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導語:趙國從變法成軍事強國,再到覆滅,趙國到底經歷了什麼,從國君的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國力發展頭重腳輕

在整個戰國時代,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他們在自己的發展特色的道路上也是走出了非常獨特的姿態。比如說當時的秦國,那是整個天下最為發達的國家,也是那個時代變法最為徹底的國家。通過那樣的變法,秦國從最為弱小的國家突然崛起成為最為強大的國家,自此之後,它每一項政策的提出都是具有創新性的,在當時那個歷史時間段之內,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是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的,後世有很多的歷史學家們,對於秦國評價是非常高的。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魏國最先提出變法,商鞅受影響最大,成就秦國完美變法

再比如說魏國,雖然說魏國這個國家在後世的發展當中,並沒有一直堅持最開始的先進政策,也並沒有成為戰國時代非常發達的國家,在戰國中期或者是後期的爭霸當中都顯得比較遜色,但是這個國家卻是戰國時代最先提出變法的國家,也是最先接觸到法治的國家。

雖然說魏國的變法並沒有帶來長久的利益,這個變法魏國並沒有積極的堅持下去,但是這一類變法的提出和實施給了其他國家借鑑的例子,李悝變法當中涉及到的法治是非常先進的,正是李悝變法對於商鞅產生巨大的影響,才使得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更徹底,更接近完美。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因此,魏國的發展也是非常獨特,並且具有它的先進意義的,而我們今天說到的趙國比上述提到的兩個國家還要獨特,趙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國家,在整個戰國時代,它的發展也與其他的國家不甚相同,其他的國家要麼就是像秦國那樣均衡發展,要麼就是堅守祖宗流傳下來的政治制度,要麼就是不急不慢的平穩發展,但是隻有趙國這一個國家是異常注重軍事實力的。

趙國在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軍事發展上,因此,趙國是一個很難評定的國家,如果我們說他發達吧,但是它在行政經濟上面發展的並不是十分的引人注目,尤其是在政治上面的發展,趙國的政治可以說是非常混亂的。

如果要把趙國當成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可能有很多人要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了。那如果我們說他是一個不發達的國家吧,趙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那個歷史時間段內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我們知道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各方面的發展狀況都迅速地提升,在軍事方面更是所向披靡,並且它的軍隊還擁有著秦國強大的財力支撐所建立起來的重型裝備,所以秦國在軍事實力方面絕對可以說是最為強大的。

趙國能與強大秦國相抗衡,憑藉極其發達的軍事實力

在那個歷史時間段,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去挑戰它的霸主地位,就在山東六國被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單獨扛起了抗秦的責任,它以一個國家的實力支撐起了六個國家的生存,而它所憑藉的就是極其發達的軍事實力,就是其能夠與秦國相提並論的軍事實力,這個國家就是趙國。

所以如果我們從軍事實力這方面來看的話,趙國又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所以一直以來對於趙國這個國家的評價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而趙國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要提到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個君主,在他們的統治時期所實行的政策,正是因為這三位君主的決策才給了趙國如此之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影響了趙國一直以來行走的方針。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趙國唯一變法

第一位君主當要說到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在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具有知名度的諸侯王,可以說趙國之所以能夠在戰國後期擁有與秦國相提並論的軍事實力,主要就是得益於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在趙國進行了戰國時代,趙國從立國到滅亡以來唯一的一場變法,而這場變法是以絕對的軍事變法為主導的。

其實趙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力的國家,它與北方的戎狄接觸比較多,兩方勢力之間的爭鬥也是十分頻繁的,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的引導之下,趙國這個國家對於軍事實力的崇尚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明顯,也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嚴重。

尤其是趙武靈王,他信奉的就是絕對的武力,他認為在整個戰國時代,在那樣的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軍事實力就是一個國家手中最有實力的武器,它就像一把利刃一樣可以保障自己的國家安全,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所以說在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對於趙國的軍事實力發展具有關鍵性推動作用的。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除此之外,他自己一個人還深入匈奴內部觀察匈奴人的作戰風格,吸收凝聚了匈奴人作戰的精華,此後並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變法,在軍隊的著裝以及人員的分配和編制上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讓趙國的軍隊變得更加有秩序,單個士兵的作戰能力迅速的提升。

因此,趙國整個國家軍隊的作戰實力大幅度提高,在實際戰場上它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更加強大,所以說趙國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之所以能夠在後世與秦國一較高下,之所以敢利用自己一個國家的實力與秦國進行抗衡,主要就是得益於趙武靈王為趙國留下的軍事實力。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趙武靈王只注重軍事發展,造成趙國發展頭重腳輕

趙國發展的頭重腳輕也是從趙武靈王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我們上面已經說到趙武靈王是一個非常崇尚於發展軍事實力的君主,而且他是僅僅崇尚發展軍事實力,在其他的方面可以說是達到了不聞不問的極端地步,所以在胡服騎射變法推動的過程當中,趙國的經濟和行政兩個方面的發展也就迅速的衰弱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名震天下的趙武靈王最終會落得一個被餓死的下場的原因。

