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抄袭"起家的

有人说,"模仿是独创之母"。

据说,莫扎特就是从模仿他人的音乐开始,最终谱出其独创的乐章的。艺术性的经营或许也是从模仿开始。

实际上,我认为在商业领域,能够颠覆常识、创立新事业的那些著名的经营者,就非常擅于

模仿并且懂得如何参照他人。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

01 商业中的模仿学

你知道吗?

据说黑猫大和宅急便的创业灵感就来自于吉野家的牛肉饭。

创立宅急便的小仓昌男在他的作品《小仓昌男的经营学》中写道:在看到仅靠牛肉饭就成长起来的吉野家后,他便冒出了"专注运送货物"的想法。

在推进宅急便的业务进程中,他的参照对象并非仪吉野家一个。前往纽约进行业务指导与视察时,"在十字路口,我不经意间注意到以交叉口为中心,路边停了4辆车"。从那时起,他确信了以收发密度为基轴、开展到家配送业务的可能性。

对7-11之父铃木敏文来说,他也有同样的经验。

听说,铃木在前往美国进行工作视察的途中,看到7-11的招牌,直觉告诉他,能够拯救日本小规模零售店的就是"这个"。

在运营多家小规模店铺的7-11背后,其业务协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正是因为其中存在着某种本质性的体系。

实行多种业务改革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我所做之事的大部分,都是在模仿他人"。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

02 企业中的模仿学

所谓伟大的公司,正是从模仿中诞生的。

一般而言,模仿或者仿效,总让人觉得与独特性或创造性背道而驰。放眼世界,人们对于模仿者投以否定目光的情况并不少见。

的确,如果是贬损对手的模仿,确实不能称之为创造性的模仿。

比如,得知竞争对手将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于是先下手为强,抢先推出类似产品。这种加速同类产品贬值的策略不是创造性模仿。

或者,不顾客户利益、胡乱模仿的无差别战略,也不能说其具有创造性。如此,就算模仿本身是个正确选择,却总会让人感觉到一丝较猾的气息。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

03 历史中的模仿学

但是,也有人说,直到近世人们才普遍觉得模仿是不好的事情。

自古以来,大家都尊崇一点,那就是抄写底本是学习的基础。据说在古罗马时代,学生们都要勤奋地进行模仿训练,从背诵、抄写到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那时,模仿是追求独创性与创造性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技能,人们也鼓励去慎重地选择模仿对象。

东方的抄经也是同样的道理,回顾往昔,模仿本身正是一种美德。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

04 艺术中的模仿学

让我们再看看重视创造的艺术领域。

如果详细地调查那些被称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几乎可以说,它们都存在向模仿对象学习的痕迹。

小说、绘画或是音乐,凡是被评价为具有独创性的,都会参照或引用过去伟大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强调它与其他作品的差异和独创性。

法国作家夏多勃里昂曾一言中的:"所谓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并不是说他谁都不模仿,而是谁都模仿不了他。"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腾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通过

即便是自成一派的小说家, 在其初出茅庐之时也会模仿其他作家。在不断模仿、不断积累随之而来的错误经验的过程中,他才会形成独一无二的文风。

不可模仿的结构正是通过模仿诞生,这就是"模仿的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