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居摄三年九月,王莽的母亲功显君渠氏去世了。

一件不该出现在史书上的小事,却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是功显君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是在她的葬礼上,王莽对她的祭拜礼仪,行了天子吊诸侯礼!

渠氏被册封功显君,诸侯身份没错,王莽彼时的身份乃西汉大臣,怎么可以以天子身份自居?这岂非赤裸裸的僭越?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

也不能这么粗暴地说,事实上王莽当时有一个奇特的身份,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他一个人有——摄皇帝!摄皇帝就是代理皇帝。

王莽摄皇位?大汉的皇帝哪儿去了?空缺了,汉平帝驾崩后,两岁的孺子婴被立为太子,由王莽代行天子之职。王莽在做摄皇帝期间,除了面对太皇太后王政君,别的一应待遇跟皇帝无二致。

儿子是君,母亲是臣,这个礼该怎么行?

问题丢给了大学问家刘歆,刘歆和众博士翻遍典籍,一番讨论认为:莽自以居摄践阼,奉汉大宗之后,所以王莽的身份是君。《周礼》云:"王为诸侯缌缞(细麻布做的丧服),弁而加环绖,同姓则麻,异姓则葛。"

由此提出,王莽服母丧应"如天子吊诸侯服",意思是王莽应该行天子吊唁诸侯的礼法。王莽丧服穿缌缞带掺了麻的素冠,系葛麻布腰带,行"壹吊再会"祭拜礼,同时以新都侯王崇为家主,为功显君服丧三年。

其实这是一个拧麻花的胡搅蛮缠理!王莽有什么资格"奉汉大宗"?周礼的宗法制基于血缘关系,王莽是刘家人吗?他凭什么隔断与功显君的母子关系?这么做岂非对君不忠,对母不孝吗?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跟大家啰嗦这件事,就是想说,王母"非法"的葬礼,其实就是他在向全体臣民传达一个信息:我王莽已经准备改朝换代了!

问题来了,王莽不是一直以"周公"自居吗?这会儿怎么做"窃国大盗"了呢?

答案就在居摄三年二月至九月,这段在史书中几乎难寻踪迹的时光中。我们将时间分别三个阶段,来看一看王莽代汉的艰难心理历程。

第一阶段:汉平帝驾崩至孺子婴为太子

汉平帝在位期间,王莽作为辅政大臣,为挽救汉帝国的奔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朝野罕见地出现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地方上,流民和贫苦百姓得到了及时救治和安置,大量马场和宫苑被改造成良田。上层权贵在王莽的带头下,积极捐钱捐地,帮助困难人群度过饥荒。政治上拨乱反正,贬抑清算了一批汉哀帝时期的奸佞,为遭受政治迫害的旧臣平反或起复。

总之,那段时间全国上下表现出来的新气象,放到哪个封建王朝都是罕见的,让我们今天的人,读起来都有一种心潮彭拜的感觉。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

可惜,那仅是昙花一现,五年后汉平帝驾崩了!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汉平帝就是个傀儡,国政都在王莽手上,有没有汉平帝无关紧要,大不了再换一位"木头人"。其实不是这样,汉平帝的精神核心作用,原比大家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

西汉末年,关于"更天命"(改朝换代)的论调一直没有停息,稍有风吹草动,就认为是上天要亡大汉,必须要改朝换代。

汉平帝的驾崩,理所当然地被人们认为,老天不想让刘家的天下继续了。很明显嘛,连续几代皇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都无子绝嗣,而且驾崩时一个比一个年轻,汉平帝还没成人就挂了,到这时候,汉元帝一脉全部死绝!

王莽身边有两个政治派别,一个叫"辅汉派",一个叫"代汉派"( ,)汉平帝的驾崩,摧毁了人们对大汉,好不容易才恢复起来的一点点信心,让"代汉派"的主张占了上风。

王莽的态度,强行压制了"代汉派"。周公是王莽一生的楷模,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学习周公,做大汉忠心耿耿的辅臣,从王莽的政治改革,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一点。

孺子婴的上台,让两派的斗争暂时压了下去,似乎"辅汉派"胜利了。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与汉平帝

第二阶段:翟义叛乱平定后的"七月思变"

孺子婴为太子,其实是辅汉派和代汉派妥协的结果,算不上辅汉派的完胜。这个结果带来一个致命的漏洞——皇位空缺。

翟义叛乱就是盯上了这个漏洞,他突然推出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在东郡举兵。

翟义是汉成帝时期的丞相翟方进的次子,时任东郡太守。跟以往的造反不大相同,翟义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目标:打倒摄皇帝,防止汉室江山被篡!矛头直指王莽。

