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步槍和空心方陣可以終結蒙古騎兵嗎?

閃擊伯爵2


1808年,在通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路上,幾百名波蘭槍騎兵攻打下了一個步兵師都打不下的西班牙炮兵陣地,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這也是他們最輝煌的時候。為了表彰他們的英勇,拿破崙1809年改編為近衛軍波蘭槍騎兵團。

到了1920年8月31日,以騎兵為主力的波軍在卡莫羅戰役中擊敗蘇俄紅軍,殲滅蘇軍約4000人。

這是騎兵最後的輝煌了。但此時的騎兵同樣也裝備了熱武器,比如卡賓槍和手雷。

而根據題主的描述,蒙元之際的蒙古騎兵是不可能戰勝得了裝備了米尼步槍和拿破崙炮的近代陸軍,甚至題主還給近代陸軍配備了少量的近代騎兵之一前提之下。

我們可以參考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八里橋之戰,清滿八旗步兵和蒙八旗騎兵與英法聯軍之戰。這還是武器裝備差別一百多年而已(步兵其實也裝備有少量火器)。

再看蒙元之際的蒙古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蒙古軍只有騎兵最強。這是因為鐵木真成吉思汗這一妖孽戰績造成的誤區。成吉思汗在攻伐西夏和金國的戰爭中,其實也組建了非騎兵部隊。到蒙古第一次西征後,蒙古軍中就已經裝備了各種各族樣式的武器裝備,比如金國內部的弩炮、西域的回回炮,西夏的重騎兵鎧甲,漢地的三菱箭鏃等等。甚至是其軍隊組成已經不再是一支純色的騎兵部隊,還包涵了漢軍、唐兀軍(党項人)、阿速軍(中亞人)、康裡軍(維族人)等等軍隊在內。

而這些部隊在窩闊臺和蒙哥汗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到了蒙元時期的忽必烈才確立其番號和王旗。

所以順著題主的描述來看,蒙元之際的純的蒙古騎兵,主要是窩闊臺時期的“長子西征”時期的蒙古軍。那麼他們所要面對的敵人近代陸軍,主要的方向是中亞、東歐平原區域,和中亞、西亞山區這兩個地區。

鐵木真的戰術極其妖孽,所以沒有被同化掉的蒙古騎兵是妖孽的存在。近代陸軍首要打擊的對象就是蒙古騎兵派遣的精騎,也就是偵察兵。

蒙古人派遣的精騎並非只是對前面道路及情況進行偵查,他們派遣的精騎是呈圓形的,連後方都派遣人員去偵查是否被圍。而且並非是西歐近代騎兵的班性偵查形式,而是3-15人一組的“隨意”性組合,同時又相互有一定聯繫,與平時圍獵時呈現的進攻狀態差不多。

第二戰術多變性。沒有城池之憂的蒙元之前的蒙古騎兵,是從來沒有固定戰術的。若是在草原上,雙方遭遇,高度估計,蒙古軍會用試探性的進攻來攻擊裝備有米尼步槍的步兵軍團。失敗後,他們會以極快的速度敗退,若是近代陸軍並沒有任何追擊行為之下,蒙古軍統帥會集體開會研究試探性進攻時所見到的一切問題。

因為那麼遠距離就被擊斃之下,高度懷疑,蒙古軍統帥會選擇夜襲或者是直接撤退,擇機選擇地點來伏擊近代陸軍。

這也是成吉思汗時期留下的戰術之一,不會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貿然損失士兵和銳氣。他們會選擇像狼一樣的潛伏,襲擾,引誘敵人出擊,拉長戰線,再攻擊敵人最薄弱地點。

這也是現今很多學者研究的方向,為什麼蒙古軍能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之下,鐵木真是怎麼把散出去的軍隊,在最佳的時間節點上,再次聚集起來,並完美攻擊到敵人最薄弱處。

所以題主所說直接終結掉蒙古騎兵時代,有些難,畢竟只有少量近代騎兵,大部分都是步兵。就好像是朱棣征伐蒙古時一樣,幾十萬的軍隊出動,結果只能在草原打兔子,連蒙古人一根毛都沒有撈到,就因為蒙古人不稀罕一城一地的習俗。‘

但如果是大決戰或者是題主將他們困住了,也就是特定地點之下而發生的戰鬥,可以完全參考八里橋之戰。全面擊潰不算太難。

最後提示下,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討平遼東叛王乃顏之亂時,用的並非是騎兵戰術,而是後來明朝時期的戰術,車陣加火炮。

還有可以看看1955年國產戰爭電影《宋景詩》。裡面有空心方陣對戰騎兵的影像,當年可是請蘇聯顧問一起研究過騎兵衝陣的


斐駺


這個問題比較搞笑,因為早在過期時代之前遊牧民族就被各種吊打,因為在軍事技術以及技戰術方面,遊牧民族相比於定居民族往往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遊牧民族的人口和資源則永遠是劣勢。

自古以來,但凡是一個強盛的定居民族,對付遊牧民族都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定居民族有的是資源和人口陪遊牧民族玩。你可以看看清朝是怎麼玩蒙古的,想怎麼捏就怎麼捏,蒙古王公連個屁都不敢放,還只能捏著鼻子認大清皇帝當乾爹,乖乖給乾爹交保護費並給乾爹提供僕從軍。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大清梗強勢。

