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乌镇修真观的大门两旁有一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人有小算盘,天有大算盘。


人生有三条“天规”,比能力,比机遇,比技巧更重要。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01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是告诫我们,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受得起金钱、权力、声望这些福报。


否则,德不配位,必定要承受灾祸。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的德能才学处于什么水平;


人的追求要量力而行、适宜适度,不要超过自己的承载力。


孔子认为,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东汉末年的董卓残暴异常,荒淫无度,最终落个弃尸闹市口的下场;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战国时期的赵括,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被秦军坑杀40万人,被钉在了“纸上谈兵”的耻辱柱上;


秦武王嬴荡与手下大力士比赛举鼎,结果累得两眼出血,以致大鼎脱手,


砸断自己的胫骨,年仅23岁便一命呜呼,沦为历史的笑柄。


要想得到什么,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所以要享受福报,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


存一分善心,修一张有情的嘴,行正道,定能站得高,望的远,行的稳。德行四海,天地宽。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02

嗜欲深者,天机浅。


《醒世恒言》里有个故事。


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薛某因病发高烧。高烧到第七天,他渐入睡梦。


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遇一老者在船上垂钓。


鱼饵诱人,薛录事正准备张嘴吃时,心想:


“我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是被他钓了去?我虽然暂时变成了鱼,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


于是,他便到船周围游了一遭。


怎奈那饵香得厉害,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肚中又饥饿。


最终,犹豫再三,薛录事难抵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遂成老者钓物。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庄子早就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欲望,乃人之天性,这并不构成问题。


然而,一旦与“嗜”字相连,与“深”字相缀,一味追求不懂得节制,欲望便成万恶之源。


欲望太重的人常常犯傻,没有智慧。


欲望太重的人,烦恼也多,给人鄙陋之印象。


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丧失对一切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走上歧途。


有一句话讲得好,“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不要让欲望超出自己的能力。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03

人有众过,而不自悔。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们往往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


然而很多人却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


所以这类人无论怎么样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低头,却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


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没问题,都是你的问题”。


又或者“这个事情和我无关,你去找谁谁谁”“如果我有问题,也都是你造成的”……诸如此类。


少时怨父母,成人后怨社会,年老后怨子女,却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


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的错。


《四十二章经》中说:


“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省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一样,需要极大的勇气。


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向内看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


当我们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么必定远离灾祸。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此3条“天规”不可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