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 中国青年运动领袖

刘光(1917-1946),原名刘普济,乳名金娃子,今赫山区泉交河镇人。幼时在泉交河慈善堂小学读书,“马日事变”后,随父逃亡南县、湖北石首等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刘光负责筹备全县儿童局,后调任团石首县委儿童局书记。

1931年初,刘光随父到上海,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上海儿童局书记,并参加少共上海区委的领导工作。1932年6月,被派往苏联学习,同年9月到达莫斯科,出席少共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后,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短训班毕业,又在东方大学学习一个学期,被分配到少共国际实习一年。

1938年刘光从苏联回国,到延安后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调西安担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主编《青年战线》。1939年春调回延安,与胡乔木共同主编《中国青年》杂志,并担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不久兼任《中国青年》社社长。

1940年5月,刘光随周恩来到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1 年1月皖南事变后,南方局各委员会改为各组,刘光任青年组组长,并主编《新华日报》的《青年生活》专栏。为适应斗争形势,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刘光创造性地在重庆地区建立“据点”,并通过这些“据点”开展党的工作,积蓄革命力量。到1942年底,我党在重庆地区建立了“据点”9个,有核心成员250多人。到1945年春,重庆地区建立的“据点”达到48个,有核心骨干近1000人。“据点”的建立发展,为大后方进步青年运动打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民主运动重新进入高潮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刘光在“据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这些组织与刘光定期联系,研究工作。在许多党组织还没有公开或没有建立的单位和地方,靠这些“据点”外围组织把进步青年组织起来,起到了为党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

由于繁重紧张的工作,刘光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胃溃疡症。1946年5月,随周恩来到上海开展工作时旧疾复发,不幸于同年7月16日逝世,年仅30岁。

刘光是大后方卓越的青年运动组织和领导者,是中国青年运动领袖,是努力向群众学习、忠实为群众服务的模范共产党员。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刘光 中国青年运动领袖

展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