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抄襲"起家的

有人說,"模仿是獨創之母"。

據說,莫扎特就是從模仿他人的音樂開始,最終譜出其獨創的樂章的。藝術性的經營或許也是從模仿開始。

實際上,我認為在商業領域,能夠顛覆常識、創立新事業的那些著名的經營者,就非常擅於

模仿並且懂得如何參照他人。

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

01 商業中的模仿學

你知道嗎?

據說黑貓大和宅急便的創業靈感就來自於吉野家的牛肉飯。

創立宅急便的小倉昌男在他的作品《小倉昌男的經營學》中寫道:在看到僅靠牛肉飯就成長起來的吉野家後,他便冒出了"專注運送貨物"的想法。

在推進宅急便的業務進程中,他的參照對象並非儀吉野家一個。前往紐約進行業務指導與視察時,"在十字路口,我不經意間注意到以交叉口為中心,路邊停了4輛車"。從那時起,他確信了以收發密度為基軸、開展到家配送業務的可能性。

對7-11之父鈴木敏文來說,他也有同樣的經驗。

聽說,鈴木在前往美國進行工作視察的途中,看到7-11的招牌,直覺告訴他,能夠拯救日本小規模零售店的就是"這個"。

在運營多家小規模店鋪的7-11背後,其業務協作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正是因為其中存在著某種本質性的體系。

實行多種業務改革的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說,"我所做之事的大部分,都是在模仿他人"。

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

02 企業中的模仿學

所謂偉大的公司,正是從模仿中誕生的。

一般而言,模仿或者仿效,總讓人覺得與獨特性或創造性背道而馳。放眼世界,人們對於模仿者投以否定目光的情況並不少見。

的確,如果是貶損對手的模仿,確實不能稱之為創造性的模仿。

比如,得知競爭對手將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產品,於是先下手為強,搶先推出類似產品。這種加速同類產品貶值的策略不是創造性模仿。

或者,不顧客戶利益、胡亂模仿的無差別戰略,也不能說其具有創造性。如此,就算模仿本身是個正確選擇,卻總會讓人感覺到一絲較猾的氣息。

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

03 歷史中的模仿學

但是,也有人說,直到近世人們才普遍覺得模仿是不好的事情。

自古以來,大家都尊崇一點,那就是抄寫底本是學習的基礎。據說在古羅馬時代,學生們都要勤奮地進行模仿訓練,從背誦、抄寫到用自己的話進行解釋。

那時,模仿是追求獨創性與創造性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技能,人們也鼓勵去慎重地選擇模仿對象。

東方的抄經也是同樣的道理,回顧往昔,模仿本身正是一種美德。

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

04 藝術中的模仿學

讓我們再看看重視創造的藝術領域。

如果詳細地調查那些被稱為具有創造性的作品,幾乎可以說,它們都存在向模仿對象學習的痕跡。

小說、繪畫或是音樂,凡是被評價為具有獨創性的,都會參照或引用過去偉大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會強調它與其他作品的差異和獨創性。

法國作家夏多勃里昂曾一言中的:"所謂具有獨創性的作家,並不是說他誰都不模仿,而是誰都模仿不了他。"

從阿里巴巴到華為騰訊,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通過

即便是自成一派的小說家, 在其初出茅廬之時也會模仿其他作家。在不斷模仿、不斷積累隨之而來的錯誤經驗的過程中,他才會形成獨一無二的文風。

不可模仿的結構正是通過模仿誕生,這就是"模仿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