這是因為遊牧民族的經濟生產方式決定的,因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政治上是分散且鬆散的,無法形成中心化政權。而且遊牧經濟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因為一旦來了雪災牲畜就會大批凍死。牲畜是遊牧民族非常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因為牲畜可以用來交換商品,同時遊牧民族的主食就是各種奶製品,牲畜一旦大量死亡,不僅無法交換商品,甚至連食品都無法得到保障。直至今天,雪災仍然是牧民的噩夢。
同時,由於草原的人口承載能力有限,不可能養活太多的人口,根據蘇聯對外蒙古的人口普查數據,外蒙古蒙古人口只有五十多萬,而加上內蒙古也不過兩百多萬,這還是建立在內蒙城市化程度比較高的基礎上,如果內蒙城市化程度低,那麼在之前,蒙古人口只能更少,甚至不足百萬。

同樣,在政治上游牧民族也無法形成合力,也就是建立不了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因為經濟生產的脆弱以及分散,以及各部為了爭奪牧場的火併,註定了遊牧民族無法形成一箇中心化政權。即便是諸如匈奴、柔然、突厥這種草原強權,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政治聯盟而已。
但是對於定居民族來說,不管是從事農業還是工商業,共同點都是有著穩定的經濟產出,以及眾多的人口,所以定居民族很容易憑藉自身的體量優勢壓制遊牧民族。不說外國,就以中國古典時代來說,遊牧民族都很難取得優勢地位,別說什麼遊牧民族如何如何,歷史上哪個大帝國不是壓著遊牧民族打,即便是諸如明朝這種弱雞都能讓已經退化蒙古人無可奈何,只能拿明朝當提款機用。當然,至於所謂的遊牧民族強大論調,不過是漢族人認為的將其抬高罷了,一部分是因為部分漢族人自古以來就有著一股遊牧民族認同感,因為遊牧民族政治上的分散使得遊牧民族有更多的人身自由,再加上農牧分界線周邊長期是胡漢雜處地區,所以很多漢族人受遊牧民族影響較大,往往把遊牧民族當做是兄弟民族,所以歷史上很多北方漢族人天然就有著遊牧民族認同。另一部分則是民族主義蛋白質,它們為了排斥少數民族往往通過誇大少數民族來誇大少數民族歷史上給漢族造成的破壞,以渲染悲情氣氛來達到排斥少數民族的目的,但是他們卻選擇性無視了歷史上更多時期是漢族壓著少數民族打。

所以,中國各個古典王朝都是用政治、經濟和軍事三條腿來對付遊牧民族,因為遊牧民族政治上的分散和經濟上的脆弱,各個王朝都以政治上的封爵、經濟上的扶持來招募遊牧民族為自己服務,比如漢軍當中就有相當數量的匈奴騎兵,沒有他們幫忙就沒有漢武帝那些注水武功;同樣,要是沒有蒙古騎兵幫忙,朱棣還真不可能叛亂成功;而且,唐朝騎兵幾乎被突厥系騎兵壟斷,而且安史之亂的時候往往突厥騎兵被打崩就會導致唐軍全線崩潰,而且唐末突厥系的沙陀騎兵還成了唐朝的救火隊。軍事則是輔助手段,打完了之後立即輔以政治和經濟的拉攏,也就是大棒加胡蘿蔔,歷史上清朝就是這麼玩蒙古的。
所以,草原遊牧民族最終的結局,往往就是因為政治和經濟的原因而重新洗牌,比如匈奴、柔然、突厥相繼西遷,蒙古西征也帶有西遷的意味,因為草原承載不了太多人口。

或者是內附,而且這往往是伴隨西遷同時進行的,因為西遷和內附都是草原重新洗牌的結果之一。而且這些人屬於優秀的兵源,是中原王朝的重要武裝力量,但是兩三代人之後由於社會主流的儒家思想以及小農經濟,全部泯然眾人。

而遊牧民族的強大,往往建立在政治中心化的基礎上,比如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而且由於遊牧民族的開放性,其對先進的技術往往非常敏感,對於各個民族的優秀人才往往都儘可能納入自己麾下。而這不是遊牧民族的特點,而是少數民族的共同點,滿洲的崛起同其吸納漢人、朝鮮的工程技術和軍事技術不無關係,同時還有大量非滿洲出身的人才為滿洲大汗服務,雖然滿洲並不是遊牧民族。

另外,少數民族的共同點就是全民皆兵,這有點類似於歐洲的公民兵制度,不管是蒙古還是滿洲,其早期軍事制度皆是如此,這意味著他們的管理層級簡單,反而符合現代管理學降低管理層級以提高行政效率的觀念,因此單位時間內可以整合更多的資源用於戰爭。

所以,遊牧民族,或者說是少數民族的劣勢非常明顯,但是如果一旦少數民族完成政治中心化,那麼少數民族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這才是少數民族崛起的根本。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機關槍誕生後,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



JackZ捷


騎兵的作用不是去衝擊敵方堅固的方陣,而是用來進行大踏步的16字運動戰,是完成戰略目標,而不是戰術任務,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以襲擊敵方後勤,和分散部隊為目標,疲憊敵人,干擾敵人,伺機發動大規模殲滅戰。


落日賴天邊z


根本不需要進入19世紀末的線膛槍時代,17世紀 的火繩槍加長槍方陣就足夠擊敗遊牧騎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