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你吼過他嗎?相信少有說“沒有”的家長吧。

“吼孩子不好”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奈何臣妾做不到啊。

於是總在“忍不住——吼罵中——後悔了——改不了”的死循環裡走不出來。

家長的吼罵會讓孩子越發膽小,在學習和生活中顯得不夠自信。

大家一致認為吼孩子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但本質上,其實是因為大人自身的原因,只能通過吼罵來表達。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衝孩子吼罵的3個原因:

1、無法控制好情緒

看到孩子哭了、做事磨蹭了、作業做錯了等自己看不慣的行為,沒有思考原因,一瞬間怒氣就爆發了。

本來能好好說話卻硬是控制不住,變成了吼罵,就是無法控制情緒的表現。

事後也會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方法有些欠妥,但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時,又會再犯。

2、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一旦出錯,第一反應就是批評和責怪,而沒有和孩子一起尋找改正錯誤的解決方案。

玩了玩具不收拾到處都是;吃飯時米粒掉一地;作業丟三落四又忘題……

是不是感覺好冒火,是不是好想吼一頓。

因為沒有好的對策,只能是用吼罵來壓制孩子了。

3、復刻原生家庭的模式

對孩子吼罵的父母,其實都是在復刻自己童年時的教育方式。

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這種能力在5歲前就初步形成了。

但由於很多父母不能做到正確的言傳身教,就會使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以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成為“不會管理情緒”的人。

我們那一輩的父母,都很信奉“家長必須有威信”這個說法,很少願意和孩子平等交流。

等到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遇到的問題似曾相識,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有了宣洩口,於是本能地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

只有能正面管理自己情緒的父母,才能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如何不吼不叫管孩子?

1、緩解壞情緒是關鍵

管教孩子前,平息情緒最重要,想發火前先想一想你生氣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好好吃飯,飯都冷了還沒吃完。

我們生氣是因為孩子浪費了時間,還是擔心他吃了冷飯對腸胃不好?

找到自己生氣的原因並正視自己的情緒,才能再找辦法解決。

找到了生氣的原因,那就換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問題吧。

孩子不好好吃飯,我擔心的是孩子的腸胃,但孩子太小,大道理他可能也聽不懂。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吃飯太慢呢?是因為不專心,邊吃飯邊看電視?還是說孩子今天沒胃口?

換一個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儘量去看到孩子的優點並進行引導,但看優點並不等同於一味地溺愛,父母需要把握好這個度。

你我都不是聖人啊,知道了原因調整了心態,但情緒還在啊。

所以這時,就為自己的情緒找個發洩口吧。

比如:深呼吸、跑步、寫日記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每個人愛好不同,比如我就喜歡靠吃零食來排解哈哈哈。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2、就事論事,讓孩子為後果負責

孩子犯錯了,爸媽總覺得提高分貝吼一通就能讓他長記性,其實根本沒用。

2、3歲的孩子,是不大能理解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體統的。

他們喜歡去探索世界,而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就有可能觸碰到家長的“禁區”。

你對他們的魯莽一吼了之,他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是:媽媽不愛我了、媽媽好凶、我怕媽媽,而對於你真正表達的觀念,他根本領悟不了。

大一些的孩子,對你的吼罵更是不待見。

如果說小小孩只會用哭來表達不滿,而大些的孩子會和你頂嘴、和你爭論,事情升級了,你會發現大家爭執的焦點不再是引發你生氣的話題,而變成了孩子在索要尊重,父母在要理解的局面。

與其這般,不如直接說出你的想法。

把“你覺得這樣對不對?”“煩死了,你能不能不要這樣”改成“你如果這樣做,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不如這樣可能會更好一些”,我想很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用指責、嘲諷的語氣來表達。

重要的是,你提到的後果,只要在能承受範圍內,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負責。

比如說在吃飯的時間貪玩而不好好吃飯,就只能餓他一頓。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導致的行為,自己就得負責。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3、讓孩子充分參與

你發火的根本原因,無非就是孩子做的讓你不滿意。

既然孩子擺了一個爛攤子,那麼就讓他自己去收拾吧。

比如:孩子亂扔積木書本,我們可以說:積木和書不能扔著玩,它們陪著小主人玩得這麼開心,小主人要是把它們扔來扔去,它們會疼的。快去把他們收拾好,送它們回家吧。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又讓他養成了收拾、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等到孩子收拾好了,不妨再多些表揚:哇,家裡好整潔哦,我聽到了積木寶貝和書本乖乖在說,謝謝小主人送我們回家。

楊絳先生說,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讓孩子參與進來,不一定能立刻改掉壞行為,引導他反思才是目的,這樣更利於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建立。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4、用愛和肯定替代指責

如果什麼方法都不好使,或者遇上原則性錯誤,就要直接告訴孩子,媽媽還是很愛你,但你這樣做媽媽覺得很不舒服。

“零吼叫”父母不是不能生氣,不能批評,而是要用對方式方法,避免語言暴力。

孩子怕被罵,無非是擔心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如果我們對孩子莫名發了脾氣,要主動道歉,給孩子愛的抱抱。

孩子感覺到尊重,才會積極改變。

想想發火帶給孩子的影響,面子算什麼呀!主動道歉的父母,更有利於樹立家長的榜樣形象。

教育孩子必須靠吼嗎?換種方式吧,不吼不叫也能收穫小美好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怎樣管教,他們便擁有怎樣的情緒和處事方式。

所以我們更要堅持“去情緒化”,用溫柔與理解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因溫柔的力量健康成長,不因憤怒而迷失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