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能陪著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天下最成功的父母,有父母相伴的孩子,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01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這樣一個情節。

明蘭無辜受兩位姐姐牽連,三姐妹一起被孔嬤嬤教訓,打了手板。兩位姐姐當場大哭大叫,可明蘭不吭一聲。

回去的路上,一向對明蘭不聞不問的父親盛紘突然攔住她,讓她伸出手來,問她疼不疼。

父親問:“既然疼,為什麼剛才不哭啊?”

明蘭面無表情地說:“有錯當罰,沒什麼好委屈的。”

因為愧疚,良心發現的父親告訴明蘭:“以後有什麼委屈,儘管告訴我,為父為你做主。”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可明蘭並不感激,她淡淡地說:“女兒如今都好,深謝父親關切。”等父親走後,她又輕輕補了句:“我需要的時候已經過了。”

一句“我需要的時候已經過了”,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酸。

有位作家說過,“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十年前來的有效了。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成了終身遺憾。

02

陪伴孩子有多重要?美國學者哈洛曾做過系列實驗。

他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

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

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結果是,嬰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

嬰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後來哈洛發現,那些由“絨布母猴”撫養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極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後不能進行交配。

於是,他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為嬰猴製作了一個可以搖擺的“絨布母猴”,並保證嬰猴每天都有一定時間和“搖擺絨布媽媽”一起玩耍。

改進後的實驗表明,這樣哺育大的猴子基本正常了。

哈洛的研究也給我們人類很多啟示。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養育孩子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更重要的是給他提供接觸感和依戀感這樣的心理支持。

父母愛孩子,絕不是簡單滿足孩子的飢餓和乾渴需求,還應該包括對孩子的愛撫、接觸和心理的關懷,這些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教育心理專家也指出,在12歲以前,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陪伴是這個階段孩子一種必然的心理需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容易造成性格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一位網友說出心裡話:

“羨慕那些父母陪伴長大的小孩,像我這種從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淚的人,別人給得多一點就會惶恐不安,我很感謝父母讓我成長為獨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時也會覺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少年的背後,都和“缺失父母陪伴”有關。一個沒有父母陪伴,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易掌控生活。缺愛是道傷疤,一輩子都難以癒合。

03

有時間陪孩子,就是一種成功。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他再忙,都堅守一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孩子一起吃飯。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比爾蓋茨,不管工作有多忙,都會抽時間陪孩子。他曾起早送孩子上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幫助孩子複習功課,還會定期舉行家庭聚餐……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扎克伯格自大女兒出生後,他就果斷放棄“一分鐘幾十億上下的生意”,每次都會休2個月陪產假照顧女兒。

他當起了“育兒嫂”,認真學習給寶寶換尿布,還親自帶孩子上診所打疫苗。

雖然每天忙得團團轉,他還是堅持每週都要給孩子洗三次澡,帶她去體驗游泳,花時間陪伴孩子……

我身邊也有這樣成功的父母。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我們公司副總裁John,是個英國人,他說自己是個family man(愛家的男人)。

他來中國工作,就把妻子、孩子都帶到中國,家安在北京。

一到週末,他會立刻飛北京,與家人團聚。看他的照片,和女兒一起爬長城,指導兒子踢足球,帶孩子釣魚、野營、徒步……陪孩子成長,他從未錯過。

聖誕節我們公司並不放假,可他們這些歐洲人照樣請長假,扣錢也要陪孩子共度聖誕。

在他們眼中,錢,夠用就好,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能陪著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天下最成功的父母,有父母相伴的孩子,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真實的幸福。好好陪陪孩子吧,別等到忙忙碌碌中半輩子過去了,才發現自己手裡的金錢和職場的成功並無多少意義,驀然回首,才發現孩子已經長大,再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04

可這世上,不陪孩子的父母太多了。

有的父母竭盡全力,也只是勉強餬口,放下工作,就養不了孩子;拿起工作,就抱不了孩子。

也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就用錢來替代陪伴。

可是,錢能為孩子買到短暫的歡樂,卻買不到真正的幸福;錢能買到貴重的禮物,卻買不到母愛和父愛。錢,永遠不能代替親情。

更有些父母身在陪孩子,心卻不在孩子身上,寧願去陪手機,也不願抬頭和孩子聊會天。

他們天天抱著手機,只顧自己享樂,或把孩子扔給老人帶,或把孩子推給了電視、手機。這樣的陪伴,有和沒有,又有什麼區別?

其實,陪伴並不在乎時間長短,在乎的是你用沒用心。

你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日本小女孩阿花的媽媽千惠,只陪伴女兒到5歲。

千惠在生下女兒後不久,得了重病,她意識到自己在世上時日不多了,決定好好陪女兒,教她一些生活的技能。

阿花4歲生日那天,媽媽送她的禮物是一條漂亮的碎花圍裙,而爸爸的禮物更酷,是一套小學生用的刀具。

而第二天清晨5點,千惠就狠心地把女兒從被窩裡拽了出來。她決定讓女兒學習切菜。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樣子,千惠說:相當嚇人,可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在媽媽的陪伴下,阿花學會了做飯。會做飯的孩子,將來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

2008年千惠走了,而此時的阿花已能夠自食其力,她說:“當我做飯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當然,這也是媽媽教給我的。”

最好的愛是陪伴,再不陪伴孩子就長大了!

不要以忙為藉口,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多陪陪Ta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