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貨膨脹讓居民存款財富縮水,那為什麼不能阻止貨幣超發?

完理居士


貨幣超發不一定造成通貨膨脹。

真正造成物價普遍上漲的一般都是成本上漲,推動物價普遍上漲形成的通貨膨脹。這種成本上漲推動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才是真正掠奪人民財富的罪惡之手。

由於成本上升引起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中,房價上漲引起的生產成本上漲導致的通貨膨脹程度,可以達到飄升式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指數輕易能夠達到天文數字,使貨幣貶值到如廁紙都不如,本國勞動者積蓄財富貶值蒸發一空。

還有其它成本上漲推升物價普遍上漲的通貨膨脹,其程度無法達到房價上漲形成的惡性通貨膨脹程度。如本國貨幣匯率貶值,造成進口成本上漲推升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某些行業壟斷市場推高物價追求高額利潤,造成整個市場成本上漲;工會力量推升某些行業工資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上漲,形成的通貨膨脹等等。

另一種是由於天災人禍,例如戰爭和自然災害等等,造成的短暫市場供需失衡,引起市場物價普遍上漲。但是,引起市場物價普遍上漲的天災人禍原因一般會消除,物價會逐漸恢復原來上漲前的水平。

一般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原因是: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所以,許多國家為遏制奔騰的通貨膨脹,大量回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

真相是:當市場上所有物價普遍大幅上漲,將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缺乏緊張,使貨幣利率大幅上升。如果,為遏制通貨膨脹,緊縮流通性,結果必然是使市場上流通貨幣更加缺乏,推升貨幣利率更上一層樓的飆升。

例如,去年的阿根廷,正在努力年底前逐步完成價值1萬億比索(合332億美元)短期票據的置換,目的是要吸收市場上過多的流動性。結果是將本已處於世界最高水平的利率繼續抬高,據英國《金融時報》2018年8月31日報道,阿根廷比索已經至令人乍舌的60%利率。

所以,我們經常觀察到通貨膨脹嚴重的國家,其利率非常高。例如,2016年7月29日,俄羅斯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維持在10.5%;2016年6月埃及央行將基準利率11.75%。

市場利率非常高,使企業和生產者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而降低利率的方法非常簡單和有效,就是大量印刷貨幣鈔票投放市場中,提供市場貨幣流動性。物價瘋漲、貨幣大幅貶值的惡性通貨膨脹就是這樣來的。

許多國家沒有抑制高房價的房產稅。以市場形成的城市裡就業和致富機會,吸引遠離城市人口持續向城市遷移集聚居住,持續推高城市房價,推高勞動者生活成本,推高勞動者生產出來的每一件商品價格,形成市場上物價普遍飛漲的惡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下,貨幣持續貶值,逼迫大家紛紛為自己血汗錢保值,拋出貨幣進行消費和投資。市場因此呈現出一片虛假的極度繁榮。發展下去,就是全民財富貶值蒸發一空的惡性通貨膨脹,而且,極端高物價抑制消滅消費,沒有消費,勞動人民沒有收入。全民財富被惡性通貨膨脹洗劫一空後就是全民饑荒,國家必然陷入大亂崩潰!例如現在的委內瑞拉。

假設市場中不存在成本上漲推動物價普遍上漲的通貨膨脹。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會造成什麼情況呢?

我們都熟悉“貨幣量化寬鬆”這個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俗稱“印鈔票”,指一國發行鈔票的中央銀行通過大量印鈔,購買本國政府發行的國債、企業不良債券或者收購銀行不良資產等方式,減少政府赤子,挽救要破產企業和陷入危機中的銀行,向市場注入超額資金,旨在降低市場利率,刺激經濟增長。

量化寬鬆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經濟學詞彙,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間,為了應對國內經濟的持續下滑與投資衰退通貨緊縮,日本央行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持續購買政府公債和企業不良債券,以及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使利率始終維持在近於零的水平。通過對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迫使銀行在較低的貸款利率下對外放貸,進而增加整個經濟體系的貨幣供給,促進投資以及國民經濟的恢復。

日本2001-2006年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此階段內的物價大部分時間裡均處於負增長的狀態。CPI先是由2001年1月的-0.3%降至2002年2月的-1.6%,此後物價開始回升,但仍處於負增長的狀態。到2004年9月,CPI恢復到0%,然後短暫的停留在0以上,2005年1月以後又開始了負增長的狀態,直到2006年5月CPI才恢復到0.1%並將正增長保持到2006年年底。

