保險時,都喜歡向親戚朋友打聽花了多少錢。但其實,“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本身並不嚴謹,且缺乏很多關鍵指標限制。

比如年齡影響:同一款產品朋友25歲買,你35歲買。雖然你買的更晚,保障時間更短(都保終身),但你的價格會比朋友更貴。因為你年齡更大,理論上生病的幾率更高,保險公司要承擔的風險就更大;

別問題:

女性總體比男性死亡率、發病率都低,女性買保險,一般來說會更便宜。

大家也都知道,重疾險保障責任極為複雜,保費差距除了上述我們說到的定價等因素以外,還源於重疾險的類型、保障病種、保障期限和繳費期限等方面。

下面我們就拿兩款在售產品,具體分析對比一下: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點擊查看大圖)

從費率對比看,兩款產品同樣都是50萬元保額,30歲男,B產品一年要19050元,A產品因為保障期限和繳費期限的選擇很多,最低保費僅需3930元。

幾近5倍的價格差異,究竟差在哪兒了?

1.期限導致

一般來說,保障時間越長,交費時間越短,我們每年所交的保費也就越多。我們看下同一款重疾險在不同保障期限和繳費期限下的價格差異: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從A產品的自身對比也可以看出,同樣的20年繳費期,如果保至70歲,一年只需要3930元,如果保終身,一年就需要6465元,價格上漲了39%。

原因很簡單,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事情,年齡越大,罹患重疾的概率也就越高。所以保得越久,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大,保費自然也越貴。

繳費期限挺好理解的,類似按揭買房,選擇20年或30年還款,肯定後者每個月還的錢會少一些。

2.保障成本差異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如圖所示:

同樣是50萬保額,保到終身,對比A、B產品,會發現,A產品選擇20年繳費,每年6465元;B產品選擇19年繳費,每年19050元,即便考慮到多交一年保費的影響,二者仍舊有很大的價格差距。

這時候,是否有身故保障(返還)的影響就顯現出來了:B產品帶有身故保障,而A產品並沒有體現身故賠償。

不過,保障多並不代表保障好,產品B看似“大而全”,重疾、意外、身故、老年護理等都保障在內,實則以偏蓋全,幾個險種共用保額,不僅影響理賠,還捆綁性價比不高的保險,保費貴,保額低,實在不划算。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重疾險附加險對比分析)

反觀產品A,雖然保障內容沒那麼多,但遠慮君認為,只要包含最基礎的重疾和輕症保障,已經算一份標準的重疾險了,其他則是錦上添花。

我們經常說,全面的風險保障應該是組合搭配才最實用。如果你在意身故保障,其實搭配一份定期壽險會更實用。30歲男性,100萬保額,交30年,保30年,每年僅需1000多塊,點擊即可查看。

至於保費返還,其實哪有平白無故的餡餅,羊毛都是你自己的,自己交的錢再拿回來而已,雖然會有一部分收益,但別忘了貶值這回事兒...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那麼餘下的主要價差,就在我們上述所說的利潤率、定價利率、營銷成本和運營費用等因素上面。

總之,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高大上”的保險背後,往往都是靠你的錢來支撐。

四、從價格出發如何選重疾險?

對於保險,貴有貴的買法,便宜有便宜的買法,每個人因為所處城市、家庭收入、成員結構、風險偏好的不同,選擇的保險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但根據預算的不同,都應有相適應的性價比高的配置方案。

那麼,我究竟適合買哪種類型的重疾險呢?

