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有些人看似良配,真正結婚了,才知道那是一場災難

寫了很多《知否》裡的人物和故事,有個小姐妹問我,為什麼你寫的都是幸福的婚姻,人生中很多婚姻都是不幸的啊,你為什麼不謝謝不幸福的婚姻。

如果要列舉《知否》中不幸的婚姻,那實在是太多了,數量一點也不少。可是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卻是各有各的不幸,該從哪一對開始寫呢,想了想,突然很想寫寫書中有,但是電視劇中沒有的一個人物。因為這個人的婚姻特別具有不幸婚姻的警示作用。

這個人是顧家嫡出的大小姐顧廷燦,而她的一生人如起名,確實挺慘的。

顧廷燦的出身是很好的,他是小秦氏最小的女兒,及父母寵愛於一身,原本她並不是特別的像她的姨母大秦氏,只是因為她的爹對大秦氏念念不忘,她多一份像大秦氏,父親便多疼愛他一份,母親覺著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於是有意無意的就讓顧廷燦往大秦氏的脾氣性格發展,顧廷燦原本就跟大秦氏有親緣關係,加上刻意的教育,她就變得越來越像,一樣的熱愛詩詞歌賦,一樣的不諳世事,一樣的貌美如花,一樣的悲春傷秋。

這樣的性格原本做姑娘都做得不合格,只是因著父母的寵愛,他並不覺得什麼。倘若是加入一個普通家庭或者會好些,偏偏顧廷燦的母親好高騖遠,執意的想讓女兒加入高門,沒想到還真的攀上了高枝,被公主的兒子看中了。這原本是好事,公主的兒子看上了顧廷燦的容貌,更是被她的才學所迷倒,按說有這樣的情愫在,顧廷燦只要是懂事些,明裡些,生活也不會很難。

只可惜,她空有一副才學,卻沒長腦子,在孃家的時候,不問世事,母親做的所有的陰險狡詐的事情,她一概不知,僅憑著對母親的信任,就給二嫂二哥耍臉色看。她完全沒有自己的判斷,什麼是好人,什麼是陰謀,什麼是柴米油鹽,什麼是仁義禮智信,她統統不懂,也不屑於懂,顧廷燦羨慕的不是那些遵守禮法過得好的人,她羨慕並且努力模仿的是自己故去的大姨。

想當年大秦氏何等威風,嫁入顧家十年才生一子,從不站規矩,從不適逢公婆,決不允許丈夫納妾,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不合心意,立馬就會暈過去,可是大秦氏那是有丈夫捧場啊,有人就喜歡作的女人,你學了她的作,卻沒有遇到跟他丈夫一樣的男人,那不是自己找不痛快麼。

很快顧廷燦的丈夫就熬不住了,妻子太作了,動不動就哭天抹淚,提出的要求超出了正常人的認知,不會理家,不會侍奉父母,不會生娃興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寫字畫畫,淨弄些風雅無用的東西。關鍵很多正常的道理都講不通啊,你認為正常的倫理關係,到了顧廷燦哪裡就是歪理邪說。你只能聽從她說的東西,你說的她都認為你是在欺負她,久而久之,婚姻就變成了墳墓。

娶顧廷燦原本看上去是很好的一樁婚事,門當戶對,大家出身,通文墨,長相俊美,可是卻唯獨沒有考慮到性格脾氣,兩個人過一輩子,不是靠著看著好看,出身好,有嫁妝,有錢來維持的,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的話能說到一起,心能想到一起,倘若雞同鴨講,對牛彈琴,即便是天仙相配,也會是痛苦的婚姻。

有些人,看似良配,實則毒藥,自古婚姻,實乃大事,若要婚嫁,性情是第一位。兩情相悅的美好是雞同鴨講的伴侶永遠都體會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