日本於2008-2012年又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包括於2008年10月將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由0.3%降至0.1%;實行中長期物價穩定的預期目標值,並將CPI具體量化為同比2%以下的正增長,當前以1%為預期目標;重啟資產購買計劃並不斷擴大資產購買規模,2012年底日本央行資產購買規模已達到101萬億日元。此階段內的物價由2008年7月的2.3%下降至2009年10月的-2.5%,此後價格雖有回升,但依然沒有擺脫通貨緊縮的局面,CPI僅在極少月份出現正增長,但大部分時間仍處於負增長的狀態。

日本於2013年至今實施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追求通貨膨脹達到2%的目標。日本國內物價開始迅速反彈,CPI由2013年3月的-0.9%迅速升至2014年5月的3.7%,達到近20年來的新高點,所實施的貨幣政策似乎已達到效果,但是好景不長,此後CPI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趨勢,並且再一次跌至負增長,為2016年3月的-0.1%。

從各個階段的貨幣政策可以看出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越發的強烈,但是除個別年份CPI出現短暫的正增長外,日本依然沒有擺脫通貨緊縮的狀態。2016年日本GDP為537萬億日元(摺合4.94萬億美元),而在1997年日本GDP已經是534.14萬億日元(摺合4.41萬億美元)。近20年幾乎沒有增長,日本人又發明了一個名詞“失去的二十年”,失落情緒遍及整個日本。

日本20年的通貨緊縮,迫使日本政府多次實施超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後,依舊陷入物價普遍下跌的通貨緊縮。可見,貨幣超發不一定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的通貨膨脹。

日本陷入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根本原因是日本房產稅率太低。日本平均房產稅率0.4左右,只有美國平均房產稅率的三分之一,無法抑制高房價,使房價長期停留在高位。例如,日本東京多年以來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大城市。日本勞動者生活成本太高,物價也高,日本人普遍沒有消費積極性,消費低迷,勞動者普遍收入增長乏力,迫使日本人喜歡儲蓄。日本的居民儲蓄餘額經常高居世界第一,日本個人存款率在工業發達國中最高,據2010年的統計,個人存款總額突破了1400兆日元(約合14萬億美元),是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倍。日本普遍高物價下的經濟不景氣,高物價下的低收入等因素,很多日本人還是覺得現金更能帶來安全感,於是普遍積極儲蓄。

美國。2007年美國陷入金融危機後,多次推出貨幣超量化寬鬆。在多次美國貨幣量化寬鬆期間,物價持續下跌,2006-2011年美國房價累積跌幅達33%;物價平均下跌10%以上。美國金融危機後的多次美元貨幣量化寬鬆後,房價和通貨膨脹指數至今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最高位。再一次證明:美國金融危機後的多次貨幣超發的量化寬鬆,和通貨膨脹沒有多大關係。

美國有抑制高房價的高房產稅率,房價下跌帶動物價下跌見底後,市場上普遍低物價吸引消費,使美國經濟在金融危機5年後重歸繁榮。

美國市場上普遍低物價吸引消費繁榮市場,形成低物價、高收入的市場經濟,勞動者普遍沒有後顧之憂。所以,美國人和日本人的理財方式有區別。

根據日本銀行在2015年的一項“家庭資產構成”統計顯示,日本的家庭資產中,現金所佔的比率高達52%,而美國的家庭資產中現金所佔比率只有13%,歐洲則是35%,處於兩者之間。

上圖數據中,日本家庭的現金持有率是美國的4倍,而股票和投資信託持有率只有美國的約3分之1。所以,日本高房價不漲的高物價普遍穩定下,形成高物價、低收入的日本市場經濟,迫使日本勞動者積極儲蓄。日本政府量化寬鬆的錢又重新流回銀行系統。

美國低房價下形成的低物價、高收入市場經濟,雖然美國政府多次貨幣量化寬鬆的美元源源不斷流入勞動者手裡,廣大勞動者手裡越來越多的美元最終流向股票市場為主的金融市場。於是,我們看到在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後,美國物價普遍下跌5年情況下,美股納指從2009年見底後,九年上漲6倍多,遠超2007年和2015年A股大牛市的漲幅 。而且美國股票市場牛市至今沒有結束。美國企業從股票市場牛市中持續得到大量融資,進行進行創新和擴大再生產,使美國經濟得到良性循環的發展之中。

總結以上,可以得出貨幣超發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的結論。通貨膨脹真正的兇手是持續大幅上漲的高房價,和市場中不平等競爭的市場壟斷推高的物價,帶來的成本上升的嚴重通貨膨脹。它們才是真正掠奪勞動者財富的罪惡之手!