自從趙武靈旺因為宮廷的變動而死之後,趙國的政治發展就變得更加的衰敗了。因此,趙武靈王雖然對於趙國的貢獻非常之大,但是趙國最終的滅亡他也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畢竟作為一任君主,並不能僅僅是關注國家一個方面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必定是要統籌兼顧的,必定是要面面俱到的,像武靈王那樣僅僅注重軍事實力的發展,一個國家也不會走的比較長遠。

趙惠文王是趙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第二個君主我們要說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如果我們提到兩個歷史典故,大家應該就恍然大悟了,這兩個典故就是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的主角是藺相如,而當時任用藺相如的君主就是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幸運的君主,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是因為他繼位的時候,剛好是趙國軍事實力最為發達的時候,而這個君主又是一個比較有方略的君主,在他繼位之後,任用藺相如廉頗等人在趙國進行發展,延續了趙武靈王時期的盛世,讓趙國的軍事實力更加的強盛。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但是與此同時,在趙武靈王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弊端在趙惠文王身上也有體現。像是廉頗等人都是軍事方面的奇才,而廉頗本身也是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所以趙惠文王在趙國軍事實力這方面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在文治方面他卻選擇了任用藺相如這一類人,藺相如確實有著它自己的才華,不然他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這兩個任務,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去體會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這兩件事情的具體過程的話,就會發現藺相如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或者說他在外交方面最大的倚仗就是通過口才進行強辯,也就是說強詞奪理。

熟悉趙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趙國中後期之後是非常崇尚爭辯的,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辯論,可是他們這些爭辯往往都不是能夠對國家的發展具有具體的實際意義的,因此這其實是趙國政治混亂的一種表現,而這種風氣開始迅速的發展或者說被廣大趙國人民所接受,就是在趙惠文王時期,因此,在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過程當中,趙惠文王也要負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趙孝成王中了韓國的離間計,長平之戰讓趙國徹底失去軍事強國地位

第三位君主我們要說的是趙孝成王。趙孝成王這個人如同趙惠文王一樣,本身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同樣的,如果我們提到一個典故,那麼大家也一定會覺得眼前一亮,這個典故就是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的主角如同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這兩個典故的主角不是趙惠文王一樣,它的主角也並不是趙孝成王而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風評並不好的趙括,而如同趙惠文王是任用藺相如的君主一樣,趙孝成王也是任用趙括的趙國國君。

當時的韓國在長期的術治之風引導之下,陰謀權術的發展到達了頂峰,為了能夠轉移秦國的進攻,他們選擇了一招損人不利己的方式,那就是將本應該獻給秦國的城池轉而獻給了趙國,並且他們憑藉著這一招成功地引起了秦國和趙國之間的爭鬥和矛盾,而趙孝成王就是那個喜滋滋的接受這塊燙手的山芋的君主。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當趙孝成王滿心歡喜的想要接受這些城池,但他的這種做法卻受到了大臣的反對,為了能夠抓住這眼前的利益,他搬出了平原君,平原君是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他說的話在朝堂之上也是具有一定分量的。

因此,在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聯手的情況之下,其他的大臣也不得不妥協,最終趙孝成王成功獲得了城池,但是同時也引來了秦國的虎狼之師由此,長平之戰正式爆發,秦國和趙國之間這場曠世大戰正式開始。

其實我們通過這樣的結局來看趙國,接受這些城池並不能夠獲得什麼具體的利益,反而將趙國推向了水深火熱的地步,可是趙孝成王的愚蠢決策並沒有到此結束,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對抗了三年之久,在這三年當中秦國不斷的在趙國散佈流言,說廉頗之所以採取防禦的措施而不主動進攻,是因為他已經投降了秦國。

從國君角度,看趙國從軍事強國到徹底覆滅,哪些國君為此擔責?

這樣的流言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了端倪,但是趙孝成王卻相信了這則留言,並且選擇了將廉頗換成毫無戰鬥經驗的趙括,這樣的決策就連趙括的母親都是極力反對的,可是趙孝成王卻並沒有放棄,最終導致長平之戰趙國大敗,損失了四十多萬兵力,趙武靈王以來建立的強大軍事實力土崩瓦解,趙國也走向了迅速的衰弱。可以說,趙孝成王是整個趙國曆史上犯錯最多的君主,他要為趙國最終的滅亡承擔巨大的責任。

綜述

筆者認為,整個趙國是一個非常頭重腳輕的國家,無論是被人們譽為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也好,還是昏庸無能的趙孝成王也好,在他們的心目當中,行政方面的發展或者說經濟方面的發展都是並不重要的,他們將自己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軍事實力的發展上,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個國家想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必定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進行支撐,必定需要在國內有一個良好的循環結構,否則軍事實力的迅速發展將會成為整個國家發展的阻礙。

一個國家如果只是想要通過暴力去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不可能取得長遠的發展的,趙國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如果不是因為他畸形的國家發展,如果他能夠像秦國那樣綜合各個方面的實力整體發展,或許趙國也可以有實力去爭一爭天下霸主的位置,趙國的國君也可能成為那個君臨天下的人。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左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