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其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时至今日依然受用。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更是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它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兵法奇书,因为书中蕴藏着许多启人心智的“天道”或“天规”。学习《道德经》中的以下三条“天规”,教你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因为老子思想的精华,全都体现在这三句话上。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老子特别善于从自然规律中参悟出人生道理,比如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因此,人也应该学习“水德”,为而不争,最后福气反而更多。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不争,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之一。不自见,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为人处世,“不争”才是王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这用金庸先生的话说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用《卜算子·咏梅》里面的话说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经·第七章》

释义: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易经》里面有句经典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天体的运动刚强劲健,所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所以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一则是因为它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自生”,即不占用外物(比如说名利)。天空之所以如此浩瀚,是因为它懂得包容万物,自强不息;大地之所以如此博大,是因为他懂得藏污纳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老子用“玄德”一词来形容天地的美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人也要多学习天地之“玄德”,多奉献付出,少占用名利,才能更加长久,越发展越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老天不会亏待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儿,因为善有善报。而且,你的善报还会传给自己,正如《易经》里面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即行善积德的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而作恶坏德的家庭,必定会有更多的祸殃。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释义: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大自然中,善居下位的江海,容纳百川,积蓄更多力量;人也要向大自然学习,善居下位,包容万事万物,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道德经》中的三条“天规”,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小角色,往往喜欢骄傲炫耀,自以为是;而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谦虚低调,不露锋芒。

真正得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但言辞谦下,把自己利益放最后面。哪怕他居于众人之前,大家也并不会感到负担或者受害,甚至是大家都乐意推戴他。因此说,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你相争。

结语: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思想精华——不争、不自生、善下之,全都体现在以上三句话上。学会了《道德经》中的这三条“天规”,可以教你如何做人做事,无往而不利。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您有什么不同想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