高房價是萬惡之源


別看CPI現在只有2.3%,但實際上隨著房租上漲、蔬菜價格大漲,真實的通脹水平遠不止於此,目前居民的生活壓力是非常大的,現在你拿一百元錢的購買力僅及三年前83元的差不多。更糟糕的是,居民工資增速也不及物價增長,而且居民存款財富由於負利率而大幅縮水。

我國貨幣超發是有特殊原因的,除非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否則通貨膨脹肯定會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們:首先,我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主要靠出口+投資(基建+房地產),以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肯定是要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而信貸擴張的結果,就是大量資金流向商品市場,物價上漲,居民存款縮水,在所難免。

再者,國內經濟向好勢頭主要是靠寬貨幣來拉動,就是一遇到經濟有向下趨勢,就要拿出偏向寬鬆的貨幣政策,就像20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就拿出4萬億投資計劃和10萬億天量信貸,中國經濟增長離不開寬鬆的貨幣環境,所以阻止貨幣超發也根本不可能,真實通脹水平可能已經很高。

最後,房價越高,通脹難免,存銀行的財富縮水也是必然的。從表面上看,大量超發貨幣都流向了房地產領域,因為房地產有賺錢效應,並沒有流向商品市場,但是房價上漲,導致房租價格大漲,這樣傳遞到了商鋪和企業的成本支出增加,而這些實體經濟必然會把增加的這塊成本放入商品的價格中去。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貨幣超發,不讓通脹與我們如影隨形呢?就是與西方國家一樣,經濟增長方式由民間投資和消費來啟動,這樣由民間投資和消費來拉動經濟,政府的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逐步退出。這樣國內貨幣不會超發,物價可以長期穩定 當然貨幣政策還要中性一些。


不執著財經


給我個理由。為什麼要禁止超發貨幣?超發等於剪羊毛,肉價已經上漲了。過去是10塊錢一斤。現在是30塊錢一斤。你手裡有100塊錢。你能買10斤左右。現在你能買3斤豬肉縮多少水自己算,豬肉漲價可能會帶其它商品的物價上漲。帶動房價上漲。人們會心裡發慌。因為不論你的錢存在哪,放在家裡也會縮水。所以放在哪兒也不可靠。還是買房保值,都去買房,房價就會上漲。都去買房,房地產就不會崩盤。


用戶2331999331205


貨幣超發,當然會引發通貨膨脹,導致居民財富縮水,但是,貨幣超發,有時也不全是可以避免的,而是迫不得已的。

事實上,一個國家要不要超發貨幣,會不會超發貨幣,可以表現為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觀造成的,二是客觀造成的。

主觀造成的,主要是執政者過度強調自身利益,強調自己執政時的政績需要,通過不斷地發行貨幣,製造市場泡沫,最終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比如津巴布韋,就是過度放開土地市場,推動土地價格上漲造成的,從而讓貨幣發行失去控制,最終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其他一些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國家,同樣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客觀造成的,主要是因為特殊事件的發生,特別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等特大事件的發生,為了防止經濟崩潰,被迫通過發行貨幣來應對危機、抵禦危機影響。待危機過後,也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這種現象,是無法避免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

所以,有的貨幣超發問題是可以控制的,有的則無法控制。就像前面群分析得前者可以控制,後者則難以控制!


譚浩俊


把時間週期放長一些,通貨膨脹是任何國家都不可迴避的一個經濟現象,而且適當的通脹速度對於經濟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就像這10多年,雖然物價上漲了,但是每個人可支配的收入卻比10年前翻了好多倍,比如2000年,一個家庭有10萬元絕對是當地的有錢人,但是現在100萬都算不上有錢人,物價雖然也漲了,但是肯定沒有漲10倍。

對於一些剛需用品,在人口增長一定的情況下,漲幅是有限的,但是超發的貨幣從08年的30萬億到如今近180萬億,10年超發了150萬億,而這大量的錢會以投資的形勢進入到社會,無疑創造更多的崗位,也就會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收入,貨幣超發會導致物價上漲,但是相對物價上漲的速度,居民的存款增長的速度會更快。

而在經濟依舊處於增長的勢頭上,突然大幅緊縮貨幣,那麼企業融不到錢,就會陷入困局,進而就會裁員,那麼居民的收入水平就會下降,經濟也會陷入蕭條。因而為了不讓財富縮水而阻止貨幣超發,就好比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相對愚蠢的。