為了讓大家清晰地瞭解市場上的產品形態,遠慮君對常見保障責任進行了整理,同時選了幾款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如下表: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重疾險不同保障內容整理)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各個不同保障內容組合代表產品)

如上圖,可以看出,從低配到高配,隨著產品責任的增加,保費也會相應提高不少。所謂“豐儉由人”,不同預算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直接說結論:

針對預算極其不足的人群:

可以考慮瑞泰瑞盈,這款產品只保重疾,不限職業,無論是軍人、礦工還是高空作業人員,都可以購買的;可投保年齡到70歲,且51-70週歲之間最高可投保20萬。

30歲女:交到60歲保到60歲,50萬保額,每年只要1465元;

50歲母親:交到70歲保到70歲,20萬保額,每年要1744元。

也可以選擇康惠保,如果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群,只單純保重疾的話,買康惠保的保費要比瑞泰瑞盈少個一百來塊錢。

康惠保:25歲女,交20年保到70歲,50萬保額,每年只要2450元;

瑞泰瑞盈:25歲女,交20年保到70歲,50萬保額,每年只要2600元。

針對覺得保障夠用就行的人群:

可以考慮以健康保2.0和康惠保旗艦版,這兩款產品在保障“重疾+中症+輕症”後,保額50萬,價格也才2-3千多塊。

康惠保旗艦版:30歲女,交30年保到70歲,50萬保額,每年只要2836元;

健康保2.0:30歲女,交30年保到80歲,50萬保額,每年需要3868元。

針對預算充足人群:

那麼可選擇的產品就很多了。之前,遠慮君也做過很多測評,幫大家做了梳理,比如、、、、、等。這裡我重點說下幾款性價比較高的。

  • 如果看中重疾額外賠付:建議選擇嘉樂保,這款產品最大的亮點是60歲前重疾額外贈送50%保額,中症的賠付比例高達60%保額,而且現金價值高,還可以自由選擇癌症二次賠付和身故賠保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定製需求;
  • 如果看中癌症多次賠付:可以考慮完美人生尊享嘉多保,這兩款產品都可附加癌症多次賠付,持續、新發、復發、轉移都可以賠,間隔期僅3年,比備哆分、哆啦A保更便宜;
  • 如果看中重疾多次賠付:建議選擇嘉多保,這款產品重疾分6組賠6次,前10年重疾額外賠20%,另外,癌症單獨分組,且癌症第2次、第3次賠基本保額,還提供重疾綠通服務,可以說,保障是非常全面了。

當然,除了預算情況,在買保險前,遠慮君建議你,務必要先弄懂以下幾個問題:

1.給誰買?

保險配置的基本原則是:先大人、後小孩、再老人。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而言,首先應該將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配齊,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唯一前提。

2.準備花多少錢買?

大家要知道,一個完整的保險方案應包含醫療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通過組合搭配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而重疾險又是其中最貴的,更加需要合理規劃。按照行業的“雙十原則”,包括重疾險在內,所有保費的支出,一般最多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0%。

3.保額買多少?

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額。我們在中,統計了各家保險公司的平均理賠金額: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從理賠數據上看,大多數重疾理賠金額都很低,比如平安的件均保額只有7.3萬。現在治療重疾的費用往往動輒30萬左右,這點保額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所以,遠慮君建議重疾保額需買到30萬—50萬或更高,才能較為充足地應對當下高發重疾的風險,如果預算充足,遇到好的產品可酌情加保。

4.身體狀況是否符合健康告知?

人活幾十年,過往有些疾病記錄是很正常的。不過有些記錄無關緊要,有的卻會影響到你的投保和理賠。

在裡,我們有教過大家如何做好健康告知。在選擇重疾險時,一定要考慮能否通過健康告知和核保,才能保證花出去的保費不會“打水漂”。另外,關於這方面的技巧,大家可參看這篇文章。

遠慮君說

綜上,雙十一大家開心買買買,但保險這件事,千萬別和雙十一扯上關係,它不會打折,也不會降價。

在嚴格的監管下,一款產品無論是價格還是保障都有跡可循,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條款裡答應賠的,就一定能賠。即便一些情況下以禮品作為誘導購買保險,原則上也是違法違規和影響判斷的。

所以,別再苦等“雙十一甩賣”和“年底拋貨”了,看見合適的產品就儘早配置。你若遲遲不動,等來的只會是對年齡的更高費率和更多投保限制。

雙11唯有保險不打折,但為什麼你買的就比別人貴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