翟义叛乱的声势一度很大,号称从者十余万人。不过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仅仅三个月,居摄三年二月,起义就失败了,翟义被杀,过了仨月皇帝瘾的刘信不知所终。

翟义叛乱平定后,王莽举行了隆重的嘉奖仪式,封了一百多位有功将士。平定叛乱期间,王莽再次重申,他扮演的角色是"周公",未来太子长大成人,他就会归政。很显然,从居摄三年二月至九月,这七个月是王莽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关键期。

这七个月都发什么什么事呢?很遗憾,笔者查遍史书,唯一的线索是,这段时间王莽回了一趟新都国,干什么了不知道。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翟义

笔者认为,这七个月一定是辅汉派和代汉派,对王莽实施轮番轰炸的时候。尤其是代汉派,他们指出翟义叛乱的根子,就是因为王莽的权势不够大,如果不能给王莽一个相应的地位,就是逆天而为,各种叛乱和灾异还会不断出现。

辅汉派的声音则很微弱,汉平帝驾崩后,他们尚能占据舆论主导,至少不落下风,翟义叛乱让他们在代汉派面前失语。

估计王莽到新都国,很可能就是痛苦思索之下的"躲清闲"。那里是他的封地,是他的第二故乡。人在思绪不宁的痛苦之下,找个清静的地方,让自己好好冷静一下,是正常的反应,也是王莽内心煎熬的写照。

大概也就是在那段时间,王莽最终决定,与自己最初的"周公梦"拜拜,冒着骂名,完成代汉!

第三阶段:哀章献策意外事件的加速推进

很显然,王母的葬礼仪式是一次政治吹风,用于试探民情。果然,满天下无人表示异议。这一年的十二月,王莽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西汉宣告灭亡。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

不过,笔者认为,王莽称帝计划的时间表肯定不是当年十二月,而是第二年的十月。之所以计划提前,完全是被一个叫哀章的投机分子,打乱了节奏。

居摄三年十月,王母的葬礼刚刚结束,王莽做了两件事,一是被授予"假皇帝",二是宣布第二年改年号为初始,以十一月为正月。

假就是借,跟"摄"不一样,摄仅是代理,本质上不是皇帝,"假皇帝"就是真皇帝,只不过是借来的,到期需要归还。

初始这个年号,只用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就因为改朝换代,改作了始建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史学家对初始年号的真实性存在质疑,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发掘的《居延汉简》中,发现了初始年号的公文,才确认它的真实存在。

很显然,王莽虽然决定改朝换代,但是心里的那个坎,还没能完全迈过去,他想再用一年的时间作为过渡,一来测试天下人对改朝换代的认可度,二来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工作。称"假皇帝"和改年号,就是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

所以,初始年就是王莽出于谨慎考虑的过度期。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王莽

没想到,就在十一月底的一天夜里,太学生哀章跑到高祖庙装神弄鬼,献了两个策书,一个叫"天帝行玺金匮图",一个叫"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两封策书,一个以"天命",一个以刘邦的名义,同时下达"旨意":王莽做天子!

别人假冒符谶多多少少会有点遮遮掩掩,弄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这家伙搞得很直白,赤裸裸地直奔主题。

这件事让王莽集团措手不及,第二天一早,他们召开了核心层紧急会议。要么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对哀章献策置之不理,要么改变计划,顺应老天和刘邦的"好意"。置之不理恐怕行不通,这么明显的符谶你都违背,把神的意志放在什么地位?以后大家还能对上天有敬畏之心吗?

只有一条路,改变计划,立即为王莽着手举办登基称帝仪式!

就这样,王莽给自己预留的一年过渡期,被哀章搅和没了,他只好匆匆忙忙,向天下宣布改朝换代了!

王莽代汉的鄙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王莽代汉自立,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是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两派政治理念角逐的结果。王莽本人的思想,也经历了从一心辅佐汉室,到被动改朝换代的历程。

这个变化过程,其实是一个痛苦而又艰难的蜕变,是对初衷的一次背叛。

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汉灭亡绝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腐朽没落,非政治地震无以重建!

我们不该以狭隘的道德观点看待这段历史,以一个粗暴的"篡"字,涵盖王莽的一生,更不应该忽视王莽代汉背后的历史环境的分析,以及王莽代汉的积极意义。

王莽及他的核心成员们,他们都是一群有崇高理想的政治家,都为社会的发展殚精竭虑,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他们应该受到尊敬!

从王母的葬礼,揭开王莽代汉的艰难心路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