侯哥財經


為什麼房價要上漲?那是貨幣超發了,所以天天想房子便宜的人,實際上就是大傻瓜,原來10元錢的東西,現在要用20元才能買到了,你存在銀行的錢,那點利息根本跟不上超發貨幣貶值的速度,相對來說還是房子能保值一點,所以大家都只能買房子來保值了,現在玩股票要虧,買基金要虧,存銀行只有一點點利息要虧死,想理財也沒有保障了,有人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奪取你的錢,如果你吃光用光身體健康,它就沒法奪取你的錢財了。


聆聽140815407


國際上有個通行的印鈔係數:GDP/M2<0.7。舉個例子:假如一國GDP為70萬億,那麼M2不得超過100萬億。否則該國的貨幣就是貶值的,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而 中國2018年M2為189萬億,而同期GDP為90萬億,物價不漲,天理難容。


用戶1681052944815


通貨膨脹讓居民存款財富縮水,但是通貨膨脹卻讓政府和企業得到好處,

對於政府可以通過鑄幣稅得到額外的財富,

對於企業來說,一方面企業絕大多數有銀行貸款,通貨膨脹讓銀行貸款貶值,企業可以減輕還款壓力,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時,居民更願意選擇消費,因為貨幣貶值留著不划算,企業的產品更容易銷售,企業業績大幅增長,從這個現象可以說,適度的通貨膨脹甚至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當然條件是得拿捏好,如果通貨膨脹失去控制會摧毀一切,

至於為什麼不控制通貨膨脹,第一個原因就是上面說過了適度的通貨膨脹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控制通貨膨脹不是不可以,可以加息收縮貨幣,也就是去槓桿,但是去槓桿是個痛苦的過程,不管是政府企業居民都會有個切身感受就是錢緊,日子不好過,如果控制不好甚至會企業破產,失業,經濟衰退,看看現在美國加息縮表造成很多國家經濟衰退就是明證,

第二個原因就是通貨膨脹本身是個不確定的過程,企業借債擴大投資,這個過程無法判斷是經濟過熱還是真的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和央行也很難預測,加息和降息是個非常複雜的處理不確定的過程,處理不當會傷害經濟,


萬事皆空70


早就通貨彭脹了。貨幣縮水了多少,退休金漲5%,每天必須品漲了多少。房價更不要說了。調控一次漲一次。調控是講給老百姓聽的。窮人住高樓,富人住別墅。

農村有宅基地自己出錢不增面積還不讓翻建。又不增國家負擔,又能改善居住環境(道路,房型高度必須統一圖紙。既美觀。又不失為還是原來的人際關係。住了高層隔壁是誰到死也互不認識。遺減。!


閒逛4137


通貨膨脹當然可以讓居民存款財富縮水,這是現代經濟學裡的常識。

因為社會在一定時間內,增加的產品就是那麼多,按照正常的狀態,國家新發行的貨幣,就是社會新生產的商品,這樣就能保持物價穩定。

不能阻止貸幣增發的原因很多。

比如委內瑞拉,就是社會福利太好了,但國家財政收入滿足不了那麼好的社會福利,只能通過發行更多的貨幣來滿足。但經濟增長與貨幣供應是有直接關係的,經濟增長跟不上貨幣增長速度,最終引發通貨膨脹。

為什麼委內瑞拉不能阻止貨幣超發?原因很簡單,制度已經形成,沒有貨幣,就沒有醫保社保等福利,所有人都不同意。你縮減原來的社會福利,就當不了總統。這是一個癥結。

我們國家的貨幣超發,與委內瑞拉大為不同,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交通設施與房地產的投資總體不小,累積起來就需要大量資金,所以需要超發一部分資金。有些時候,是沒辦法阻止貨幣超發的,尤其是以投資作為經濟發展主要驅動力的時候,一方面加速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造成了商品價格不能符合實際價值。

比如,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看看最近幾年,高鐵、高速公路縱橫馳騁,南北東西溝通無限,還有日益改善的環境,以及城市建設,可以說進步非常巨大。再看房地產行業也經過了20年的較好發展期。

其次,通貨膨脹,也跟外匯管制政策有點關係。

企業出口產品,都是以外匯結算,所有這些外匯都要在外匯管理局變成人民幣在境內流通,所有的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統一安排。而我們國家基本是上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基地,出口遠遠大於進口,這樣投放在市場上的貨幣,就超過實際需求:因為生產的產品賣出國外,發行的人民幣流通在國內。

這個要改變,那麼就需要藏匯於民,就是你出口多少商品,賣出去多少外匯,都放在企業自己的戶頭。其實就是要改變外匯管制政策。但如果改變這樣的政策,不利於國家對整個外匯的控制,也容易引發國外投機者對人民幣的衝擊,引發資本外流等顯現,甚至容易引發金融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